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晚清时期宜兴窑白釉风灯

http://www.newdu.com 2018-04-18 收藏快报 芙蕖 参加讨论

    ■安徽合肥 芙蕖
    江苏宜兴古名“阳羡”,是中国著名的“陶都”,以生产紫砂器闻名于世。据晚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和清乾隆吴骞《阳羡名陶录》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宜兴金沙寺僧人从制陶缸瓮者处学得陶艺,加以改进,始造茗壶。后来,一位名叫供春的书童跟随主人读书于金沙寺中,闲暇之时访寺中老僧,习得制茗壶的技艺,遂成为宜兴紫砂第一位名家。此后明清两代,又出现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紫砂名家,将宜兴紫砂艺术不断推向高峰。
    其实,宜兴窑除了生产素胎无釉的紫砂器外,也生产挂釉陶器,名曰“宜均”。据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一书中介绍:“欧窑一名宜均,乃明代宜兴人欧子明所制,形式大半仿均,故曰宜均也。”也就是说:宜兴釉陶器也始于明代,因其釉色大部分仿均窑(窑变釉),所以叫“宜均”。虽大多仿均窑窑变釉,但宜均器中也有白釉者,清末寂园叟《陶雅》中就说:“宜兴砂皿,上罩釉汁多甜白、淡青二色,乃欧氏所仿,曰宜均也。”应该说,宜兴窑中带釉的陶器皆可统称为“宜均”。下面就来介绍一件清代晚期的宜兴窑白釉风灯。
    这件宜兴窑白釉风灯(图1),通高21.7、底部长14.6、宽14.6厘米。全器由灯台和灯罩两部分组成(图2),灯台下部为正方形底座,座下承四足,座中心起一根圆柱台,台顶部为灯盏,使用时灯盏内盛油,以灯芯点燃而照明。灯罩与灯座以子母口扣合,灯罩顶面留有一小圆孔,顶部中央置一捉手,便于灯罩拿放。灯罩的正面上部设如意形开窗,下部为圆形开窗,并镂雕梅花与梅枝图案,灯火可透过镂空的开窗照射出来。灯罩、灯台均施白釉,器身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灯座底部不施釉,露紫红色胎体,为宜兴窑特有的紫砂胎。
    中国古代的照明灯具主要有油灯和烛台,油灯一般由灯座、灯柱、灯盏几部分组成,灯盏内储油,有灯芯(或称灯捻)点燃照明,而烛台则是用以插蜡烛的灯具。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有如长信宫灯等制作极其精美的灯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已出现工艺精湛的瓷质羊形烛台、辟邪形烛台等;唐宋以后的墓葬中,常出土瓷质灯具,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提到:“唐宋时期的省油瓷灯,预示着一种蒸馏冷凝水套、蒸汽与水循环系统的现代化技术”,考古中发现的这类瓷质省油灯,最早是由唐代四川邛窑烧造的。
    风灯,顾名思义是指可以防风的油灯,其灯台结构与一般油灯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多了一个灯罩,可以防止大风吹灭灯火,也可使灯光变得柔和,在清代、民国时期较为流行。这件宜兴窑白釉风灯,从造型风格上看,属晚清时期作品,保存较为完好,是反映百余年前社会风貌的珍贵实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