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香港保卫战的背景 香港保卫战三大防御系统

http://www.newdu.com 2018-03-09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日本进攻香港是英国始料未及的,而当时的香港并没有做好充分的防御工作。尽管香港保卫战爆发之前香港有所谓的三大防御系统,但这显然是十分有限的,而当时驻守香港的军队也因训练不足对防卫香港作用不大。 香港保卫战的背景
    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即展开对中国的侵略。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开展,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及华东大部分地区。由于中国东部沿海一带落入日军的控制范围内,广东省一带的华南沿岸地区成为了中国从外地输入各种物资的重要补给点。为切断这条补给线,日军于1938年10月1日在广东大亚湾登陆,并迅速攻占邻近地区,广州在10月21日陷落。而部分日军亦驻守于深圳的深圳河北岸,与英军为界。英国明白最终会与日本一战,遂于1937年后逐步加强香港的防卫。
    在1937年至1941年期间,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作为中立国的英国政府,仍然刻意维持香港的中立地位。这段时间进入香港的中国国民革命军一律根据国际惯例,缴械后送入集中营。而香港的华人虽然亦有为祖国对抗日本的战事出钱或出力,但是一切都需要在不影响英国和日本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然而,日本当局仍对此感到不满,曾多次向香港政府抗议香港华人的反日行为。
    在1941年9月10日,身穿殖民地官服的杨慕琦爵士于皇后码头登岸履新,正式接替早前以健康理由辞职的罗富国爵士为香港总督。 杨慕琦抵港后在9月25日第一次召开立法局会议,当时香港市面仍未料到两个多月后日军会入侵香港,杨慕琦更想不到三个月后自己竟为日军所掳。正因为英方相信日本不会宣战的关系,虽然大批难民从内地涌入香港,但市面情况则仍然一概如旧。而他本人甚至在12月6日前往半岛酒店出席慈善舞会,香港表面上可谓一片歌舞升平。
    根据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英国不能在太平洋范围内部署军事设施,使香港的设防工作受到限制。九一八事变后,英国亦开始担心香港长远也会受到牵连。英国在1933年的“伦敦海军会议”中通过废弃《华盛顿海军条约》。于是由1935年起,香港便开始展开其预算高达五百万英镑的防御计划。
    1937年底,当时刚上任的港督罗富国认为香港难以防守,曾建议香港列为中立的不设防城市,停止所有防御计划,但遭反对,认为香港一定要保卫。所以,香港的防御计划继续进行。1938年7月,港英政府通过了《紧急条例》,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积极备战。同年9月,更举行大规模的海陆空演习。大量难民从中国涌入香港,香港人口从1936年的约100万,增加至1941年的160万,港英政府更开始规定英藉成年必需入伍义勇军,又通过条例港督可随时征用市民财产,主要包括楼宇及汽车。
    1941年11月末加拿大政府来了一船援军,因其军队训练不足,对防卫香港作用不大。 不过,虽说加紧备战,幅度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在杨慕琦上任港督的时候,香港仅有英兵和印籍英兵约11,000人,再加上本地义勇军1,387人。此外,在他上任以前,英军驻远东三军总司令曾向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请示,要求增兵香港布防,但丘吉尔认为香港根本无险可守而加以拒绝,由此可见,香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防守仍然十分脆弱。后来加拿大在1941年11月派遣一批为数1,975人的援军驻守香港,但因其军队训练不足,对防卫香港作用不大。此后杨慕琦亦未有任何进一步的增兵行动。
    香港的防御计划包括香港岛及九龙多处,以及维多利亚港的东西入口,并均建立了多座重炮及口径16吋的钢炮,港岛沿岸建立70多座机枪堡,港岛沿维港北岸满布铁丝网,上环及青衣对出大海也满布铁链,只留青洲硫磺海峡供船只出入。香港岛的山头亦建立了多座碉堡及掩蔽体,渣甸山上更有2座机枪堡,日后对阻挠日军前进发挥了很大作用。防空方面则主要集中于香港岛,划分了多个防空区域,每区均设有听音器来辨别敌机方向及利用高射炮击落敌机,位置包括西湾(现时称为柴湾)、黄泥涌峡、南朗山、龙虎山及瀑布湾等。1940年底更积极训练使用新式高射炮。英方亦于8个月的时间内,在香港岛及九龙挖掘了60个防空洞,部分仍保存至今。
    香港保卫战三大防御系统
    香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由北往南分别是新界、九龙半岛、香港岛。
    因此,香港的防御体系也有三部分组成。
    第一条防线:东起沙头角,经罗湖沿深圳河至后海湾,由于地势上无险可守,英军没有在此布置重兵,只放了少量工兵。他们的任务是监视对岸日军的动向,如果日军发动进攻,就抢先炸毁深圳河上的桥梁,破坏道路,迟滞日军的进攻速度。
    第二条防线:醉酒湾防线,位于新界南部,自醉酒湾经过金山、城门水塘、毕架山、狮子山、大老山,直至西贡牛尾海,全长70余里,是香港陆地防线的重心所在,防线附近的高地构筑了密集的混凝土炮台、碉堡、地堡和防空工事,被称为“东方马奇诺防线”。英国人估计,这条防线至少能阻挡日军半年以上。
    第三条防线:香港岛防御,英军在维多利亚港东西两侧构筑隐蔽且坚固的炮台,配备重炮,封锁香港岛北部海面,又在香港岛沿岸设置了70多座机枪碉堡和防步兵铁丝网。
    在防空方面,港英当局采取“分区防空制”,在各防空区配备防空预警器和高射炮,并动员民众挖掘了60个防空洞,组织防空演习,宣传防空知识,培训防护员。
    此外,港英当局还下令实施征兵制,组编后备警察和街区自卫团,又颁布发了《紧急条例》和《防卫规则》等相关法令,从法律、舆论、动员、保密等方面配合保卫香港。
    到1941年下半年,香港的防御体系已基本完成,英军驻港部队达到了13000人,包括英军、印度军队、加拿大军队和少量华人军队。此外,英军在香港还有3搜驱逐舰、4艘炮艇、8艘鱼雷快艇、15艘武装巡逻艇;3架鱼雷轰炸机和2架水陆两用机。
    以上部队按照两个旅的建制进行调配,分别驻守新界和香港岛,前者由沃利斯准将指挥,后者由劳森准将指挥,所有驻港部队由莫德庇少将指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