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郑大华:孙中山“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

http://www.newdu.com 2018-07-09 近代中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孙中山“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
    作者:郑大华
    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孙中山应是最受海内外全体华裔敬仰和爱戴的领袖之一。尽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政治信仰不同,社会制度各异,但对孙中山的无比崇敬则一。
    孙中山之所以会受到全体中国人的敬仰和爱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原因就在于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起民主共和国;在于他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在于他“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一生追求进步,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在于他热爱和平,主持正义,光明磊落,天下为公,促进了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率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将广大中华儿女团结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口号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进步事业前赴后继。时至今日,这一口号仍然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当时,中国正从一个独立自主、领土完整的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中国之所以会从一个富强先进的国家沦落为西方列强凌辱的半殖民地,与当时统治中国的清政府的腐败、昏庸、卖国有很大关系。清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它建立的前期也曾有过十分辉煌的“康乾盛世”,然而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它逐步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吏治日渐腐败,官吏贪风炽盛,盲目闭关自守。当西方列强打上门来时,清政府在坚船利炮面前连连受挫,以至进退失据,妥协投降,和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卖国条约。因此,要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起来,就必须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中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他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便是“振兴中华”这一口号的由来。孙中山之所以能成为“振兴中华”口号的提出者,首先在于他有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和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使命感。他在《兴中会章程》中写道:“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我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繁。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堂堂华国,不齿于邻邦,济济衣冠,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痛心?”(《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9、21页)在《致港督卜力书》中,他有力地揭露“政府冥顽”,“疆臣重吏,观望依违”的时弊,同时强调“天下安危,匹夫有责,先知先觉,义岂容辞?”(《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92页)这些动情的语言,充分表达了一位爱国志士的满腔悲愤和强烈的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使命感。孙中山之所以要反对清王朝,进行革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清王朝已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外国列强奴役和掠夺中国的傀儡和工具,只有推翻清王朝,才能使中国免遭帝国主义的瓜分。孙中山一生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失败,但他能屡败不馁,并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前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孙中山念念不忘的仍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其爱国精神令人感佩。其次在于他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非常强烈。长期的国外生活(因革命被清政府通缉不能回国)和早年接受的近代教育,使孙中山对中国的贫穷落后有着非常强烈的感受,但他并未因此而有半点民族自卑感,更没有丝毫拜倒在洋人面前的奴颜媚骨。相反,他始终对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充满乐观和自信,认为只要善于向西方学习,中国就能够实现富强,不仅能够迎头赶上欧美强国,而且还可以“驾欧美而上之”。在《兴中会章程》中,孙中山写道:“以(中国)四百兆人民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本可发雄,无敌于天下”,只要“举国之人皆能通晓”和“切实讲求当今富国强兵之学,联智愚为一心,合遐迩为一德,群策群力,投大遗艰,则中国虽危,无难挽救”(《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2页)。他在1904年写给美国人民的呼吁信中指出:“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活接踵而至。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文明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55页)只有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满怀深情的人,只有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的人,才有可能在当时中华民族被西方人视为“劣等民族”的年代里,说出如此热情洋溢的语言,憧憬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也才能响亮地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孙中山在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同时,还阐述了如何“振兴中华”的问题:第一,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扶大厦之将倾”,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第二,要“振兴中华”,就必须进行反清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第三,要“振兴中华”,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政治革命,“创立合众政府”(《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9—22页)。孙中山为此奋斗了整整40年,将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贡献给了“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文章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