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昨天,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代表日本永青文库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无偿捐赠36种4175册珍贵汉籍。国图为配合此次捐赠专门策划《书卷为媒 友谊长青——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展》,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中日文献流通互传的历史。 《群书治要》曾失而复得 永青文库是细川家族数代人文化藏品的集中收藏地。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目前担任该文库的理事长。他曾私下向国图专家介绍,自己的爷爷细川护立热爱中国文化,早在青年时期就来华游历,购买过不少中国典籍。此次捐赠给国图的36种古籍文献中包含中国版本文献25种,其中就有不少是其爷爷上世纪20年代来华访求购买的。 展览上可以看到,此次永青文库捐赠的文献品相较好,保存完整,基本没有残缺,而且品类齐全,内容涵盖经、史、子、集、丛诸部,基本涉及我国古代绝大部分重要典籍。 以《群书治要五十卷》为例。该书于公元631年编纂,摘录了唐前古书60余种,内容主要为治国要领,是中国古代政治文献的选集。《群书治要五十卷》早期囿于禁中,手抄传播,流布不广,至宋时已佚。所幸,此书曾由日本遣唐使带回日本,并被日本历代天皇及大臣奉为圭臬。江户时期,该书从供皇室贵族抄阅,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书籍。到了公元1796年,日本学者近藤守重将三部《群书治要》委托商船带回中国,留下一段珍贵汉籍流通互传的佳话。 此次永青文库捐赠的就是《群书治要五十卷》日本天明七年(1787)的刻本,共25册。 部分版本填补国内空白 伴随世代以来中华文化的广为传播,流传至海外的典籍无形中为中华文化开辟了一个又一个保存之所。就连当时将它们携带出去的友人也预见不到,多年后,这些典籍成为人们追寻文化完整性的一个媒介。 《四部丛刊》是一部辑印古籍善本的大型丛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自1919年至1936年先后出版三编。这部大型丛书共影印了477部中华典籍,其中有11部由于当时在国内没有找到满意的宋元珍本,而转向在日本寻访。“影印本就是要保证所印典籍的文化原貌,寻访到最初的、刻印精美、保存完好的版本就变得非常重要。”国图展览部主任林世田说。 与此类似,此批捐赠文献中的日本弘化四年刻本《尚书正义》、昭和影印本《尚书正义》都是据宋代底本而来,国内都没有收藏,得此而幸存,对于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制度通》记录中日制度渊源 伴随典籍的流传,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从各个方面影响了友邦。此次展览上展出的日本学者所纂汉学著作,就是中日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制度通》。它是日本江户时期儒学家伊藤长胤记述中国古代典章制度沿革及其与日本制度关系的著作。全书对中国的天文历法、地理都邑、职官制度、律令兵制等内容分门别类进行阐述,保存了先秦至明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诸多史料,内容翔实,对研究中日古代制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永青文库此次捐赠了该书的日本宽政八年刻本,这个版本在国内的收藏也寥寥无几。 还有捐赠图书中的《列女传》,它本是我国清代著名学者严可均的旧藏。而这部书传入日本后,曾引起日本撰写出类似的女训书籍。 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展,将在国家图书馆下属典籍博物馆内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一个月。除了每一册图书背后的文化信息,读者还可以从清代内府刻本《佩文斋书画谱》、日本江户积玉圃刊本《草字汇》、清刻套印本《御制圆明园诗》等古籍中,感受到古代刻印工艺的精妙和美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