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沉潜的功夫在书里书外——读赵信先生新作《一个考古人的日记》

http://www.newdu.com 2018-05-14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周用宜 参加讨论

    考古学是根据发掘实物史料和各种遗迹遗物的研究,来阐明古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物质文化面貌,进而揭示和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所具备的特点,它与公众的近距离接触很少,因此人们对考古学始终有一种“神秘”之感。
    最近,考古所赵信先生的《一个考古人的日记》深深吸引了我。全书按编年体的顺序,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流畅生动的文字,介绍作者40年如一日,在田野考古工作中的成果、心得体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该书虽是他个人从1956年迈入考古研究大门,直至成为考古专家成长轨迹的记录,但同时也可以说是从个人角度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个时代考古学发展的缩影。
    阅读此书,一气呵成。读后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对于长期进行田野发掘的考古工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数十年来田野发掘工作业绩辉煌,大大丰富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内涵。有的发掘内容填补了中国各地区考古工作的空白。
    赵信先生考古生涯中,曾先后参加陕西西安丰镐,新疆伊犁、库车苏巴什、哈拉墩,内蒙古赤峰南山根、水泉、蜘蛛山、林东富河沟门,北京明定陵、房山琉璃河、元大都,青海乐都柳湾、柴达木诺木洪,甘肃天水师赵村、西山坪等重要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工作。1991—1993年,他又主持了武山傅家门原始文化遗址的发掘工作,考古足迹遍及祖国各地,而主要的则是祖国西北地区。有的少数民族地区缺乏文字记载,因此,这些发掘工作队员复原原始社会和少数民族历史就更具有特殊作用。
    1975年至1978年5月,赵信参加了青海柳湾基地发掘前的测量、发掘以及发掘报告的整理。考古工作队共发掘出多种类型的墓葬1500座,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考古发掘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1979年,赵信参加了《青海柳湾》考古报告编写小组。报告显示,当时正处于原始社会的马厂类型文化的人们贫富在分化,私有制在产生,它为私有制产生和阶级起源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青海柳湾》考古报告于1984年出版,并获1986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赵信在甘肃青海的考古工作成绩最为显著。1981—1990年,他在天水工作,在谢端琚队长领导下,他与团队一起发掘整理了甘肃天水师赵村和西山坪史前遗址。在天水师赵村遗址,他从负责发掘的探方中,首次揭露出北首岭下层、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石岭下类型、马家窑类型等一系列文化类型地层的叠压关系,为甘肃东部地区各原始文化的内涵、发展状况及它们之间的继承和取代关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西北地区考古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又如,他参与发掘的天水武山傅家门遗址,首次发掘了属于石岭下类型的祭祀坑,从中出土了带有阴刻符号的陶器和刻画符号的卜骨,这些新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石岭下等类型的文化内涵,并为进一步探讨石岭下和马家窑两种文化类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第一手资料。科学发掘有力地证明了甘肃地区是一个统一的文化整体。追根溯源,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直至铜石并用时期的齐家文化,是从甘肃东部地区起始,渐向河湟地区,及至河西走廊逐步推进,尔后又逐步在甘肃西部乃至青海地区繁衍起来的不同时期之铜器时代文化。考古发掘资料经整理发掘,由谢端琚主编,赵信、叶茂林、王吉怀等4人执笔,写成《师赵村与西山坪》考古发掘报告,于1999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式出版,获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这一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出团队协作的精神。
    一直以来,赵信先生主要从事考古发掘。他与考古所的很多考古学者一样,有幸从一迈入专业领域,就得到多位学术大师的言传身教,受到严格系统的专业培训。他们深入考古一线,遵照夏鼐先生所言,搞考古调查发掘要“脑勤、眼勤、手勤和腿勤”。赵信先生经过不断积累,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在田野发掘中摸爬滚打,度过了数十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正如他的一首诗中所云:“考古已过六十秋,忆遥往日发掘事,浮光掠影绕心头”,“攀岩爬坡迎旭日,风雨同舟涉沙丘,铁锨小铲舞不休”。在考古发掘中,他和他的队友们们曾遭车祸;吃米糠,喝带虫子的涝水、灞水;住马厩,宿破窑,甚至露宿荒野;更危险的是遇歹徒骚扰和野兽袭击。然而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考古工作者的意志,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一批名副其实的考古尖兵。
    最后以一首小诗,表达对考古老兵的敬意。
    考古战线一老兵,师从学界诸精英。
    发掘定陵亲经历,足迹踏遍甘新青。
    靠同仁团结精忠,仗下一线加“四勤”。
    摸爬滚打四十载,鸿篇传世两鬓星。
    退而不休结硕果,服务众人不为名。
    耄年伏骥壮心在,续展宏图砺不停。(作者:周用宜 社科出版社)
    责编:荼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