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长期在基层博物馆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目前博物馆工作中的一些现状有如下不成熟的思考。 陈列展览应避免游戏化、影视化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业务工作之一,也是博物馆文物收藏质量、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体现。一直以来,博物馆都十分重视陈列展览。新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陈列展览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撑和实践可能。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适度应用新技术,可以增强陈列展览的观赏性、互动性和参与性,深受观众的喜爱。 目前,各类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中都运用了一定数量的新技术,这无疑体现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时代特征。但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运用新技术时,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要避免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游戏化、影视化趋势。新技术的使用要恰当,而不能喧宾夺主。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主角永远应该是文物和史料,而不是其他。过多、过滥地使用声光电等新技术,会让博物馆陈列展览陷入游戏化、影视化的泥淖,湮灭了博物馆陈列展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给观众过犹不及的感觉。有“文物不够,场景来凑”的嫌疑。 宣教工作应注重实际效果 新时期以来,博物馆宣教工作被提高到了重要的地位。这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传统的博物馆业务分类,宣教工作也是博物馆主要的业务工作之一。 博物馆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参观博物馆,接受博物馆教育,享受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免费开放以来的工作成绩和实践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伴随着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问题。主要是有一些博物馆的观众数量超过了博物馆的接待能力,影响了博物馆正常的参观秩序,破坏了博物馆特有的文化氛围;少数对博物馆毫无兴趣的人,把博物馆当作普通的游览场所,不遵守博物馆的参观秩序,甚至影响到他人参观。这一点,说明我们博物馆的宣教工作还有提高的空间,应该让更多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了解来博物馆参观的真正目的。从“不了解”到“了解”,从“去博物馆看景点”到“去博物馆学习知识”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博物馆宣教工作任重道远。 博物馆的宣教工作是对陈列展览、文物研究等业务工作的重要补充。传统意义上,宣教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应当是走进博物馆的观众。博物馆工作人员用专业的知识,热情的态度向观众讲解博物馆的展览和文物,为观众提供专业的服务。博物馆走出去进行社教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企业,是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拓展,可以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应当看到的是,博物馆走出去的这种服务只能是其日常社教服务的补充,而不应当是主体。目前,有些博物馆还无法做到为馆内观众提供全覆盖的讲解服务。走出去进行社教活动时,要避免为“走出去”而走出去的倾向。那种不顾自身文物资源,超出自身工作能力,放弃博物馆主阵地,为完成任务和吸引眼球,一味追求走出去的数量和场次的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博物馆宣教工作的主战场应当在博物馆内,守土有责,其主要服务对象应当是走进博物馆的观众,不应片面追求“走出去”的轰动效应。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新时代对博物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博物馆工作又必须遵循其自身的规律。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博物馆工作,是摆在博物馆人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