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竞赛是美苏争霸时期的重要内容之一,里根执政期间对此十分重视,他一上台就采取了一系列对苏的军事战略。究竟里根政府的对苏军事战略包括哪些内容措施,又有哪些特点呢? 一 里根上台后,对苏联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军事竞争,包括军费开支的增加、大力发展常规军事力量、谋求对苏的战略核优势、以高科技为主的太空军备竞赛。针对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推行的以常规武器为实战武器、以核力量为威慑武器的战略,里根政府提出了“扩军抗苏、重振国威”的口号,注重增强美国的军事实力,美国的军事开支急剧攀升,1981年和1982年两个年度军费预算分别增加了68亿美元和258亿美元,1981年为1575.12亿美元,1982年为2173.5亿美元。 里根特别重视常规军事力量。过去美国只注重核力量,忽视了常规力量,使美国的常规力量比较弱,这也是尼克松时期美国无力遏制苏联扩张的原因所在。里根政府于1981年3月提出了为期五年的重整军备计划,把常规力量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五角大楼宣布要在五年内耗资1200亿美元扩大海军,力求“恢复美国海军无可争辩的海上优势,并采取进攻性战略”,宣称“苏联在哪里干涉就在哪里同它对抗”。 里根时期美国也在谋求对苏核优势。里根上台后推迟了卡特政府以来与苏联的核谈判。1982年8月里根还下令生产和储备中子弹,并要求在六年内耗资1803亿美元,制造、部署MX洲际弹道导弹,用威力更大、更精确的导弹装备三叉戟潜艇,全面加强和更新美国的战略核力量。 里根在第二任期内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即在太空和地面建立以定向能武器为主,辅以攻击卫星和截击导弹的多层防御网,拦截并击毁来袭的导弹,以此“实现、消除战略核导弹所构成的威胁”的总目标。 二 里根政府对苏联在军事方面的战略具有这样的特点:重整军备,形成常规力量、核力量、太空军事力量“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其目的一方面是以牙还牙,改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软弱形象,重振国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与苏联的军备竞赛来消耗苏联经济,以至于搞垮苏联。里根政府在军事方面对苏政策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美国通过军备竞赛这一手段,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使得苏联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军事开支,造成了苏联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不平衡,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失衡,使原本不富裕的经济不堪一击,加速了苏联的衰亡。 但是,里根时期的对苏军事战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有限性。一方面,里根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加强军备,与苏联开展军备竞赛,研制先进武器装备。其代价是非常大的。为了增加军事开支,里根时期预算赤字一再增长。按照格拉姆―拉德曼法(1985年12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平衡预算法)规定,1986年财政年度预算赤字为1719亿美元,而实际赤字却为2210亿美元。在执政八年中,累计财政赤字达13382亿美元,里根成为美国历任总统中财政赤字最多的一位总统,为以前历届总统在任期内积累的财政赤字总和的1.8倍。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西欧不再愿意听凭美国发号施令,渐渐与美国分庭抗礼。出于自身国防安全方面的考虑,西欧往往反对美苏搞军备竞赛,主张与苏联和解,坚持尼克松时期的缓和政策,不愿与美国共同承担防务开支,更不愿意增加军费。1984年西欧虽然在本土部署了美国的新导弹,但是还是主动同苏联进行了高层接触,以缓和因美苏军备竞赛而给西欧带来的不利形势。当美国提出战略防御计划时,西欧各国反应不一,给美国争取盟国支持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反对最强烈的是法国。时任总统的密特朗曾在不同场合批评美国的这一政策,称战略防御计划是搞“超级军备竞赛”,是“鼓吹加剧进攻性武器的竞争”。 里根上台初期的那种对苏强硬政策在其第二任期后期逐渐销声匿迹,美国与苏联搞起了缓和。从1985开始里根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进行了五次正式会晤,内容涉及军备控制、地区冲突、人权问题等,美苏还就太空武器、战略导弹和进攻性武器的削减问题进行了谈判,在1987年签署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这可以说是美国对苏外交的转折,但更是其对苏战略的局限之所在。这个转折是里根违背其初衷外交战略,迫于国内外压力而作的决定。之后里根更侧重的是非军事方面的对苏战略,更多的是和平演变策略。这也成了这一时期对苏战略一大特点。那就是“介乎杜鲁门的冷战政策与尼克松的缓和政策之间的外交政策,也可称之为以冷战为主缓和为辅的政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