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技术的便捷性和开放性为民众实现自我赋权提供了便利,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表达态度和观点的最主要途径。2017年,我国及世界处在多个历史重要节点和重大纪念活动时期,一些错误思潮和政治谣言借机兴风作浪,制造事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再度沉渣泛起,借助互联网媒介明目张胆地宣扬其错误言论和历史观、价值观,企图达到误导舆论、扰乱视听的险恶目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热点事件层出不穷 一是借助国际时事,全面质疑和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如借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对列宁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清算”,解构我们党的历史,质疑中共政权的合法性,否定马列主义。例如,俄罗斯民众捣毁列宁像等事件,否定俄国“十月革命”,被别有用心者用来否定中国革命的理论根基和实践方式,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攻击与负面冲击。 二是置历史发展大势于不顾,以碎片化历史细节“否定”和“还原”历史整体。如2017年初,有人打着“揭秘”“女权”“人道”等的幌子,擅用自己与先辈相比所拥有的回望历史的权力,肆意否定党史国史军史,鞭挞先辈们参与创造的大历史,否定和亵渎先辈们在推动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三是网络上开始出现多种形式的“恶搞”来亵渎历史,解构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如上海某公司为追求商业效应和经济利益,非法制作并传播含有明显戏谑色彩的“慰安妇”老人表情图像,公然践踏道德底线,罔顾民族情感和民族记忆,将那段苦难和屈辱的民族历史娱乐化。在消费这段痛苦历史的同时,让更多人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之中,并开始健忘历史,无疑是对历史和民族的背叛。另外,近期《黄河大合唱》被恶搞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巨大轰动,这种恶搞和篡改经典作品的行为在挥霍和愚弄民族精神与历史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解构和消解着道义底线和主流价值,使得民族记忆和价值认同愈发虚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范围持续扩大 2017年,伴随世界形势大幅变革和调整以及国内改革转型的持续深入,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也越发复杂多变。在此情景下,历史虚无主义者趁机四面出击,不断变换调整策略,全面攻击和消解党史国史军史,影响范围持续扩大。 一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方法手段愈发多元。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通过丑化英雄、诋毁领袖、否定革命、否定党的领导、否定历史成就与发展成果、美化反面人物、美化侵略历史、曲解史实、曲解指导思想等行径实现其“虚无”的目的。现在来看,历史虚无主义正表现得越加隐蔽化和难以被察觉。例如,一些学者以学术名义解读和研究历史,实则别有用心,试图解构党史国史,混淆民众视听;通过一些自媒体打着“还原历史”的幌子,抹黑党史国史;含沙射影,否定党的执政理念,攻击国家制度;等等。 二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范围愈发广泛。借助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路径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伴随着以往的文字、图片等内容,音频、视频等全媒体的内容形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助力下,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和历史观、价值观往往巧用噱头和焦点话题,在网络空间中以极快的信息传播速度和效率进行扩散,传播范围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如有人将恶搞《黄河大合唱》的行为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网络,随后迅速获得大量点击,而这背后也潜藏着一些人对历史的无知与虚无化的倾向。 三是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程度愈发深刻。2017年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多起事件不断刺激着民众的神经,如在刘胡兰英勇就义70周年之际,一封《请刘胡兰离我的孩子远点》的家长信在各大知名网络媒体、朋友圈广泛热传,这封信其实早在2014年就出现在网上,却被历史虚无主义者拿来炒作,意图歪曲英雄主义教育。而在关于这些内容的后续评论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虚无化倾向言论,尤其以青年群体的虚无化倾向最为明显,多属盲目跟风,主观臆测教科书中的历史为“伪史”,夹杂着凸显个性与宣扬正义的自我展示心理,让我们不得不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对民众思想和认知侵入的严重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