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戴胄出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曾先后效力于隋朝、王世充、唐朝。隋朝时他通晓律法,深得裴矩赏识,王世充意欲篡位时他曾力劝无果。唐朝时,他得到唐太宗重用,担任过大理少卿、尚书左丞、吏部尚书、民部尚书、宰相等职,封爵道国公,不改其耿直、犯言直谏的性格。公元633年,戴胄病逝,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忠。 人物生平 初仕隋朝 戴胄生性坚贞,有才干,熟知律法,通晓文案,隋末曾任门下录事,深受纳言苏威、黄门侍郎裴矩的赏识。 618年(唐武德元年),隋炀帝遇害。王世充在洛阳立越王杨侗为帝,是为皇泰主,戴胄被任命为给事郎。 619年(武德二年),戴胄成为王世充的太尉府官属。三月,王世充意欲篡位,戴胄进谏道:“君臣犹如父子,理应休戚与共,有始有终。希望您效仿伊尹、周公,辅佐王室,使国家安定,则是天下之幸。”不久,王世充又求取九锡殊礼,戴胄再次进谏。王世充大怒,将他贬为郑州长史,让他与王行本一同镇守虎牢关。不久,王世充称帝。 入唐为官 621年(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攻取虎牢关,俘获戴胄,任命他为秦王府士曹参军。 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继位称帝,是为唐太宗。戴胄被拜为兵部郎中,封武昌县男。 627年(贞观元年),大理少卿出缺。唐太宗道:“大理寺关乎人命,戴胄清廉正直,正是合适人选。”于是任命戴胄为大理少卿,后又改任尚书左丞。当时,尚书左仆射萧瑀免官,右仆射封德彝病逝,唐太宗便命戴胄处理尚书省政务。他善于决断,被人称为开国以来最称职的尚书左丞。 此前,朝廷每逢水旱灾害,全靠正仓拨粮赈灾,但正仓存粮有限,远远解决不了问题。628年(贞观二年),戴胄上表唐太宗,建议效仿隋朝,设立义仓,让官员、百姓缴纳粮食,以备饥荒。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又让他和魏征一同担任谏议大夫,检点朝政得失。 担任宰相 629年(贞观三年),戴胄升任民部尚书,兼任检校太子左庶子。后来,杜如晦病逝,临终前请求让戴胄主掌吏部。唐太宗遂让戴胄代理吏部尚书,仍旧担任民部尚书、太子左庶子、谏议大夫。他虽有才干,却不通经史,任职吏部时,奖掖法吏,抑制文士,受到舆论的讥讽。 630年(贞观四年),戴胄被免去吏部尚书,以民部尚书之职参预朝政,成为宰相,并进爵武昌郡公。 631年(贞观五年),唐太宗打算重修洛阳宫。戴胄进谏道:“关中、河西都在增置军队,此前又在修复九成宫,丁壮被役使殆尽,现在还能剩下多少呢?如今战乱平息不久,民间人口短缺,一人服役,全家废于农事。一家尽力劳作,也难以维持生计。我担心这会引起百姓的怨恨。”唐太宗大为赞许,对侍臣道:“戴胄与我并无骨肉之亲,他能忠直体国,知无不言。我进封他的官爵,就是要酬报他的一片赤诚之心。” 633年(贞观七年),戴胄病逝。唐太宗罢朝三日,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道国公,赐谥号为忠,命虞世南为他撰写碑文。唐太宗见他住宅简陋,怕没有地方进行祭祀,还特命官府为他设立庙宇。 戴胄犯颜执法 有一次,监门校尉没留意,长孙无忌带着佩刀进入东上阁,违犯了卫禁律。尚书右仆射以此判监门校尉死刑,长孙无忌罚铜二十斤。对此,戴胄反驳道:“监门校尉没有察觉与无忌佩刀入内都是一时疏忽,皇帝念长孙无忌有功而从轻处理,如果依法处置仅仅罚铜二十斤未必合理。”唐太宗说:“法律怎能因为长孙无忌是皇亲国戚就不执行呢?”但尚书右仆射坚持自己的想法。戴胄又说道:“二人过错是一样的,但监门校尉是因为长孙无忌而获罪的,应当从轻处理。”于是唐太宗免除了校尉的死罪。 还有一次,唐太宗下令让伪造资历的官员自首,否则一旦查出就判死罪,之后果然有被查出的官员,但戴胄只判其流放。太宗对此不满道:“我下令不自首者死罪,你却判他流放,这不是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表示他只是依法办案。太宗说:“你自己是守法了,而我却要失信于天下吗?”戴胄解释道:“法律是布告天下、取信于民的国家大法,皇上凭借一时气愤说的话而杀人,如何取信于民?如今将案犯处之以法,是忍小忿而存大信。”太宗于是释然道:“朝廷执行法律有您加以纠正,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戴胄的品质 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人物评价 王珪:处繁治剧,众务毕举,臣不如戴胄。 刘洎:左丞戴胄,右丞魏征,并晓达吏方,质性平直,事应弹举,无所回避。 李绛: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珪规谏阙失,有温彦博、戴胄以弥缝政事,有李靖、李勣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刘昫:① 胄性明敏,达于从政,处断明速。议者以为左右丞称职,武德已来,一人而已。② 戴胄两朝仕官,一乃心力,刑无僣滥,事有箴规。虽学术不能求备,而匡益自可济时,亦所谓巧于任大矣。 朱元璋:历代任斯职者,独汉称张释之、于定国,唐称戴胄。盖有由其处心公正,议法平恕,狱以无冤,故流芳后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