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秉出身名门弘农杨氏,是东汉时期的名臣。年少时受父亲熏陶教育,40多岁才出仕,担任司空征辟、太中大夫、侍中、尚书、光禄大夫、太常、太尉等职,以廉洁公正著称。杨秉著有《因风灾上疏谏微行》《奏劾侯参》等作品,曾奏免污吏、屡言时政,天下为之肃然敬佩。公元165年,杨秉逝世,时年74岁,汉桓帝亲赐墓地安葬。 人物生平 计日受俸 杨秉 杨秉从小便传习其父杨震的学业,兼通《京氏易》(即《京房易》),通晓许多经书传注,常常隐居教授门生。四十多岁时,才接受司空府的征辟,被任命为侍御史,多次出任豫、荆、徐、兖四州的刺史,后调任任城国相。杨秉自从任刺史、二千石以来,计算自己任职的日数接受俸禄,多出的俸禄不入私囊。杨秉的故吏曾经拿着百万的钱送给他,但他闭门不接受。为官以廉洁著称。 教授桓帝 本初元年(146年),汉桓帝刘志即位,杨秉因明晓《尚书》被征召入宫为桓帝讲学,被任命为太中大夫、左中郎将,后升任侍中、尚书。 元嘉元年(151年)四月初三,桓帝秘密出行,前往河南尹梁胤的府邸。当天,突刮大风,拔起树木,白昼一片昏暗。杨秉上书说认为君王不应私自外出游玩,如果发生变故,出现任章一类的谋反事件,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桓帝不能采纳。 杨秉称病请求辞职,被调任右扶风。太尉黄琼对于杨秉离开朝廷感到惋惜,上疏认为杨秉于宫室劝学讲读,不应调到地方任职,于是被留在朝廷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当时,大将军梁冀掌权,杨秉称病。 争辩李云 延熹二年(159年),在杨秉称病六年后,梁冀被桓帝联合宦官诛杀,杨秉于是被任命为太仆,又调任太常。同年,白马县令李云因直言劝谏桓帝而获罪,杨秉为李云争辩但没有成功,因而被免官归田。同年十二月,又被征召为河南尹。 之前,宦官单超哥哥的儿子单匡任济阴郡太守,仗势贪污放纵。兖州刺史第五种派从事卫羽调查审问,查出赃款五六千万钱。第五种立即上奏告发单匡,并弹劾单超。单匡困迫,于是贿赂刺客任方行刺卫羽。卫羽发觉奸谋,将任方逮捕囚禁在洛阳狱。单匡害怕杨秉穷追此事的来龙去脉,便密令任方等人越狱逃跑。尚书因而召见杨秉责备质问他,杨秉回答说:“任方等人为非作歹,实由单匡主使,请用囚车把单匡押解到京师,当面考问这件事,他们作奸犯科的行踪影迹定会立刻清楚。”但杨秉竟被判罪,送到左校去罚作苦役,后因久旱不雨而被赦免。此时恰好发生日食,泰山太守皇甫规等人为杨秉辩冤,称他忠诚正直,不该长期压制不用。后来桓帝下诏用公车征召杨秉与处士韦著,二人均称病不至。有关部门弹劾二人对朝廷大不敬,要求下发公文让二人所属的郡治他们的罪。尚书令周景与尚书边韶讨论后上奏认为应该再征召二人,如果还不到,再讨论如何处罚。朝廷于是再次征召杨秉,他才到朝廷,被任命为太常。 整治污吏 延熹五年(162年)冬,杨秉接替刘矩任太尉。当时,宦官势力正盛,保任他人及自己的子弟为官,遍布天下,这些人竞相贪赃枉法,朝廷内外一片嗟叹怨怒。杨秉与司空周景共同请求惩治奸猾贪污之人,桓帝听从,杨秉于是开列上奏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刺史羊亮、辽东太守孙渲等牧守以下五十多人,他们或被处死,或被免职,天下没有不肃然起敬的。 建言时政 汉桓帝在位时期,郡国的上计吏大多被留在京师被任命为郎官,杨秉上疏认为三署如今有郞七百多人,国家开支巨大、库藏空虚,而游手好闲的人很多,而且行为不端的郡守国相,想用国作为池塘,浇洗自己的罪责秽行。认为应该杜绝不循正道的拜任,以阻塞觊觎权力的苗头。至此到桓帝时代结束,计吏不再留京拜任为郎。 延熹七年(164年)十月,桓帝南巡祖陵,特诏命杨秉随从。南阳太守张彪在桓帝即位前与其有旧恩,以桓帝的车马将到为由,借机增收租调,很多装入自己的私囊。杨秉听说此事,便下文书责备荆州刺史,要求他把详情另行上报公府。等到桓帝抵达南阳时,他身边的宦官亲信都营私谋取奸利,桓帝不断下诏,任命了很多人为郎。杨秉又上疏劝谏说:“太微宫五帝座后,积聚着二十五星,名叫郎位。