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范围内,民间故事情节类型索引的编纂可以上溯至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随着芬兰学派的兴起而盛极一时。1910年阿尔奈出版了《故事类型索引》一书,汤普森于1961、1964和1973年对其重新修订,这就是通常所说的“AT分类法”。[1]但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随着故事研究逐渐转向语境、演述、文本的多样性及其地方性功能,对故事类型索引的批评也逐渐形成潮流。1964年,本特•霍贝克(Bengt Holbek)在《民间故事的分类》(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Folktales)一文中声称AT分类法是对民间故事的粗暴对待。他认为民间文学研究早晚有一天会从阿尔奈的文献学式类型学中解放出来,研究者会将所有具有相近主题的故事放在一起进行重新分类,最终,故事类型学会被人们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不同逻辑指导下的文本组织工作。[2]随着芬兰学派与结构主义思潮的退去,人们日益质疑故事类型索引忽视语境、缺少统一的可操作标准,以及缺失传说、口述史故事等体裁、无法适用于欧洲以外等缺点。然而质疑虽多,AT索引却仍然是故事分类中几乎唯一可行的通用体系。正如汤普森本人所说的,无论如何,AT索引仍然相当有用,它仍是故事研究的起点。贝尔蒙(Nocole Belmont)指出,对它的贬低或许与整个“民俗学”在二战后的声誉下滑有关。[3]事实上,自1961年AT索引初次修订以后,至1990年的30年间,绝大部分出版的故事类型索引仍以AT分类法为框架。[4]据汉斯•约尔格•乌特(Hans-Jörg Uther)的统计,至1997年,全世界的故事类型索引大约有100部(具体数目依不同标准而变化),绝大部分集中于欧洲,是对欧洲已出版故事集的分类整理。[5]进入21世纪以后,FFC(Folklore Fellowship Communication)出版了30期,约一半与故事类型索引及类型研究有关,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乌特修订AT索引后形成的三卷本《世界故事类型:分类与书目》,此书所形成的ATU(Aarne-Thompson-Uther)分类体系,已经成为新的通用索引。 法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编纂工作从二战以后正式开始,目前已出版四部五卷。最早一部是保罗•德拉许(Paul Delarue)所编纂的神奇故事类型索引(T300-749),然而在此书第一卷于1957年出版面世之前他就去世了。此后,法国国家科学院法国民族学中心的玛丽-路易斯•特内兹(Marie-Louise Tenèze)接手这项工作,在完成神奇故事类型索引后,她又相继出版了动物故事索引(1976)和宗教故事索引(1985)。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法国当代民俗学著名学者丹尼尔•法布尔(Daniel Fabre)的促成下,编纂故事类型索引的工作被移交到图卢兹(Toulouse)的乡村社会人类学中心,同时被移交的还有大量德拉许与特内兹珍贵手稿的影印件,乔安娜•布许(Josiane Bru)成为主要负责人,而法国当代最重要的口头文学研究者之一尼古娜•贝尔蒙(Nicole Belmont)也是项目组成员。2000年,特内兹与布许合作出版了短篇小说故事(T850-999)的类型索引,新的索引还在继续编纂中。在六七十年的编纂史中,保罗•德拉许、玛丽-路易斯•特内兹与乔安娜•布许是关键人物,而他们三人不同的研究旨趣也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口头文学研究领域的几次重大理论转向,可以说,几乎所有主要的口头文学研究思潮都以不同方式呈现在类型索引编纂中。以下,本文将以这三人的工作为重心进行论述,除了介绍他们所呈现的故事类型索引之外,更注重分析统领其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核心概念,企望透过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编纂史,勾勒法国口头文学研究的学术史。 一、保罗•德拉许(1889-1956):民族身分与地方文化 保罗•德拉许是正式出版法国民间故事索引的第一人,但系统地搜集整理并为民间故事分类的工作,在法国至少可上溯至18世纪。当时,对殖民地异文化持续不断的探索、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共同催生了欧洲人发掘本土传统的意识。从18世纪后期开始,法国政府便主导开展了大规模调查搜集民间语言、风俗与技艺的活动。1800年,法国内政部长法国内政部长让•安托万•夏普塔尔(Jean Antoine Chaptal)要求各行省在例行调查中增加一章关于风俗、惯例与方言土语的内容,知识阶层搜集民间故事、歌曲与谣谚的热情也不断发酵。口头文学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的。 德拉许的正式职业是涅夫勒省(Nièvre)的一名小学教师。他没有受过民俗学或民族学的正规学术训练,但他对地方历史与儿童教育充满热情,用了很长时间研究并编辑法国诗人阿希莱•米连(Achille Millien)搜集的民间故事。1953年,他将这批资料作为《法国外省神奇故事》中的一卷出版,从他为此书写的评论来看,他从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尝试使用AT分类法,而汤普森最早修订的阿尔奈分类法刚于1928年才出版。[6]但德拉许使用AT分类法的方式与同时代欧洲学者有所不同,他并不强调故事传播与普世文化等概念,而恰恰相反,他始终执着分析故事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1937年5月在巴黎举办的国际艺术与技术博览会以及紧随其后的世界民俗学代表大会(Congrès international de Folklore),是法国民俗学学科史上的关键事件,此时也正是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全盛时期。