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章瓷,是中国明清外销瓷器的一种,因瓷器上绘有欧美个人、家族、社团、公司或城市的纹章而得名。它以欧洲来样图案为稿,经中国瓷匠之手绘制烧成,是欧洲纹章艺术与中国制瓷工艺相结合的产物。西方人来华定制纹章瓷始于16世纪上半叶,至18世纪渐趋普遍。这一时期,广州作为世界性的东方大港,是纹章瓷定购、烧制和出口基地。纹章瓷从这里起航,漂洋过海深入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等国家,引领了西方崭新的生活方式和奢华的艺术情趣。 相较于明清时期其他的外销瓷种,纹章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清代中西瓷器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可谓是外销瓷种中的“官窑”产品。首先,它不像普通贸易瓷那样直接来华采购,而是由西方订购者委托来华贸易的船长或大班代为定制,一般需等下一个贸易季节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到达买主手中;因特殊定制、耗时费工、质量上乘,普通纹章瓷价值是大宗贸易瓷的5至25倍,精细者则价高百倍,属于私人定制的“高端产品”。其次,每一件纹章瓷都可通过其所绘纹章,追溯到持有者的家族起源、信仰、重大事件等信息,尤其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受封爵位或从事海外贸易获得重大成就等都会以定制纹章瓷的形式留下时代烙印,这是一般外销商品无法比拟的历史价值。最后,通过识别纹章瓷器上的纹章并结合贸易开展模式和生产周期,能准确判断瓷器的主人和烧制年代,为同时期生产的外销瓷提供极为难得的断代依据。 1757-1842年间,清廷实行“一口通商”,广州成为中国与欧美各国海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城市,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大批的纹章瓷定购和出口才成为可能。作为城市博物馆,广州博物馆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有计划地征集纹章瓷。纹章瓷的入藏,一是填补广州博物馆馆藏的此项空白,二是进一步丰富反映清代广州口岸历史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展品。此举得到了广州市委、市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时任市长陈建华专门划拨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以从海外系统征集外销纹章瓷。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广州博物馆已入藏一千余件此类藏品,从时间上看,包含了18-20世纪初各个时期的典型纹章瓷;从地域上看,涵盖了荷兰、英国、瑞典、美国等纹章瓷主要消费国;从文物器型上看,囊括了盘、碟、碗、杯、瓶等各种类型。更为重要的是,绝大部分甄选入藏的纹章瓷的订购者都是曾参与中国贸易、到过远东地区尤其是广州的各国东印度公司董事、大班、船员,也有许多是各国皇室成员、高官大臣或参与中国事务的要员,这些纹章瓷也成为他们与中国或广州交往的重要见证物。 作为外销商品,数百年来纹章瓷远销海外,国内传世品稀少,长期以来不被国人了解和认识。在征集过程中,我们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纹章瓷资料,与英国纹章瓷研究专家Angela Howard女士持续进行学术交流,开展了对这批珍贵新增文物的整理、分类和研究工作,并甄选110余件(套)精品纹章瓷于2015年举办了《辉煌印记——广州博物馆藏清代外销纹章瓷》展览。《广州定制——广州博物馆藏清代外销纹章瓷》是在此次展览基础上增补更多未能展出的精美纹章瓷和研究材料,收录Angela Howard女士的学术论文和广州博物馆同事的科普文章,集结成帙。一方面,与公众分享广州博物纹章瓷征集、收藏和研究的初步成果,吸引更多学者加入纹章瓷研究之列;另一方面,让更多未能亲临观展的人士可以披图浏览、借文鉴赏纹章瓷瑰丽而绝妙的装饰技艺,领略其个性化的创作历程及跌宕起伏的海贸故事,从而加深对广州城市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纹章瓷专题展览海报 纹章瓷专题展览海报 欧洲“奢”瓷,广州定制。该书以大量的实物证明了清代广州口岸在中西纹章瓷贸易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现有资料,除清代早期有少部分纹章瓷在景德镇生产,大部分的纹章瓷定购、生产、运输、销售过程都在广州完成,充分说明了在18、19世纪的全球化贸易中,广州作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枢纽,对内与澳门、景德镇等腹地的紧密联系,对外与世界各国保持着经济、文化往来。纹章瓷浓缩了中西方世界的最新制瓷工艺、装饰艺术、历史人文精华,这种独特的“广州制造”商品对研究清代广州城市历史、口岸文明与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为纹章瓷的重要收藏文博机构,我们将不断加强对馆藏纹章瓷的整理、研究、展示力度,继续征集高价值的纹章瓷,进一步挖掘广州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史料和见证物,组织策划不同专题的特色展览,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让更多民众分享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新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