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 刘丽文 龙泉窑是继越窑之后兴起的又一个重要青釉瓷窑场。形成于北宋早期,衰落于清中期。北宋时期龙泉窑青釉瓷尚保留着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或青黄色,釉层薄而透明。南宋为龙泉窑发展时期,产品形成独特的风格。元初龙泉窑无论制作工艺还是釉色、造型和装饰都是南宋的继续,没有多大的变化,随着内外销的发展,产量的增加,窑场数量和生产规模空前绝后,窑址群超过宋代几倍,从大窑、金村、溪口等地,扩展到邻近地区,形成了一个以龙泉窑为中心的龙泉窑系,呈现出“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元代中期龙泉窑器物造型多样,而且还出现了不少新的品种,如菱形盘、高足杯、蔗段洗、环耳瓶、凤耳尊、荷叶盖罐、动物形砚滴等。 图中所示是镇江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龙泉窑青釉暗花菱花形盘,为金坛县城基下出土(当时出土共有9件,造型雷同,高5.2-5.5、口径25-32,足径12-19厘米;同出有四口叠放在陶缸上的铁锅及枢府釉梅月瓷罐,均放置于城墙的石基础下,其含义是寓意城墙“坚如磐石,固若金汤”)。盘口均外折出平沿,作莲瓣形,腹壁斜收,矮圈足。盘内中心微隆,印一折枝牡丹或花卉。胎白微灰,厚重,全器施釉,底部因用垫圈垫烧,垫圈一周无釉,呈铁锈红色,中心施釉。胎体厚重,器型规整,装饰纹样朴素雅致。 元代龙泉窑在装饰风格上继承了南宋龙泉窑的装饰方法,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在胎釉工艺上,胎料中掺入了更多的紫金土,提高了胎料中铁的含量,在二次氧化的作用后,器物的露胎部分,呈现铁锈红色。釉层从薄胎厚釉的多层施釉改变为一次施釉, 釉色呈豆青、青黄色,豆青滋润如玉。装饰主要有划、印、贴、堆等,题材内容较为广泛,有各种花果、花卉、鱼纹、人物和吉祥图案等。 此时无论大小器物几乎都有花纹装饰。印花是元代龙泉窑运用最广泛的装饰手法,印花可分阳纹和阴纹两类,大多印饰于盘碗内底。如盘是龙泉窑产量较多的品种之一,器型普遍较大,30多厘米到40多厘米的盘常见,盘内壁和内底一般均有纹饰,如印牡丹、荷花、鱼等。金坛城基下出土9件青釉暗花菱花形盘,有的釉色为豆青色,釉层薄,乳浊滋润,圈足底心无釉,呈铁锈红色。内底印牡丹、折枝花卉,纹饰清晰,釉色翠绿润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