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学术文摘 >

[董晓萍]新疆史诗故事、佛典文献与毛毯绘画(2)

http://www.newdu.com 2018-03-22 中国民俗学网 董晓萍 参加讨论

    (二)跋禄迦国(今阿克苏)
    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另一个沿线地点跋禄迦国,他在那里向当地人搜集了《跋禄迦国》和《大清池》的故事。
    跋禄迦国
    1.它叫跋禄迦国。
    2.它有佛寺几十所,信奉小乘佛教,僧徒千余人。
    3.它盛产细毡,邻国都很看重。
    4.它的风俗人情与屈支国相同。
    ((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卷第一三十四国》,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66页。)
    大清池
    1.它是四面环山的水池,叫大清池。
    2.它有许多河流汇合而成。
    3.它的池中经常有龙鱼出现。
    4.它的池中动物无人敢捕捉。
    5.它是四方旅人的祈福池。
    ((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卷第一三十四国》,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69页。)
    跋禄迦国,即今新疆柯尔克孜族自治州的首府阿克苏市,是《玛纳斯》信仰祭祀的麻扎圣地之一,至今还有民俗活动。唐玄奘所描写阿克苏的“大清池”正是这样一处圣地水源,被柯尔克孜族人当做龙池崇拜,里面有“龙鱼”。唐玄奘还说,阿克苏的民俗“与屈支国相同”,其实我们也能看到,他笔下的“大清池”,与屈支国的“金花池”有些相似,不过是一个产“龙鱼”,一个产“龙马”。在现代搜集的阿克苏周围的故事中,仍然有圣水之下的地下世界故事。例如,英雄艾力库丸经过水道来到井下世界,“用剑杀了龙、救了鸟,骑鸟回到了地面”。另一个地方———乌什,距阿克苏不远,那里的故事说,有位国王,虽然不叫“金花王”,但同样认识了水池中的生物,那是一位美女,国王就跟她“滑倒水里去,进入水下世界。国王遇到一个老奶奶,问老奶奶,水下世界与地上世界哪个更热情好客”。在阿克苏一带,乌恰县是最不能忽略的地方,一个乌恰的故事说,来到地下世界的是国王的小儿子,他救出了公主,拿到了苹果,杀了树下的蛇,救了树上的鸟。他将一根绳子从地上世界扔到地下世界,安排公主带着苹果先上去,不料等在洞口的哥哥当了叛徒,带走了公主、苹果和绳子,把他留在地下。他把大鹏鸟驮到地上世界,见到了国王父亲,后来真相大白,他与公主成亲。
    从信仰方式说,南疆人民除了信仰佛教,还有自然神崇拜和其他宗教信仰,决不单单是佛教。但不管当地人的信仰方式与唐玄奘有怎样的同与不同,双方的故事都能进入同类母题传承,获得广泛的社会分享,这就是讲故事的好处。
    (三)阿耆尼国(今焉耆)
    唐玄奘在书中提到的其他沿线地点还有阿耆尼国(今焉耆),下面是他的记载。
    阿耆尼国国王
    1.他是阿耆尼国的国王。
    2.他是本国人,善于征战。
    3.他的国家四面环山、水流交织、产葡萄、石榴、梨、枣。
    4.他的国家有佛寺十多所,僧徒二千余人,都信奉小乘佛教。
    ((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卷第一三十四国》,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48页。)
    从唐玄奘的印象看,当年焉耆一带崇敬圣水,这种信仰和故事今天在当地还有。近年考古出土的焉耆文本几度面世,也给学者带来了惊喜。季羡林还曾对其中的一种《弥勒会见记剧本》做过专题研究。这是一种焉耆文剧本,他将之与敦煌石窟同类剧本比较,其中有的是当年法国伯希和在敦煌找到的剧本,他最后断定这个剧本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应是中国古代的民族语言”,并指出,这类研究也要结合新疆本地实际进行,当然也要考虑新疆与外部世界文化交流的问题。上面几段引文中都有“龙马”和“龙池”等共同母题至今流传,这里再举一个焉耆县的例子。
    0298.焉耆马的传说
    (回族焉耆回族自治县)
    英雄出征。1.培育龙马。1)焉耆马慢慢地失传了。2)伊哈决心培育出龙马。3)他向蒙古族牧人和哈萨克牧人请教。2.龙马的故事。1)蒙古族骑手和哈萨克族朋友告诉他龙马的来历。2)龙马是母马与博斯腾湖里的海龙马交配后产下的马。3.杀死妖怪。他骑马前往博斯腾湖,一路上杀死野猪、黑熊等妖怪,来到湖边。4.初见龙马。1)他在博斯腾湖边等了五年,等待海龙马的出现。2)深秋夜晚,海龙马从水里出现,与一匹白玉马交配,3)白玉马生下红色的小龙马。4)小龙马只喝水,不吃草,死去了。5.再见龙马。1)大雁把小龙马的死讯告诉焉耆百姓。2)各民族里见识广的老人带上礼品,到博斯腾看望他。3)蒙古族老人告诉他,龙马要喝羊血、舔生铁。4)哈萨克老人带来了金马鞍。5)过了一年,龙马再次来到白玉马的身边,白玉马又生下一只小红龙马,t按照老人们的嘱咐,精心照顾小龙马,小龙马成了一匹宝马。
    地名的由来。1.他花了三年时间让宝马繁衍了后代,带着二代名马回到焉耆。2.焉耆百姓为了纪念各族人民用心血培养名马的经历,给那些宝马取名为“合作”马,“和硕”马就是“合作”马的谐音。
    采录者:姚金海。采录地点:焉耆回族自治县。新疆卷第418-420页。
    什么是故事事实?什么是生活事实?大概没有比这种“龙马”母题及其“地下世界”类型更靠近这些理论界定、又能贯穿古今的叙事模式了。季羡林曾引用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表达个人的观点,王国维的原文是:“盖魏、齐、周三朝皆以外族入主中国,其与西域诸国交通频繁,龟兹、天竺、康国、安国等乐截于此时进入中国,而龟兹乐则自隋唐以来相承用之,以迄于今”。季羡林说:“这个意见非常值得重视”,“到今天也没有失去其重要意义”。对于此点,本文的研究虽已经换了资料和角度,但仍要表态同意。
    (四)瞿萨旦那国(今和田)
    在《大唐西域记》的《卷十二二十二国》中,唐玄奘记录了从印度返回中国途经南疆的瞿萨旦那国(古于阗)一带的所见所闻,里面又是“龙池”和地下世界的故事。
    龙鼓传说
    1.她是龙女,因丈夫过世,河水断流,附近国家遭受旱灾。
    2.国王祭河求水,她踏浪而来,要求选择一位贤臣当丈夫,
    3.她看中了一位大臣,大臣同意前往。
    4.大臣的马踩上水道,水自动分开,大臣入水。
    5.附近国家河水充盈,恢复灌溉。
    ((唐)玄奘、辩机原著、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卷第十二二十二国》,北京:中华书局,2000,第1024-1025页。)
    唐玄奘写的这个《龙鼓传说》,准确地说,是一个水下世界的龙宫故事,里面含有“水道”和水面以下的地下世界两个母题,两个母题的叙事都很完整。由于笃信地上世界与地下世界都可以被英雄主宰,两种叙事的衔接也十分自然。故事中的龙女就像史诗中的男性英雄一样,从地下世界来到地上世界,与地上世界的国王从容地谈话,解决农业用水问题。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和田,后面很快要讨论的南疆出土毛毯就是在和田发现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