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七十七年前的一场古建筑保护实践——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测绘

http://www.newdu.com 2018-03-20 中国文物信息网 newdu 参加讨论

    1941年至1945年,北京城正处在日伪政权的统治之下,由著名建筑师张镈先生组织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北京大学工学院建工系师生和基泰公司部分员工,用了5年时间详细测绘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数十座重要古建筑,为后人保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
    2014年,故宫博物院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整理编辑了这批图纸资料。2017年,《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群测绘图集》正式出版发行,这一特殊时期开展的一场特殊的古建筑测绘活动终于向世人揭开神秘的面纱。
    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
    1937年7月7 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侵占北平。为进一步并吞和控制华北,日军在沦陷区建立伪政权,将“北平特别市”更名“北京”,成立以王克敏为首的华北地区伪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更名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名义上隶属于南京成立的汪伪政权。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到即将蔓延的战火可能给中国的文物资源造成严重破坏,遂组织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北平市则突击完成一批北平文物的调查,出版《旧都文物略》《北平市坛庙调查报告》等专著。为保存国家实力,北平大部分学校、研究机构和著名学者向西南转移,时年已65岁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考虑到身体原因,没有南下。
    朱启钤(1872-1964),是北京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先驱,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守护者。1930年创办中国营造学社,后兼任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技术顾问、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及古代建筑修整所顾问。留守北平、身处险境的朱启钤,经历了特务监视、住宅被征等迫害,依然拒绝与日伪政权合作,守护着营造学社数年来获得的珍贵资料。他为北京城古建筑的未来命运担忧,担心战火毁灭这些优秀的古代文明,希望通过测绘的方式,将这些重要古迹记录下来,以备将来的恢复。为此,他找到了时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下属的建设总署都市计划局局长林是镇。
    林是镇(1893-1962),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中国营造学社社员。1935年后任北平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和旧都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技正,负责北平文物修缮工程。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顾问等职。林是镇理解朱先生的担忧,愿意促成测绘事宜,还推荐基泰工程司的张镈先生担此重任。之所以选择基泰工程司和张镈先生,是因为基泰工程司曾重点参与“首都建设计划”和“大上海都市建设计划”项目,承担过天坛、明长陵等大型古建筑的维修工程。而张镈(1911-1999)是基泰工程司完成北平古建筑修缮工程的骨干,在古建筑测绘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张镈同意以基泰工程司的名义承担项目。为了回避和日伪政权的关系,用“张叔农”的名字直接与林是镇签订合同,因此整个项目并没有出现基泰工程司和张镈的名字。
    由于工作量巨大,张镈借在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任教的身份,以该校师生和基泰工程司的员工为主组建团队,参与人员超过20人,至少有13位是天津工商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天津工商学院所属工商建筑工程学会1941年编印的《工商建筑》第一号记录了这次活动,从中可知,基泰专门组建了工作部门,林远荫、林柏年、李永序、李锡宸、金建午、单德正等应届毕业生以“基泰工程司北京古建筑测绘所”职员的身份参加工作。1942年起,北大工学院助教冯建逵先生也带学生加入约一年时间。由于张镈公务繁多,不能经常呆在测绘现场,冯先生与原营造学社邵力工先生就成为现场测绘的实际组织者。测绘历时近四年,范围包括故宫主要建筑、太庙、社稷坛、天坛和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城门、城楼等重要建筑,总计绘制完成测绘图纸七百多幅。 (沈 阳)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测绘的价值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测绘是在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文物保护的一次特殊实践,在中国现代文物保护历史中具有重要影响,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1.这一测绘活动是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面对日寇入侵、国难当头,一些知识分子虽然没有拿起武器,奔赴前线,但同样迸发出抵抗外敌、保卫祖国的爱国激情。著名学者、营造学社会员朱偰先生在所著《北京宫阙图说自序》中说,“夫士不能执干戈而捍卫疆土,又不能奔走而谋恢复故国,亦当尽其一技之长,以谋存故都文献于万一,使大汉之天声,长共此文物而长存。”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国民政府和专业人士很早就开始调查测绘北平重要文物古迹,出版专著,用另一种方式为保卫祖国文化遗产做出努力。
    2.这一测绘活动也是民国政府北平文物保护计划的继续。抗战初期,强国御敌的国民情绪高涨,掀起“整理国故”的潮流,北平市政府迅速启动有关文物保护的一系列行动,成立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制定北平市文物整理计划,实施“北平游览区古迹名胜之第一期修葺计划”。北平沦陷后,这一保护计划并未终止,尚未完成的“北平文整二期工程”和相关档案事项移交日伪政权所属建设总署(即后来的工务总署),未尽事宜继续进行。
    3.这次测绘活动承袭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和基泰工程司在北平开展的古建筑测绘,是20世纪30年代第一阶段测绘工作的继续。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参与北平文物保护计划,曾受托对故宫大量建筑、北京的各大城门和恭王府等古迹进行测绘,后因“七七事变”中断,留下一批珍贵资料。测绘成果后因天津大水被毁,仅部分图纸、照片被抢救出来。《北京中轴线古建筑测绘》收入这批图纸。两个时代的两次测绘,目标有所差别。30年代的测绘以认识、研究中国古建筑为目的,更具学术特点;而40年代的测绘具有明显的临危抢救的性质,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应急措施,运作上更具有商业化、规模化的特点,确保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完成如此规模的测绘任务。
    4.此次测绘成果包含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的大量重要古建筑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以及详图,完整程度空前绝后,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中轴线古建筑测绘图。傅熹年先生评价说:“除忠实的历史记录外,这套图纸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尤其是永定门、正阳门前牌楼、中华门、长安左右门、地安门等一批建筑后来被拆除,这批图成为这些消失古迹最可信的记录,珍贵价值不言而喻。
    5.北京中轴线古建筑测绘也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人才。除张镈、冯建逵等中国建筑和建筑史学领军人物,一些参加测绘的学生也成为有影响的骨干。虞福京曾任天津市副市长、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对天津的城市建设做出贡献;林远荫在抗战胜利后曾主持基泰广州分所,后去美国,曾设计香港九龙区加多利高级公寓、香港半山区圆形公寓等。林柏年后到台湾,任台湾建筑工会会长。李永序曾任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副总工程师,为北京市的住宅建设做出贡献。(沈 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