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南北朝 >

庾信

http://www.newdu.com 2018-06-05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庾信别称庾兰成、庾开府、庾义城,出身名门之后,家族有着“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之称。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被誉为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徐陵皆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人称“徐庾体”,著有《枯树赋》《哀江南赋》等作品。庾信曾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封爵义城县侯,于581年老死北方,时年69岁,追赠荆、淮二州刺史。
    人物生平
    早而聪敏
    庾信出身于一个“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庭,为东晋时期文学家庾阐的后人。他的祖父庾易,在南齐时不应朝廷征聘;父亲庾肩吾,曾任南梁散骑常侍、中书令,为当时著名文学家。
    庾信自幼聪敏,博览群书,特别通晓《春秋左氏传》。他身高八尺,腰长达十围,形貌举动疏慢而不拘礼法,有不同常人之处。
    恩礼隆盛
    大通元年(527年),十五岁的庾信入宫为太子萧统的东宫讲读,直至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去世。此时晋安王萧纲(梁简文帝)被立为太子,而庾信之父庾肩吾任太子中庶子,主管文书,十九岁的庾信也担任东宫抄撰博士。父子均在东宫,出入宫禁之中,恩宠礼遇无人可比。他和徐陵才华横溢,文风绮靡浮艳,被世人称为“徐庾体”。当时的后学之士,争相模仿他们的文章。他们每写成一篇文章,都受到京师的传诵。其后,庾信出任湘东王萧绎的常侍,转任安南府参军。之后经多次升迁,庾信担任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
    大同八年(542年),庾信出任郢州别驾。
    大同十一年(545年),庾信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东魏。他的文章和言谈,被邺下高度赞美。回朝后,庾信任东宫学士,兼任建康令。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东魏降将侯景率军反叛。萧纲命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千余人,在朱雀航北扎营。侯景赶到时,庾信匆忙率军撤走。
    台城失陷后,庾信逃往江陵,被湘东王萧绎(梁元帝)承制任命为御史中丞。
    屈节敌国
    承圣元年(552年)十一月,萧绎即位后,庾信转任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并加散骑常侍衔。
    承圣三年(554年)四月,庾信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后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庾信因而被留在长安,被西魏任命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登基后,封庾信为临清县子,食邑五百户,任司水下大夫。又出任弘农郡守,升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晋爵义城县侯。不久后又被任命为洛州刺史。庾信通晓旧时的不少典章制度,为政简要清静,使官民皆获安宁,字文逌称赞道:“德藏褰帷,才膺刺举,吏不敢贿,人不忍欺。上洛童儿,如迎郭伋;商山故老,似值刘弘。”
    当时陈朝与北周互通友好,寄居他乡的南北人士,都允许回归故里。陈朝就请求放还王褒、庾信等十余人,周武帝宇文邕只放还王克、殷不害等人,留住庾信、王褒不放。不久后,庾信被征调为司宗中大夫。
    周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都很喜好文学,庾信因而受到特殊的恩宠礼遇。至于赵王宇文招、滕王字文逌等,更是与庾信诚挚交往,如同布衣之交。北周公卿的墓碑墓志,大多拜托庾信撰写。当时只有王褒与庾信文才相当,其余的文人,没有能比拟的。
    乡关之思
    庾信虽然身居显贵,但常有思乡之情,便作《哀江南赋》以抒发自己的心意。
    周静帝大象(579年—580年)初年,庾信因病离职。
    开皇元年(581年),庾信去世,享年六十九岁。隋文帝深为哀悼,赠以本职,并加赠荆、淮(《北史》作雍)二州刺史,由其子庾立世袭爵位。
     庾信文章老更成
    “庾信文章老更成”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一句,意思是: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
    据《周书》本传记载,他“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他以乡关之思发为哀怨之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在《咏怀古迹》中评论其“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指他后期作品的这种特色。
    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朝,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
