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一代人的沧桑:怎能让悲壮的历史留白?! ——《山东文献》办刊始末

http://www.newdu.com 2018-05-30 社科数托邦微信公众号 newdu 参加讨论

    1949 年前后有一百多万人随国民党迁台,他们在台湾为联络乡谊创办了同乡刊物,据不完全统计有100 余种,10000 多期,约6亿字文献。这些文献包含赴台人员撰写的人物回忆、纪念文集、历史掌故、家乡礼俗、艺文时评和学术论文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也是两岸文化同根、一个中国的明证。
    《山东文献》是在台湾的山东籍人士创办的刊物,以征集地方文献为目的,在文章搜集方面更具学术性。《山东文献》创刊于1975年,是季刊,每年出版4期,合为一卷,每期约150页左右,至2003年停刊。共出版28卷,112期,约有1300余万字,已悉数收录在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中。
    《山东文献》的创办,最初是在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做研究工作的几位山东籍研究员的构想。那时张玉法参加了近代史研究所推动的《中国现代化区域研究计划》,负责研究山东省。他发现别的省市同乡会办了不少文献刊物,而山东省没有。于是,张玉法与所内同事陶英惠、张存武等商议,设法创办《山东文献》。张玉法是峄县台儿庄人(现隶属于山东枣庄),陶英惠是德平人(现隶属于山东德州),张存武是临朐人(现隶属于山东潍坊),对办《山东文献》有兴趣。但是,当时台湾现职公务人员不能申请商业登记,刊号可能办不下来;那会儿几位研究员还是三四十岁的年纪,年轻无积蓄,号召力也不够。鉴于此,张玉法写信给员林实验中学的老校长杨展云(员林实验中学即山东流亡学生从大陆流亡到澎湖,又迁至彰化县员林镇后的学校名称),杨校长得知这一构想后非常高兴,找来了曾任青岛市长的孙继丁先生、曾任青岛十一绥靖区司令官的刘安祺先生、时任奉祀官的孔德成先生、时为台湾“中研院”院士的屈万里先生、台湾“立法委员”宋梅村先生等。在他们的号召下,《山东文献》创刊。杨校长还以七十高龄,旅行台湾全岛,约集各地区的山东流亡学生,请他们订阅、推销《山东文献》,终使台湾各县市几乎都可以看到《山东文献》。
     
    图1 山东文献社同仁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宋梅村、刘安祺、孙继丁、杨展云、屈万里、赵儒生、孔德成、张玉法)
    表1 山东文献社创刊元老及其社务一览表
    
    当时出面发起《山东文献》的老先生,都是山东文献社同仁的精神领袖,实际做编辑工作的是张玉法、陶英惠和张存武,并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编辑委员会的成员除了负责拓展业务的先生们外,还有中国国民党党史会主任李云汉、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曾才、台湾“中研院”美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朱炎等。山东文献社的社址在台北市,当时租借了一间小屋。稿件的来源大多都是社中的老先生们请到的有重要经历的山东人士或在山东有重要经历的外省人撰写。在学界同仁的把关下,《山东文献》刊载的稿件都是经过重重筛选,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资料。
    《山东文献》所征集的史料,比较多的有如下几类:
    一、抗日战争期间,山东地区的国民政府属下游击队资料
    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地区的大城市和铁路沿线均为日伪军所占,山东省政府迁到沂蒙山区,许多县市都出现了抗日游击队。到1943年山东省政府迁到安徽阜阳,国民政府属下的游击势力转弱,但在青岛崂山等地区,仍有国民党的游击队。有不少抗战时期山东省政府的人以及在山东各地打游击的人,于1949年以后到了台湾。因为山东文献社向他们邀稿,才有机会把有关史料保留下来。据此,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库制作了“山东抗战资料集粹”专题,方便读者查阅。
    
    图2 台湾大陆同乡会文献数据库·山东抗战资料集粹专题首页
    二、山东流亡学校和山东流亡学生的史料
    抗日战争以来,自山东各地南下的中等学校和学生很多,后来成立了八个联合中学,分别设在浙江、江西、湖南等地,最后集中到广州的约有七千人。经山东省政府与台湾方面联系,在1948-1949年被陆续运往澎湖。这一批学生到台湾之后,很多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山东文献》创刊后,向这些学生、老师征稿,把这段山东流亡学校的历史保留下来。据此,台湾师范大学硕士生陈芸娟在1999年写成了硕士论文《山东流亡学生研究》。
    
    图3 济南第一联中在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中的同学合影(约在1952年摄)
    三、近代山东教育史料
    提供教育史料最多的是褚承志,他曾经做过抗日名将汤恩伯的机要秘书,到台湾后做过中兴学校校长。他用回忆录的方式叙述了他与汤恩伯的关系以及汤恩伯的为人。他退休后,经常去台湾当局教育部档案室,查抄有关山东地区的教育档案资料,有系统地整理出来之后,即交给《山东文献》发表。
    
    表2 褚承志在《山东文献》发表的关于山东教育文章目录
    四、台湾民间社团的典型
    山东文献社以《山东文献》为平台,汇集了各界山东籍人士资源,成立了财团法人吉星福、张振芳伉俪文教基金会。山东文献社充分利用各界资金,编纂了“山东文献”丛书、“山东人在台湾”丛书、“山东流亡学生”丛书、《民国山东通志》。特别是《民国山东通志》,民国时期大陆各省市的通志,除山东省以外,没有一省编修起来。近年山东陆续出版的地方志,民国时期的史料很少。在传承山东历史的同时,山东文献社还勉励山东后辈,不仅帮扶台湾学子,更捐赠故乡高校研究生,积极促进两岸交流。山东文献社作为民间团体,发挥出如此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也值得后来者学习和研究。山东文献社的各种社务都体现在《山东文献》内,据此有利于开展对台湾民间社团的研究。
    
    图4 《民国山东通志》书影
    张玉法曾言:“依据我的印象,在《山东文献》所发表的资料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别的地方找不到的。”《山东文献》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史料价值可见一斑。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辈逐渐凋零。从各省市到台湾的第三代开始,因为生在台湾,乡土观念淡薄,对阅读乡土文献感兴趣的人减少。加之,编印刊物都是义务性质,不仅没有报酬,还要筹募印刷经费,有时台湾当局税务机关还要来查有无偷漏税,工作开展艰难。《山东文献》于2003年停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