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名人 > 南北朝 >

萧赜

http://www.newdu.com 2018-03-29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齐武帝萧赜小名龙儿,是齐高帝萧道成与皇后刘智容的儿子,南北朝南朝齐的第二任皇帝,也是一位比较英明的君主。他于公元482年登基,在位11年时间,关心百姓、培育人才、提倡节俭、延续检籍政策等,平定唐寓之叛乱、与北魏通好安定边境,为江南经济的发展、社会安定繁荣做出了贡献。493年,萧赜逝世,终年54岁,谥号武皇帝,葬于景安陵。
    人物生平
    早年英武
    南朝宋元嘉十七年(440年),萧赜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萧道成的青溪宅第中,据说萧赜出生当天夜里他的母亲刘智容梦到有龙盘踞在屋上,因此他的父亲萧道成给他取小名为“龙儿”。
    萧赜最初担任寻阳国侍郎、州西曹书佐、赣县县令等职。泰始二年(466年),南朝宋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谋反,萧赜因不顺从刘子勋,而被南康相沈肃之关在南康郡的狱中。后来族人萧欣祖、门客桓康等攻破郡城迎救萧赜。沈肃之率领将吏数百人追击,萧赜和身边的人拼死作战,生擒沈肃之,斩首一百多人,于是率领身边的一百多人举义兵。
    始兴相殷孚率领一万兵力前往寻阳投靠刘子勋,有人建议萧赜截击殷孚。萧赜考虑到人数太少,寡不敌众,便退避屯兵在揭阳山中,招兵买马发展到三千人。刘子勋派遣其部将戴凯之担任南康相,又任命军主张宗之部一千多兵力前往协助。萧赜带领部队前往南康郡,在南康口击退戴凯之别军首领程超的数百人,又进击张宗之,大败张宗之部并将其斩首,于是兵围南康郡城。刘子勋部将戴凯之以数千人固守,萧赜亲率将士尽日攻城,终于攻陷,戴凯之逃走,萧赜杀死刘子勋所任命的赣县县令陶冲之。萧赜占据郡城,派遣军主张应期、邓惠真三千人袭击豫章。刘子勋派遣军主谈秀之等七千人,与张应期在西昌对峙,修筑营垒,双方多次交战难决胜负。听说萧赜准备亲自来战,谈秀之等便退散而去。
    叛乱平定后,刘宋朝廷调萧赜进京担任尚书库部郎、征北中兵参军,封西阳县子,兼任南东莞太守、越骑校尉、正员郎、刘韫抚军长史、襄阳太守。又另封赣县子,食邑三百户。萧赜坚决辞让不肯接受。于是转任宁朔将军、广兴相。
    平乱之功
    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谋反,萧赜派兵袭击寻阳,抵达北峤时,叛乱已被平定。宋后废帝刘昱升任萧赜为晋熙王刘燮的安西谘议,萧赜没有接受,又回到自己的领郡。之后转任司徒右长史、黄门郎。
    元徽四年(476年),朝廷任命萧赜为晋熙王刘燮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元徽五年(476年),宋顺帝刘准即位,调任晋熙王刘燮为抚军、扬州刺史,并让萧赜为担任左卫将军,辅助刘燮一起到任。同年十二月,沈攸之起兵反叛,当时朝廷的任命还没下达,萧赜看到沈攸之进军的道路中途可以待敌,便领兵占据盆口城做好战守的准备。萧赜的父亲萧道成听说后大喜说:“真不愧是我的儿子!”萧赜要求西进讨敌,但没有得到批准,于是派遣偏军支援郢城。当时平西将军黄回等都受萧赜的节制调度。加任萧赜为冠军将军、持节。
    升明二年(478年),沈攸之的叛乱被平定,朝廷转任萧赜为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豫州的新蔡、晋熙二郡军事,征虏将军,江州刺史,仍旧持节。封闻喜县侯,食邑二千户。同年调任侍中、领军将军。并赐给鼓吹乐队一部。府中设置佐史。兼任石头戍军事。不久又加任持节、督京畿诸军事。
    立储称帝
    升明三年(479年),萧赜转任散骑常侍、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闻喜公。仍旧担任持节、都督、领军等职不变。配给班剑二十人。同年三月,宋顺帝册封时任太傅的萧道成为齐公,加九锡,立萧赜为齐公世子。改加任侍中、南豫州刺史,赐给萧赜油络车、羽葆、鼓吹等物,增加班剑仪仗为四十人。将石头宫作为齐世子宫,允许设置左右卫率以下属官,官署、服制和东宫完全相同。后进爵齐王太子。
    建元元年(479年)四月,萧道成受禅登基,建立南朝齐,是为齐高帝,立萧赜为皇太子。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初八日,齐高帝去世,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下诏命征镇、州郡长官、军屯营部,各行丧三天,不得擅离职守;驻守都市的戍卫部队,一律不得回京城。同年三月十一日,齐武帝萧赜根据齐高帝遗诏,任命司徒褚渊为录尚书事、书左仆射王俭为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为开府仪同三司。六月初一日,齐武帝立长子萧长懋为皇太子。
    励精图治
