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筹规划: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正确判断当前我国民族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深入思考民族地区发展的新模式,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了统筹规划。 第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一论述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继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激起了全党同志对民族团结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一要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继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些形象的比喻体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紧密联系,并对新时代怎样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好民族团结,关键在交心。各族人民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有效拆除心理上的防护墙和猜疑中的警戒线。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体化、大众化以及人文化。实体化即要求宣传教育内容要向基层、社区以及普通民众倾斜,使各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纵向推进;大众化即要求在网络信息时代下,充分利用新媒体、高科技等手段开展各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人文化即打破传统思维定势,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要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举法治旗帜,宣传好、落实好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自觉维护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严密预防、坚决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二要重视精神层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既要重视物质方面的建设,也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法治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重视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即通过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方面的认同,巩固好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之根、之魂、之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纽带和动力支撑。要尊重和保护我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各民族在交流、学习、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增进彼此间的感情,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各族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让各族群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方面,要深化对“交往交流交融”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相互借鉴,进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另一方面,要丰富载体和手段,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条件。比如,通过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空间;通过对网络平台的充分运用,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严厉打击各种煽动民族情绪、制造网络谣言的行为,使网络平台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载体,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等。 第二,坚持民族地区好干部的“三个特别”标准,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并针对民族地区好干部的培养作出过重要论述,为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干部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上提出了“三个特别”的标准,即强调民族地区的好干部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诚”。第一个“特别”要求各族干部必须维护党的权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看待民族问题,学会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第二个“特别”要求各族干部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态度坚定、勇于担当,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清晰地把握问题性质,既讲政治原则,又讲法治规范;第三个“特别”要求各族干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努力做一名群众想得着、找得到、靠得住的干部。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不断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的团结必然会促进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团结。为此,少数民族干部之间、汉族干部之间、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之间也都要搞好团结,要站在党、国家以及群众利益的战略高度,自觉为各族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各族干部还要主动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反对任何形式主义、反对任何虚情假意,要靠真诚赢得各族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努力使自己成为党、国家、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干部。只有这样,才能将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聚集到领导岗位上,才能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