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我的甘肃考古之旅

http://www.newdu.com 2018-06-05 中国文物信息网 孙泽娟 参加讨论

    “甘肃有一个不错的考古工地,你去参加发掘吧。”在2017年秋季学期刚开始的那个月里接到了老师安排的新任务,那时那刻的心情是复杂的,在激动兴奋之余也有忧虑和犹豫。按照以往的惯例,秋季学期业界大咖会开设很多很有吸引力的专业课程,各种重量级的讲座也会接踵而至,这也是看书学习写论文的好时节。可是甘肃、西北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长这么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姑娘,我还没去过大西北呢,很想去那个神秘的地方体验一番,听说此次发掘的遗址时代跨越仰韶和龙山,中原及西北的考古遗存是我没有接触过的。之后就确定了我去西北的行程。在出发之前,向同学朋友询问了在西北生活的一些注意事项,大家普遍的建议是:冷、风大,带厚衣服,毕竟是冬天。的确,到达目的地的第五天便飘起了大雪,自那以后每天都有热炕可以睡,屋里也架起了取暖的炉子。
    考古工地的云海
    此次发掘是一次小规模的试掘,因此发掘面积不大,时间不长,参加发掘的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周静老师以及两个兰州大学的硕士还有我,四个人,一个规模不大但行动力、凝聚力都很强的团队。遗址位于陇东山区,靠近深山老林子午岭,地貌沟壑纵横,梁、峁广布。发掘区是手工作坊区,耕土层下露出了纷繁复杂的遗迹,我们首要的任务当然是刮面、刮面还有刮面,以便准确的确定遗迹之间的叠压打破关系。书本上我们学到根据土质土色包含物辨认遗迹,当我们自信的走向田野时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大片形状不规则的灰黑色土摆在我们面前时难免有些手足无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便是把它当成一个遗迹,这也是最行不通的办法。和我们的鲁莽焦躁相比,周老师耐心仔细、严肃认真,根据他多年的田野发掘经验,把大片灰土划分成七个遗迹,每个遗迹向下发掘后相继验证了周老师遗迹划分的准确性,让我们钦佩不已。要成为田野考古的健将绝对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每周六的读书会是我们绚丽多彩工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老师和我们分享他工作学习的宝贵经验,耳提面命、谆谆教导。在甘肃工地发掘的那段日子使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众所周知,很多妹子对考古工地是望而却步的,工地条件相对较差,我们住在山头的一个阿姨家里,山上没有自来水,生活饮食用水都需要自己去地窖中打水。发掘的那段时间正逢秋收时节,来工地帮忙的民工较少,每天下工的重要任务就是自己背陶片和土样回驻地,后期土样的浮选也需要自己提水,刚开始有些体力不支,后来慢慢适应,想这是减肥锻炼身体的绝佳机会呀,无奈工地的伙食不错,体重不减反涨。
    每天下工,最令我们欣慰的是房东家的大黄狗“豆干”都会在路口热情洋溢地迎接我们,一身的疲惫被它的可爱忠诚融化。我对在山上居住的那段日子印象深刻,由于昼夜温差大,每早上工都会有美丽的云海景观,自己仿佛是山中修炼的侠客。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远离城市的喧嚣,却有淳朴的劳动人民。那明媚的阳光,那璀璨的夜空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我想我肯定会怀念在那里参加发掘的那段日子。(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