    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饰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庾信拟咏怀
    《拟咏怀二十七首》是庾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之作。阮籍五言诗《咏怀八十二首》,写他生当改朝换代之际的内心痛苦,庾信的拟作,虽然寄寓的身世之感有所不同,但抒发内心的痛苦是相似的。这些诗大都是追述乱离、感叹身世、羁留北地、怀念故乡的作品。写得悲壮苍凉,很有特色。
    如其七中借流落胡地、心念汉朝的女子,比喻自己仕北的隐恨与南归的渴望,真挚感人。又如其十八中所表达的忧思,不只是仕途不达的失意之悲,更是不能为国建勋的失志之恸,因而无法给自己留下排遣或超脱的馀地。此诗中“残月”四句写景,句式巧拙相间,且能投射诗人独有的心境,可见诗人精切浑成的笔力。
     庾信的文学成就
    据《朝野佥载》记载,庾信自南朝初至北方时,北方文士大多轻视他,庾信将自己的作品《枯树赋》给他们看,自此之后无人再敢轻言庾信。
    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朝,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
    前期
    庾信在南朝度过的前期生活,正逢梁代立国最为安定的阶段,他的《哀江南赋》中描述为“五十年中,江表无事”。他前期的诗文,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他在梁时的作品,特别是19岁至36岁在东宫任职期间的诗赋,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
    后期
    梁朝因侯景之乱而濒于破碎。他以乡关之思发为哀怨之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也更为成熟。
    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
    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饰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庾信后人
    子:庾立(《元和姓纂》作“庾立真”),继承庾信的义城侯爵位,在隋朝担任逸乐县令。后因为不愿意投降薛仁杲,惨遭虐杀。
    孙:庾威士,唐朝时“翊卫开元征士”。
     人物评价
    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在鲍照之后的齐、梁、陈三朝和北朝,没有一个人能和他相比。当时曾有“徐庾体”之说,时人将徐陵与其并列,其实徐陵成就在其之下。庾信兼善众体、诗赋,文都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它是中国文学史上多产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赋在中国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同于前人骚赋,也不同于后人的律赋。他将两汉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使赋更具有形式美,将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同时,庾信还开唐人以诗入赋的先河,唐代王勃、骆宾王的骈作皆受其影响。六朝骈文盛极,而庾信可谓集大成者。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宇文护:庾信南人羁士,至孝天然,居丧过礼,殆将灭性,寡人一见,遂不忍看。
    李延寿:①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萧纲)、湘东(萧绎)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也。②王褒、庾信、颜之推、虞世基、柳抃、许善心、明克让、刘臻、王贞、虞绰、王胄等,并极南土誉望,又加之以才名,其为贵显,固其宜也。
    张说:兰成追宋玉,旧宅偶词人。笔涌江山气,文骄云雨神。
    杜甫:①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③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黄庭坚:谢康乐庾义城之诗,于炉锤之功不遗力也。然陶彭泽之墙数仞,谢庾未能窥者,盖二子有意于俗人赞毁其工拙,渊明直寄焉耳。
    杨慎: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
    王夫之:文章之体,自宋、齐以来,其滥极矣。人知其淫艳之可恶也,而不知相率为伪之尤可恶也。南人倡之,北人和之,故魏收、邢子才之徒,与徐、庾而相仿佛。悬一文章之影迹,役其心以求合,则弗论其为骈丽、为轻虚、而皆伪。人相习于相拟,无复有繇衷之言,以自鸣其心之所可相告者。其贞也,非贞也;其淫也,亦非淫也;而心丧久矣。
    纪昀:庾信骈偶之文,集六朝之大成,导四杰之先路,自古迄今,屹然四六宗匠。
    钱钟书:子山词赋,体物浏亮、缘情绮靡之作,若《春赋》、《七夕赋》、《灯赋》、《对烛赋》、《镜赋》、《鸳鸯赋》,皆居南朝所为。及夫屈体魏周,赋境大变,惟《象戏》、《马射》两篇,尚仍旧贯。他如《小园》、《竹杖》、《邛竹杖》、《枯树》、《伤心》诸赋,无不托物抒情,寄慨遥深,为屈子旁通之流,非复荀卿直指之遗,而穷态尽妍于《哀江南赋》。早作多事白描,晚制善运故实,明丽中出苍浑,绮缛中有流转;穷然后工,老而更成,洵非虚说。
    毛泽东曾说过,南北朝作家,妙笔生花者,远不止江淹一人,庾信就是一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