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 刘丽文 黄釉是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分高温、低温两种。高温黄釉是含适量氧化铁的石灰釉,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生成三氧化二铁,呈黄色。黄色是历朝帝王所崇尚的专属颜色,成为权力、尊贵的象征。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出现于明代宣德时期,当时“宣红”“宣黄”曾名重一时。 明清时期宫廷对黄釉瓷器的使用略有不同,明代黄釉瓷器主要作为皇室的祭器。清代宫廷黄釉瓷器除了祭器外,还成为日常生活用器,如《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里外黄釉器专供皇帝、皇后、皇太后享用;而里白釉外黄釉器专供皇妃使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和常在都不用黄器,前者用绿地紫龙,后者用绿地红龙器。尊卑有别,不可僭越。 本文以镇江博物馆收藏的一组康熙时期贵妃使用的黄釉绿龙纹瓷器为例,介绍如下,从中可以一窥这类器物中蕴含的无穷魅力。 康熙款白里黄地绿龙纹碗(图1),高6.8、口径15、足径6.7厘米,敞口,深腹,圈足。圈足内有“大清康熙年制”双行楷书款(图2)。腹部绘绿釉龙纹。 康熙款黄地绿龙纹碗(图3),高6.3、口径11.3、足径4.7厘米。圆唇,深腹,圈足。内里底部绘绿釉龙纹(图4)。龙为方头宽额,龙身呈“弓”形,特别注重须、爪的刻划,龙爪伸展,龙的食趾和拇趾距离较大,呈“风车”状。外腹部绘折枝花卉纹。圈足内有“大清康熙年制”双行楷书款(图5)。 康熙款黄地绿龙纹碟(图6),高2.9、口径13.3、底径7.7厘米。葵口,浅腹,圈足。内底绘正面龙纹,气势非凡。龙头方头宽额,是康熙龙纹的典型特征,龙身呈“弓”形,龙的绘画技巧上使用勾描方法,具有立体感,绘画笔触有力。圈足内有“大清康熙年制”双行楷书款(图7)。 龙作为一种吉祥装饰起源于新旧石器时代交替时期,至后经过不断的完善,到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基本定型。龙纹在瓷器上的出现大约在南朝晚期至唐朝,宋元时期龙的形象演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明清两代是龙纹的全盛时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