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历史 > 美国历史 >

爱因斯坦厉害到什么程度 爱因斯坦是不是民科

http://www.newdu.com 2018-04-26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究竟有多厉害呢?而他又是不是民科呢?其实呢,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能从几个角度对其智力进行简单地分析,至于第二个问题就比较好回答了,可以肯定地说,爱因斯坦不是民科。
    爱因斯坦厉害到什么程度
    首先专注和排除干扰的能力。

    爱因斯坦有两个小孩,老大汉斯和患有精神疾病的老二爱德华。作为思想家,爱因斯坦有排除一切干扰的能力,包括他的孩子和家庭。“甚至婴儿的大声哭闹都无法打扰他”,汉斯后来回忆说,“他能继续自己的工作,完全不受噪声的影响。”我也有带小孩的经历,读了这段真是非常佩服。
    坦纳是爱因斯坦苏黎世时期的学生,经常去他家里玩。一天坦纳去找爱因斯坦,发现他正在书房里专心研究一叠论文。右手写字,左手抱着爱德华。汉斯在一旁玩着砖块,想引起爱因斯坦的注意(脑补调皮的小男孩)。爱因斯坦看见坦纳,和他打招呼,“等等,我马上就看完了,”边说边把爱德华塞给坦纳,然后继续演算他的方程。坦纳后来评论说,“这使我看到了他巨大的专注力。”
    其次讲课随意潇洒的风格。
    据坦纳回忆,爱因斯坦上课没有讲义,他随身携带一张卡片大小写满字的纸条。在课堂上边说边想,有条不紊地发展自己的思路,学生们需要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和每一句话。“这使我们见识了他的推理技巧,”坦纳说,“相比于那些追求完美的授课方式,我们肯定欣赏这种。”(如果没有思想,这个风格是你不能随便模仿的。)
    这种授课风格的缺点是容易被挂住。我们的大神爱因斯坦也不例外。
    有一次上课,爱因斯坦突然想不起某项计算应如何往下进行了,“一定是哪个该死的数学变换,我想不起来了,”他说,“如果在座的没有人能够看出来,那我们就跳过去,不再浪费时间。”当然,过了十分钟,爱因斯坦又想起来了。
    最后是爱因斯坦平行工作的能力。
    这更是我们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他能够同时进行多项原创的工作,并取得进展。比如当爱因斯坦在研究布朗运动的时候,他也一直在冥思苦想涉及运动物体和光速的理论。就在寄出关于布朗运动论文的第二天,他的灵感就来了,这就是后来的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是不是民科
    当然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民科,相当于英语中的crackpot,是指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不懂科学研究的基本精神、方法和学术规范,却动机不纯,梦想做出改变科学现状的成就,特别是梦想推翻科学的基本结论、一夜成名。他们所谓的论文或成果往往将自己对现有科学的无知当作科学的错误,论点缺少论据,结论不是基于科学的方法,或者喜欢作无法证伪的猜测。一言以蔽之,就是胡说八道。
    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聪颖过人,成绩优良,数学和物理尤其优秀。详情可见我对“爱因斯坦小时候笨”的说法的辟谣回答。
    1896年,17岁的爱因斯坦进入著名的瑞士联邦工学院(ETH)学习。 他的第一个妻子米列娃和后来在他创立广义相对论过程中给予数学帮助的格罗斯曼都是他的同学。爱因斯坦也结识了一生的好友贝索,他是在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文章中唯一被致谢的人。
    爱因斯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物理实验室里,醉心于与自然的直接接触。 但是韦伯教授不喜欢他,这可能影响了他对实验的热心。韦伯的理论教学内容也比较老化,不涉及集电磁学大成的麦克斯韦理论。 因此爱因斯坦自学了很多重要物理学家的著作和理论。 爱因斯坦厌恶考试,不过他还是通过了考试,取得了学士学位。这是1900年。一起通过考试的其他三位同学都立即成为ETH的研究助理。爱因斯坦也是完全够格的,他之所以没有能够,完全是韦伯教授的偏见造成的。
    爱因斯坦毕业后,先是做临时教师,1902年成为专利局技术人员。1901年爱因斯坦提交过一次博士论文,但没有成功获得博士学位。1905年,完成了5篇改变物理学的论文。其中第一篇就是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1908年初,爱因斯坦才获得第一个学术职位,是一个没有固定工资的私人讲师位置,他还继续在专利局工作。 1909年,爱因斯坦才离开专利局,成为苏黎世大学的副教授。
    虽然直到离开专利局,爱因斯坦不是专职的物理研究人员,他的研究仍然是专业的,而且是最高标准的。所以他根本不是所谓的民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