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千年陈酿"如何鉴别?陕西用科技助力考古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18-04-10 “陕西头条”客户端 林炎 参加讨论

    近日,陕西省考古人员在西咸新区咸阳城遗址的岩村墓地发掘中,发现了存有液体的铜壶,综合现场出土的情形,考古人员初步判断其中的液体是酒类物质。经过西北大学科技考古中心的最终鉴定,确认其中的确是"千年陈酿"。
    岩村墓地发掘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出土的存酒器皿是一个铜壶,又称锺,这类器皿是当时比较普遍的酒类盛储器。壶盖封口严密,可以说一滴未洒,墓室也比较干燥。工作人员初步判断,里面盛放的液体可能是酒。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样本送到了西北大学科技考古中心进行鉴定。
    
    铜壶、壶口密封物及酒液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杨力铮:"送到西北大学,含量比较高的是氨基酸类物质,还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酸,可以说明这个东西是酒类液体。科技对于我们考古工作的帮助性,现在真的很重要。"
    西北大学科技考古中心负责人温睿:"之前大家默认为这个墓葬一发掘,里面如果有个酒器,里边如果有液体认定它就是酒,但是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它缺乏一个证明。如果墓葬里有地下水,而且这个液体也不一定是近代进入的,也可能是两千年的过程中什么时候进入的。所以就需要用现在的方法来检测,来证明,可能会更科学。"
    同样,近期在宝鸡郭家崖遗址北区发掘的一批秦人墓葬中,出现了一座瓮棺葬,墓中同时出土的一件铲形袋足鬲,属于戎式风格。但墓主人是否戎人,这处墓地究竟是具有血缘关系还是地缘组织的人群?则有待科技考古工作者的最终回答。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室主任田亚岐:"那怎么回答呢?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用科技的手段,用DNA的方法,把所有的人骨进行检测,看他的族属关系问题。"
    
    戎文化特征的铲形袋足鬲
    田亚岐主任告诉记者,之前的考古工作称为"人文考古",研究的方法手段,其基本线索来自古文献记载,对现场的观察都来自肉眼的直观判断,这很难做出最终的定性。而随着现代考古中科技力量投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解开的历史谜团也越来越多。
    田亚岐:"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当年在发掘秦公一号大墓的时候,《秦本纪》上讲,秦某公死了后用166个人去陪葬、殉葬。我们后来在发掘秦公一号大墓的时候,这个墓葬的主人是秦景公,正好他下面是166个人,跟书上的记载完全相符。"
    但现场发掘的人骨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疑惑。即使在当时活人陪葬是一种制度,且据史料部分大臣等属于自愿殉葬,但在过程中必定经过痛苦挣扎的生理反应,这些都应当表现在面容和肢体上,人骨上也会留下相应的痕迹。可发掘出的人骨没有明显特征,这不符合逻辑。
    田亚岐:"他躺在那地方,非常从容,没有挣扎没有扭动的,活人忽然去让他死,怎么让他死的?没有砍杀的痕迹,他怎么去从容的死?我们就想象一个细节的问题,当人的大脑不听指挥的时候,他肯定发生身体的扭动,我们按照文献的记载可能理解不出来。"
    随后,科技考古工作者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一名殉葬者的毛发中检测出了有毒物质,这也解开了考古人员心中的疑问。
    考古工作者在秦公一号大墓其中一名殉葬者头部所枕的铁铲上,发现了残存的毛发,经过成分检测、比对,发现各种元素含量均和现代人无异,但砷元素含量较高。砷,也就是俗称的砒,三氧化二砷又被称为砒霜。
    
    保存较为完好的出土人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室主任田亚岐:"砷的元素跟水不溶,但是跟酒精溶,我们再回到文献的礼仪制度,国君去世后就要选谁给他陪葬,选好后在宗庙举行告别仪式,在告别仪式是不是要饮酒,这个酒里就放着砷。砷的话是急毒,饮了的话不知不觉,速死。速死的话自己连感觉都没有,这样的话会不会就没有留下痛苦挣扎的迹象。就是科技考古给我们解决了这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现代科技考古手段中经常使用到的体质人类学,是通过对出土人骨的测量,根据指标判断人群特征、个体病理等,甚至可根据牙齿的状况来判断食物状况,生前所处地理环境、阶层等。记者见到西北大学的赵东月老师时,她正在人骨标本库里试用一件新的测量工具。
    西北大学科技考古中心体质人类学老师赵东月:"主要测量颅骨的,我们测量都是测到小数点后面两位数,测量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工作。正在做的一个是咱们周边的这个,就是宝鸡的,是田亚岐老师(负责)的。其余的时间大部分在做四川和云南的一些遗址。我们这个方向在全国来讲还是不错的。"
    
    测量器具
    同为科技考古中心的工作人员,西北大学植物考古学老师唐丽雅正在显微镜下分拣已经碳化的古代植物成分.
    唐丽雅:"之前浮选出土的植物遗存,现在要把它进行种属的鉴定,分门别类按照种属分开。可以了解到古代农业生产结构,也可以同时反映当时人类的食谱信息。另外的话也可以复原古代的自然生态环境。"
    
    
    正在分选的植物遗存
    西北大学科技考古中心负责人温睿介绍,大家在古装影视剧和一些科幻作品中所看到的古代、超古代甚至远古时期的情形,也都离不开真实的科学研究。
    温睿:"恢复古代遗址,几千年前跟遗址同时代的地貌和气候,是非常重要的科技考古内容。我自己也读一些科幻小说、电影,我自己觉得越好看的科幻作品,它做的越细致,可信的成分越多,它会结合很多现代的研究成果。"
    目前西北大学科技考古中心围绕古丝绸之路和周秦汉唐进行研究,从人类、动植物、液体、金属、矿物等多种物质全方位开展科技考古。同时,也能在现阶段把对文物的损害降到最低。
    
    动植物考古实验室
    
    
    人骨标本库
    温睿:"对于陶瓷来讲,我们一束激光照上去,可能就是20到50微米非常小的一个小圆坑,肉眼都看不见,在瓷器的表面取一点点样品,微损。或者用X射线荧光,那是无损的,不用取样。"
    科技考古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给考古学研究,伴随与时俱进的多种现代科技手法,将更好地服务于考古工作,推动考古研究与展示工作的不断发展。(记者:林炎 陕西广播电视台)
    责编:荼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