入则在宫中值宿,担任警卫;出则在地方官府任职,牧守百姓。陛下应该割舍不忍拒绝的恩惠,断绝左右谋取奸利的道路。”桓帝这才不再颁布任命为郎的诏书。 奏免侯览 当时,中常侍侯览的弟弟侯参任益州刺史,残暴贪婪,赃款累计多达一亿。杨秉对他进行弹劾,朝廷用囚车把侯参押解回京,侯参在途中自杀。京兆尹袁逢从长安的客馆里查获侯参的车辆三百多辆,装载的金银珍宝不计其数。因此,杨秉又上书弹劾侯览及中常侍具瑗等人,请求将他们免除官职,送回本郡。奏章呈上后,尚书召来杨秉的属吏,责问说:“朝廷设立官职,各有各的职责范围。三公对外管理政务,御史对内监察官吏。而今,三公超越的职责范围,弹劾宫内的宦官,无论是经书典籍,还是汉朝制度,有什么根据?请公开作具体答复。”杨秉派的属吏回答:“《春秋左传》上说:‘为君王排奸去恶,要使出全身的力量。’邓通懈怠轻慢,申屠嘉召邓通进行责问,汉文帝因而为邓通说情。汉朝的传统制度是,三公的职责,没有一件事情不可以过问。”尚书无法反驳。桓帝迫不得已,终于将侯览免职,并削减了具瑗的封邑。 逝世 延熹八年(165年)五月丙戌日(6月18日),杨秉逝世,享年七十四岁,桓帝在皇陵附近特赐墓地来陪陵安葬。蔡邕作有《太尉杨秉碑》。 杨秉的作品 杨秉 《全后汉文》收录有《因风灾上疏谏微行》、《上疏谏任左右除拜》、《上言吏职》、《上言计吏宜绝横拜》、《奏劾侯参》、《奏劾侯览》、《对尚书诘现任方突狱事》、《使掾属对尚书诘劾侯览事》。 杨秉后人 儿子杨赐,字伯献。官至太尉、司空,封临晋侯,卒赠骠骑将军,谥号文烈。 孙子杨彪,字文先。官至太尉。在曹魏拜光禄大夫、班亚三司。 曾孙杨修,字德祖。官至丞相主簿,后为曹操所杀。 杨秉的两个不怕 一不怕触怒皇帝 杨秉曾多次在朝堂上犯颜直谏,与汉桓帝闹得不可开交,还多次因此被免职。 有一次,白马令李云因上书直言惹汉桓帝生气,被处死。杨秉便和几位大臣站出来为他鸣不平,然而最终没能救下李云,自己也被罢官。后来,杨秉又被启用,却因奏请严查中常侍单超的弟弟单匡贿赂谋杀案而被再一次罢官,甚至还被遣送左校服苦役。 汉桓帝常常微服出行,杨秉就劝他:身为天子不应该随意瞎逛,搞乱了君臣次序、尊卑等级,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如何是好?结果皇帝并不搭理他,不纳忠言。 二不怕得罪宦官 东汉宦官专政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其灭亡的因素之一。随着梁氏外戚的消灭,宦官一党势力随之强盛,五位宦官同日受封侯爵,时称“五侯并封”,他们专政霸权,使得东汉更加腐败。后杨秉与周景联合上疏:朝野内外众臣大多不能胜任,很多甚至都没有经过考核,惹得百姓怨声载道。按国法规定,宦官的子弟不能居官掌权,然而现在宦官亲属们充盈官府的各个部门,有些人毫无德才却把持着重要位置,天下人都为之担忧啊。希望皇上斥退这些残暴、无能的官吏,重振朝纲,以抚慰天下民心。 汉桓帝看了奏疏后准许了,于是杨秉将50余官员或处死、或免官,天下为之肃然。 人物评价 杨秉 杨秉以清白廉洁著称,有其父杨震遗风。他博通经传,立朝三十年,朝廷处理问题每次有所得失,杨秉总是尽忠规劝进谏,他的建议大多也都被采纳。杨秉生性不喜饮酒,又早年丧妻,便不再娶。他曾从容的评价自己说:“我不受三种东西的迷惑:‘酒、女色、财货。’” 蔡邕:于戏公,唯岳灵。天挺德,翼赤精。神絪縕,仁哲生。应台任,作邦桢。帝钦亮,访典刑。道不忒,迄有成。光遐迩,穆其清。 范晔《后汉书》: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刘克庄:邕集十卷,大半为人作碑版,如桥玄、杨秉、杨赐,皆名臣。 刘瑜:故太尉杨秉知臣窃窥典籍,猥见显举,诚冀臣愚直,有补万一。而秉忠谟不遂,命先朝露。 谢承:秉免归,雅素清俭,家至贫窭,并日而食。 袁宏:稍迁刺史、二千石,所历皆有政绩。虽三公之子,经历州郡,尝布衣蔬食,老而不改。在公卿位,朝廷每有得失,便尽心正谏,退而削草,虽子弟不知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