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地在先秦时期发展出的独特地域文化和历史成就在传世文献中多有体现。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大量史料文献在田野考古中的发现和问世,和齐文化有关的众多竹简帛书进入了学界的研究视野。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多年来致力于齐文化经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围绕相关问题,该院副院长巩曰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展现齐国重商文化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先秦以来,齐文化在哪些历史文化典籍中有所体现?这些文献能反映出齐文化的哪些地域文化特色? 巩曰国:这些传世文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根植于齐文化土壤的文献,可以称之为齐文化经典文献,例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等兵学文献,《周礼·考工记》《齐民要术》等科技文献,《淳于子》《宋子》 等稷下诸子著作;二是并非产生于齐国,但有记载齐文化的文献,可以将之称为齐文化相关文献,如《诗经》《左传》《国语》等经史文献,《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诸子著作。其中,反映齐国兵学的兵学文献是一大亮点。齐国兵书不仅数量多,而且水平高,例如讲军法的《司马法》,讲权谋的《六韬》,讲兵略的《孙子兵法》。正所谓“齐国兵学甲天下”,《孙子兵法》等齐国兵学文献代表了我国古代兵学的最高成就。 此外,齐国靠近海滨,齐国开国君主姜太公确立的治国方略奠定了齐国海洋文化、重商文化的基调。《管子》记载:“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这是对齐国海洋文化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精神的总结。对外开放、重视商业的文化不仅促进了齐国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齐国体育游艺文化的发展。据相关文献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其中,“蹹踘”就是“蹴鞠”,这是现存史料记载中最早的足球活动。 《中国社会科学报》:齐国的手工艺技术、冶铸技术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在文献中有怎样的体现? 巩曰国:齐国手工业发达,这在《考工记》中多有记载。《考工记》是齐国官方编定的手工业技术专著,记载了车辆、青铜器、皮革制品、玉器、弓箭等器具的生产加工技术与标准,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的最重要文献”。书中关于青铜器铸造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青铜合金成分比例的系统著录。 最能代表齐文化的著作是《管子》。该书涉及内容广泛,被誉为“齐文化的百科全书”。《管子》以治国安民、富国强兵为核心,就如何治国理政提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主张,例如现在我们常讲的“以民为本”“以法治国”都出自这里。由于《管子》务于经世致用,很少虚谈玄理,受到了古今政治家的重视。 多领域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20世纪以来,学界新发现了哪些和齐文化有关的文献?您对未来推进齐文化研究又有哪些建议? 巩曰国:20世纪以来,我国田野考古工作新发现不断,先后出土了大量竹简和帛书,其中一些与齐文化密切相关,例如,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书》《战国纵横家书》、清华简《系年》等。银雀山汉墓简书《孙膑兵法》的发现意义尤为重大。孙膑是齐国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后《孙膑兵法》失传。宋朝以来,有学者对《孙膑兵法》的存在提出质疑。1972年,简书《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在银雀山汉墓同时被发现,孙膑无兵书传世说不攻自破,解决了一桩聚讼千年的历史公案。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齐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齐文化丛书》含书44种,达1100万字,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新世纪以来,齐文化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稷下学、齐兵学以及齐地考古、齐地民俗等领域都有了长足进展。以管子学为例,2000年以来,出版相关著作30余种,涉及文本诠释、文献考证、思想阐发、学术史研究等领域。 今后齐文化研究应特别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加强齐文化文献的整理工作,夯实齐文化研究基础。既包括齐文化经典文献及其后世相关注释评点著作,也包括相关论文、论著等研究文献。二是要加强对齐文化海外传播的研究。加强齐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不仅有助于拓展齐文化的研究领域,而且可以增进国内学者对其他国家齐文化研究方法与理念的了解。三是要跳出齐文化研究齐文化,要把齐文化置于整个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背景下进行研究。从空间上说,要将齐文化与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等其他地域文化进行对比;从时间上说,既要研究古老的东夷文化、炎黄文化,以探明齐文化之源头,也要研究齐文化的发展流变,立足当下,以新时代理念对齐文化作出新阐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