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廿三

http://www.newdu.com 2018-05-01 武汉大学简帛网 張俊民 参加讨论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簡1.□府解何記到                      EPT59:304
    本簡上、下殘,“記”類官文書。“言”字,原本未釋讀作“□”,《集釋》補。今案“言”字未妥,原釋可從;或者是兩個“□”,但不應該是“言”字。因為“記”類文書有申飭作用,所謂“記到”其後應該有必須處理、應對的程序存在,在已有的簡牘文書中多數是這樣出現的,並無“記到言”例。如:
    (1)案立官吏非乘亭候朢而以弩假立立死不驗候當負記到趣備弩言·謹案 EPF22:289
    (2)記到各推辟界中定吏主當坐者名會月晦·謹推辟                  EPF22:129
    (3)丁丑到留遲封破毋旁封記到各推                             EPT59:504
    (4)告第廿三候長記到召箕山隧長明詣官以急疾為故急急              160·4
    (5)六月辛未府告金關嗇  夫久前移檄逐辟橐他令史
        解事所行蒲封一至今  不到解何記到久逐辟詣                     183·15A
    (6)九月辛巳官告士吏許卿記到持千秋閣單席詣
       府毋以它為解                                               敦·988A
    簡2.八月甲申五十五舍中□                    EPT59:307
    本簡上、下殘,簡體有習字亂劃痕迹,文書性質不明。《集釋》釋文“甲”可從外,“八月”二字圖版無。
    簡3.牛車五兩工賈直□                                        EPT59:310
    本簡上殘,《集釋》之“牛車五兩”原本未釋讀,可從;“直”後“□”,應從原釋刪去。無異議的“絞”字,可釋作“教”字。
    簡4.□之□其直□諸食王田又却令有品條之其十分之二       EPT59:311
    本簡右上、下殘,按照原有釋文屬於律令文書,而實際上是詔書文字。字迹漫漶、殘泐,釋讀不易,釋文《集釋》與原本差異比較大,存問題較多。“□之□”,應釋為“詔書曰”;“祀”,應釋為“計”;“又却”,可釋為“食穀”。
    簡5.可以使                       EPT59:312B
    本簡上、下殘,殘簡文書性質可以不論。《集釋》“帛”、“使”二字,原本未釋讀作“□”。今案“帛”字應存疑,或可為“穀”;“使”應釋作“償”,“三”可為“言”。
    簡6.大凡千一百七十                      EPT59:315B
    本簡下殘,《集釋》釋文與原本同。今案“□”,應釋作“石”。
    簡7.□忠服居延平明里不更 男同產三人              EPT59:322
    本簡上、下殘,字迹殘泐,文書性質難定。《集釋》釋文“□忠服”、“不更”原簡作“……”與“下受”。今案“□忠服”應釋作“第六隧長”四字,“不更”應釋作“下更”。
    簡8.私坐留不下行滿一日耐為鬼薪                 EPT59:327
    本簡下殘,文字殘泐、漫漶,因為釋文不清楚具體文義不明。原本釋文作“□□坐留不□行滿一日耐為鬼□”。今案據《集釋》圖版,“私坐留不下”,應釋作“詔書下留不立”。由是可知原本有點類似律令的簡文,可為歸為詔書律令或行書律。
    簡9.始建國……
    旦奏事簿□□                          EPT59:332A
        始建國□年桼月
        旦奏□□□□                       EPT59:332B
    本簡下部微殘,字迹漫漶、殘泐,但從其上端的網格紋花頭,可知本簡是楬。其文字應該與其前簡即簡331類似,AB面的文字相同。《集釋》文字在原本基礎上又補充。根據目前釋文及圖版字迹,A面“簿”字後的二“□”,實為一個,即應釋為“真”字的原來以為的“算”字。而其B面的“奏”後的“□”也可以釋為“事簿真”三字。
    簡10.甲午盡戊寅積二未還案齊盜去署亡過一日到二日               EPT59:337
    本簡兩行,上殘,案驗逃亡文書。文字殘泐、漫漶,《集釋》“甲午”二字,原本未釋讀。今案“甲午”盡“戊寅”並不是後面文字的積二(日),可見釋文存在問題。現藉助比較清楚些的圖版,“甲午”二字與字形不符,應釋為“日亡”。
    簡11.十月丁卯張掖大尹融尹部騎司馬武行長史事丞博移□□行庫事□□□
    如律令書掾戎兼屬護書佐                    EPT59:338
    本簡微殘,字迹漫漶、殘泐,特別是下段文字釋讀困難,屬於竇融領職張掖郡時官文書。《集釋》釋文在原本基礎上補充“移後”二字,“移”字可從,“後”及以下字待定。書署小吏人名“定”,應釋作“仁”。
    簡12.  白素三匹未入繩少九十五斤
    甲溝二丈未入
           槧少桼枚漸
           緒絮一斤亖兩未入                                 EPT59:342
    本簡完整,簿計文書。釋文《集釋》與原本同。“槧”左有“氵”部。作為物品記錄,“緣”字應釋作“綠”字,屬於一種布帛。
    簡13.始建國亖年九月壬午朔辛亥甲溝鄣候敢言之謹移駟望隧長
    張曼乘塞外謁以詔書增曼勞敢言之                               EPT59:348
    本簡完整,字迹略殘,官文書。《集釋》釋文之“收”原本未釋讀作“□”,但“收”字作為人名,可釋作“快”。且“薄”應從原釋作“簿”。
    簡14.甲溝以郵行     徐閎印
              二戊辰卒同以來                          EPT59:362
    本簡下殘,郵書封檢。《集釋》“二日”行文字因為墨迹淺淡,原本未釋讀。今案“二日”,應釋為“二月”。“印”下約有“已”字,封檢下端的兩行文字(“徐”行、“二”行)之間還有一個“奏”字(可參證簡367之“已奏”)。
    簡15.卒廣數                       EPT59:380A
    本簡上、下殘,約為封檢文字。原本釋文作“卒賈數斧”,《集釋》改“賈”為“廣”可從,“見”字,應釋作“具”。此類文字多用在衣物橐的封檢之上。
    簡16.凡卌六 凡七十三
    □□城倉凡廿七                                                EPT59:384
    本簡上殘,墨跡淺淡,多不可釋讀,簿計文書。原本僅釋出“廿七 凡七十三”,《集釋》補釋“凡”字可從,“倉”與另一行“凡”前字是一個字,應釋作“食”;“城”字存疑待定,左部“立”,可作“□”,其前二“□”,可釋作“毋適”。
    簡17.□壽貴里男子壽自言大母柏□                            EPT59:389
    本簡上殘,約為爰書。字迹殘泐,原本釋文作“□壽貴里男子段昌自言大母物故”,今案《集釋》改釋“壽”、“柏□”可從,“長”字,應釋為“殷”。
    簡18.周掾執事坐                     EPT59:397
    本簡上、下殘,私人書信。《集釋》在原本基礎上補出“坐”字,可從。“周”之前的殘筆與其後“掾”字下部筆迹類似,應釋作“掾”字。
    2018年4月29日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4月29日15:1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