在这次大会上,法国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保罗•瑞维(Paul Rivet)号召学者们继承传统,在全法范围内开展民俗学调查。芬兰学派的代表人物冯•悉多(Carl Wilhelm Von Sydow)做了题为《民间故事的传播》的报告,使用世界性的资料来分析民间故事的最初起源及分类特征,引起了广泛关注。闭幕式上,欧洲国际民俗协会的主席让•德•伍瑞斯(Jan De Vries)对FFC及芬兰学派给与了高度赞扬,称正是通过AT分类法,人们发现了人类文化的普世性,人文科学也从此打破了国家的边界。大会还决定,要制作国际性的民俗地图,出版全欧洲民俗书目。德拉许的发言虽然契合民俗调查与资料整理的热潮,却并不追求国际化的研究思路。1937年8月27日,他发表了《各地学校的校园民谣与课内外节日歌曲》的报告,一方面提出芬兰学派的方法也适于给民歌分类,但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就他所调查的民歌而言,首要功能是儿童教育,因此,必须把它们视作一种地方性的文化产品而不是书本知识,要把民歌与其演唱者和演唱环境联系起来,它们才能继续活下去并发挥功能。[7] 其后,德拉许投入法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编制工作中。正如前所说,他只进行了神奇故事部分,1957年出版的《法国民间故事:法国文本的理性分类索引(含海外法语区:加拿大、路易斯安那、美国法语区、安得列斯法语区、塔希提、莫里斯岛、留尼汪岛)(Le conte populaire français:catalogue raisonnédes versions de France et des pays de langue française d’outre-mer:Canada,Louisiane,Ilots français des Etats-Unis,Antilles Françaises,Haïti,Ile Maurice,La Réunion,为方便起见,以下用法国学界通用简称《神奇故事类型索引》)第一卷中,只有T300到T366号故事,剩下的T367-T749号,是他去世后,由特内兹整理遗稿出版的。德拉许参考了当时已有的二十余种国际性或地区性的故事类型索引著作,但《神奇故事类型索引》并未遵循故事类型著作的通行模式,而更像是民间故事的研究手册。书首有长达四十多页的前言,讨论的话题非常广泛,例如故事的最初起源、故事如何从书面走向口头、法国民间故事的搜集史、文人改写故事的方式,以及民间故事的消失等,但他着墨最多的是法国故事的民族特征问题。 与中国故事类型编纂者不同,德拉许所面对的法国故事,正是AT索引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他于是一直在追问:单独把法国故事从世界性的类型索引中拿出来有何意义?法国故事是否有它独立的身份、特点与价值?同时,德拉许身处的20世纪30至40年代,正是法国民俗学一步步沦为民族主义工具的时期[8],德拉许身处这一洪流之中也未能免俗。故事能反映法国的民族性吗?这成为他编纂神奇故事类型索引的首要问题。通过讨论故事的被讲述环境与故事的文本形式,他认为法国故事的特点有二:第一,它存在一种理性化的倾向。与德国故事充满古代诗歌与神秘因素不同,法国故事中的“神奇”因素相当少,神性行为被人性行为所代替,“人类的范畴倾向于替代魔法的范畴”。甚至“故事的讲述者不认为有必要提高主人公的地位直至皇室成员,以此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即使是国王也常常表现得像是农场主。”[9]第二,法国故事的链条结构非常明显,倾向于将数个独立或并置的段落合成一个故事,并且总是按照三段式来讲述。不过,德拉许的继承者特内兹对此提出了批评,她指出,这两个特征实际上是中世纪到17世纪之间法国书面文学的特征。与其说这反映了法国民族性的特点,不如说这是法国小说传统对口头文学的影响。同时,德拉许的故事材料主要来自涅夫勒省,并不能代表整个法国的“民族身份”。[10] 紧随前言之后,他解释了“故事及其异文的呈现方式”,实际就是本书编纂体例。结合其后的索引文本我们看到,每个故事类型都按以下模式呈现: 1.标题。参照著名欧洲故事集命名。尤其是格林兄弟、巴西耳(Giambattista Basile)和斯特拉帕罗勒(Giovanni Francesco Straparola)等人拟定的名字。 2.AT分类法编号与类型描述。 3.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全文或节录。 4.列举故事类型的情节单元与母题,情节单元用罗马字母表示,而母题用拉丁字母表示。 5.异文及书目。德拉许根据前述情节单元对每一个异文进行总结,这样读者不用去找原文也能大致了解每个文本的内容。异文的排列也有讲究,一般是按照故事搜集地的地理方位,从北至南进行排列。 6.大量的研究注释。 20世纪60年代,世界故事类型索引的编纂已有50年时间,以本特•霍贝克(Bengt Holbek)为代表的学者纷纷对世界范围内故事的系联与比较提出质疑,并倡导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地方化转向,即在特定语言与地域范围内,相对完整地搜集并整理故事类型索引,并由此切入地方传统的研究。正是在这种范式转向的思潮下,德拉许的法国故事类型索引甫一出世,就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赞扬。霍贝克赞赏他对单个文本及异文的重视,而斯蒂斯•汤普森(Stith Thompson)更直接称它为大师级的作品,认为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是未来编纂故事类型索引的模范。[11]特内兹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前行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