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抗战拉开了全国抗战的大幕 经过反复争夺,中国军队于9日凌晨收复了被日军侵占阵地。当天6时许,日军又向宛平城发起进攻。蒋介石致电第29军军长宋哲元,告已调第26路军孙连仲部两个师、庞炳勋部及高桂滋部开赴保定、石家庄一带,令宋哲元立即到保定指挥军事,“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至谈判,尤需防其奸狡之惯技,务须不丧失主权为原则”。10日,蒋介石向全国各行营、绥署及各省市发秘密动员令,要求“全国各地方、各部队仍应确实准备,勿稍疏懈,以防万一”。 事实上,日军要求谈判仅为缓兵之计,大批援兵一到,随即破坏停火协议。7月10日,日军背约弃信,双方再次发生战斗。日军挑起事变后,日本陆相杉山元向天皇夸口说:“中国事变一个月就可解决。”11日上午,日本内阁五相会议通过派兵案,并把卢沟桥事变改称为“华北事变”。同日下午,日本政府发表《派兵华北的声明》,诬陷中国军队挑起事变,声称:“内阁会议上下了重大决心,决定采取必要的措施,立即增兵华北。”12日,日本新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到达天津。16日,完成对平津的包围。18日,香月清司指挥部设到丰台。此时,日本援军源源不断地开赴华北,关内日军已超过10万人,还有200架飞机,100余辆坦克,在军事装备上占有明显优势。 日方一直与冀察当局虚与委蛇,进行谈判。中国方面于7月16日拟定预备作战命令,同时也不放弃与日军的谈判。7月18日中日双方签订就地停战协议。但协议签订当天,日军又炮轰宛平城。 直到7月23日,日军仍未履行撤兵协议,反而继续增兵,加强阵地工事。宋哲元见日军没有和平罢兵诚意,遂下令停止同日军谈判,采取备战行动。25日夜,日军第20师一部,向廊坊中国军队第38师第113旅发起进攻。双方激战,伤亡均重。26日晨,廊坊失守,北仓、杨村等车站也相继陷落,平津交通断绝。 7月27日,日本参谋部给中国驻屯军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日军分别对通县、团河、汤山等地发起进攻。同日上午,日军向宋哲元和冀察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冯治安第37师于28日正午以前自北平及其附近退尽。 当天下午,宋哲元拒绝日军最后通牒,发出“决心固守北平,誓与城共存亡”的自卫守土通电,历数七七以来日军的侵略罪行,下令所属各部抗击日军。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指挥部队,给来犯的敌人以迎头痛击。 7月28日黎明,日军3000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南苑发动猛烈的进攻。赵登禹协助副军长佟麟阁指挥所部作战。在激战中,赵登禹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当日,副军长佟麟阁也血战敌军,为国捐躯。抗战胜利后,北平市内的两条街道更名为“赵登禹路”“佟麟阁路”,以资纪念。 伟大的七七抗战,极大地振奋了全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振奋和鼓舞中华民族为独立解放而英勇奋斗,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战的兴起。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事变的最低限度条件,表示了中国政府的抗战决心。7月下旬,日军调集大批增援部队向平津发动大规模进攻。第29军官兵虽英勇作战,但未能挡住日军的猛烈攻势。7月29日,北平失守。7月30日,日军占领天津。8月初,日军调集30万兵力,沿平绥、平汉、津浦铁路向华北腹地大举进攻。中华民族从此拉开了8年全国抗战的大幕。 (责编:孟宪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