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 >

”九门提督“指什么职位 九门提督代表人物隆科多

http://www.newdu.com 2018-04-09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隆科多 在历史类影视作品中,经常能听到一个称呼“九门提督”,这是专指清朝的驻京武官,设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的守卫和门禁,相当于高级版“督警”,他们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 清代,京师的卫戍、警备和治安保卫机构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衙门”   ,通称“步军统领衙门”。长官简称“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京师内城共有城门九座,分别为: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成、西直、德胜、安定)。九门提督统领满、蒙、汉军八旗步兵和京师绿营的马步兵(即“巡捕营”),所部的具体任务是分泛驻守(“泛”指基层的军队编制)、稽查城门、缉捕盗贼、申禁巡夜等。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设立安民公所,维持治安。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前的最后一任步军统领是慈禧太后亲信荣禄。1901年清廷仿效联军方式,设“善后协巡营”,后来改名“巡警总厅”,替代原步军统领衙门的巡捕营。1902年,肃亲王善耆任步军统领,支持军警分离的改革。1905年清廷正式创设巡警部,并开办现代警察学校,培养警察人才。自此,军警编制分离,现代警察制度初步创立。
    1911年,辛亥革命后,北洋政权为了维护其政权统治,不仅没有裁撤“步军统领衙门”,反而保持,只是将其更名为“京师步军统领衙门”,辖左右翼总兵。并以此为工具,插手京城社会治安,牵制警察办案,成为民国初期十分特殊的一处“衙门”。1924年,冯玉祥率部进入北京,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同年10月5日,这一特殊的衙门才被裁撤。
    特征
    步军统领衙门因有“军”、“警”属性,其特征为:
    军队属性:隶属于兵部;与清军八旗、绿营编制相同;兵源来源为八旗、绿营兵勇;按照清军规则实施军事训练。
    警察职能:武装警卫;侦缉捕查;诉讼及断狱;对京城人口进行社会管理;消防及其它任务此外,步军统领衙门还担负其它一些“警察”工作。如执行禁令时的街道戒严,官员皇室出巡时的“清道”与“迎送”、礼炮的鸣放与守卫,到了清末,步军统领衙门甚至还负责来京外国人的查验及管理工作。总之,步军统领衙门虽为“军队”,但在京城的职责及任务,却是“警察”。所从事的警察业务可以说基本涵盖了现代警务内容。当然,它所从事的警察业务比较简单,也比较原始,更缺少法规的规范。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类似警察的机关,特别是京城地区的警察与警察机关,步军统领衙门为其滥觞。
    编制
    九门提督负责京师的警卫、治安,其统率的部队长期保持在3万人左右,且人员精干,装备精良。
    从机构、人员、职掌看,步军统领衙门除衙门本部外,还下设八旗步军营、巡捕五营、内外城十六门管理机构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门。
    步军统领之下,设有左、右翼总兵各一人与步军统领同堂办公;八旗步兵营则设有左、右翼尉各一人(秩正三品)。八旗步兵营主要驻守内城。
    代表人物
    隆科多
    清朝九门提督
    隆科多(西元?~一七二八),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椒房亲也。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授一等侍卫。五十年,任步军统领(亦称九门提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