    齐武帝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即位后,就下诏说:“今年收成不是太好,百姓贫困无食的非常多,京师附近长江两岸,民不聊生。一定要派遣中书舍人前往赈恤。”永明二年(484年),他又下诏酌情遣返军中的囚徒,大赦囚犯。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和贫穷之人,要加以赈济。他提倡并奖励农桑,灾年时,还减免租税。齐武帝提倡节俭,不喜欢游宴、奢靡之事。曾下令举办婚礼时不得奢侈,甚至到他的身后事都力求简朴。他以富国为先,提倡农业,并且下令多办学校,挑选有学问之人任教,以培育人们的德行。他很重视天灾对平民的危害。当时发生歉收与水患,继位后不久立即补助灾民。扬、南徐二州发生灾年时,他减免租税以减轻灾民负担,以为永制。为进一步缓和南北局势,齐武帝派范缜作为使者出使北魏,范缜的学识和能力受到北魏朝野的称赞。
    南朝宋以来许多的庶族地主,为了成为世族来免除所承担的赋役,往往向官吏行贿,在世族户籍黄籍中加入伪造的父祖爵位。早在齐高帝时期就设立校籍官和置令史来清查户籍。齐武帝继续其父的政策,将那些被认为是伪造的户籍,一律退回本县改正,称为“却籍”。而本来应服役纳赋但利用造假户籍逃避的,都要继续承担赋役,称为“正籍”。不过,在检籍过程中,由于检籍官贪污作弊,结果前面的检籍还没有完成,后面的麻烦又接踵而至,应该却籍的人口没有进行却籍,不需要却籍的反而被却籍。
    永明四年(486年)富阳唐寓之为此起兵叛乱,虽然这次叛乱被齐武帝迅速平息,但检籍的政策依然受到庶族的激烈反对。最终,在永明八年(490年),齐武帝被迫妥协,宣布“却籍”无效,对因为“却籍”而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恢复刘宋升明时期户籍所记载的原状。
    由于齐武帝萧赜与北魏通好,使得边境较为安定,减少军事调动。使得在齐武帝在位的十一年期间,政治清明,国内社会安定,带动经济文化的发展,替齐国带来一个小康的安定局面。
    晚年去世
    永明十一年(493年)正月二十五日,太子萧长懋去世,谥号文惠太子。四月十四日,齐武帝立萧长懋的长子南郡王萧昭业为皇太孙。
    同年七月,齐武帝患病。七月三十日,齐武帝病危,下诏让皇太孙萧昭业继承皇位,让百官尽心辅佐,丧礼从简,将自己选定的葬地定名为景安陵,不准建造塔和寺院。当天萧赜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九月十八日,安葬于景安陵。
     齐武帝的儿女
    子
    长子:萧长懋,南郡王→文惠太子→文皇帝
    次子:萧子良,闻喜公→竟陵文宣王
    三子:萧子卿,临汝公→庐陵王
    四子:萧子响,豫章世子→巴东王→鱼复侯
    五子:萧子敬,应城公→安陆王
    六子:早亡,未命名
    七子:萧子懋,江陵公→晋安王
    八子:萧子隆,枝江公→随郡王
    九子:萧子真,建安王
    十子:萧子明,武昌王→西阳王
    十一子:萧子罕,南海王
    十二子:早亡,未命名
    十三子:萧子伦,巴陵王
    十四子:萧子贞,邵陵王
    十五子:早亡,未命名
    十六子:萧子岳,临贺王
    十七子:萧子文,蜀郡王→西阳王
    十八子:萧子峻,广汉王→衡阳王
    十九子:萧子琳,宣城王→南康王
    二十子:萧子珉,义安王→永阳王
    二十一子:萧子建,湘东王
    二十二子:早亡,未命名
    二十三子:萧子夏,南郡王
    女
    长女 吴县公主:下嫁王观
    次女 长城公主:下嫁何敬容
    三女 武康公主:下嫁徐演
     萧赜死后谁当了皇帝
    永明十一年(493年)末齐武帝死后,萧昭业即位,改年号为隆昌。萧昭业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第三任皇帝,493年-494年在位。
     人物评价
    萧道成:"此真我子也!"
    萧子显《南齐书》:①“世祖南面嗣业,功参宝命,虽为继体,事实艰难。御衮垂旒,深存政典,文武授任,不革旧章。明罚厚恩,皆由上出,义兼长远,莫不肃然。外表无尘,内朝多豫,机事平理,职贡有恒,府藏内充,民鲜劳役。宫室苑囿,未足以伤财,安乐延年,众庶所同幸。若夫割爱怀抱,同彼甸人,太祖群昭,位后诸穆。昔汉武留情晚悟,追恨戾园,魏文侯克中山,不以封弟,英贤心迹,臣所未详也。”;②“武帝丕显,徽号止戈。韶岭歇祲,彭派澄波。威承景历,肃御金科。北怀戎款,南献夷歌。市朝晏逸,中外宁和。”
    李延寿《南史》:①“武帝云雷伊始,功参佐命,虽为继体,事实艰难。御衮垂旒,深存政典,文武授任,不革旧章,明罚厚恩,皆由己出。外表无尘,内朝多豫,机事平理,职贡有恒。府藏内充,人鲜劳役。宫室苑圃,未足以伤财,安乐延年,众庶所同幸,亦有齐之良主也。”;②“上刚毅有断,政总大体,以富国为先。颇喜游宴、雕绮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顿遣。临崩,又诏:“凡诸游费,宜从休息。自今远近荐献,务存节俭,不得出界营求,相高奢丽。金粟缯纩,敝人已甚;珠玉玩好,伤俗尤重,严加禁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