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 胡剑明 这方民国初年的手工砚(图1、2),长13、宽9、厚2厘米,属于适用又可把玩的一类文房用品。所谓“手工砚”,就是完全由制砚工匠凭技艺,用刀凿等工具刻制而成的,在过去,大多砚台都是如此产生出来的。这方砚的特点是:在砚底面镌有一幅画《鼠子闹山馆》,落款为“子祥作”。 据考,“子祥”为清代画家张子祥,即张熊(1803—1886),又名张熊祥,字寿甫,也作寿父,号子祥,晚号祥翁,别号鸳湖外史、鸳湖老人、鸳湖老者、鸳鸯湖外史、西厢客。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张子祥年轻时就移居上海,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也曾游历金陵。 张子祥喜爱收藏金石书画、砚台,据说,他一生收藏了近万件古董珍玩,名扬艺林,被称为“沪上寓公之冠”。子祥擅花卉,纵逸似周之冕,古媚似王武。尤善画大幅牡丹,屏山巨幛,以寻丈计者愈见力量。他画的花鸟、草虫、蔬果、人物、山水都见功力,精篆刻,绘画注重写生。花鸟画初亦宗恽南田,后自成一家,富于时代气息,极受社会称赞。 “用色艳而不俗,作品雅俗共赏,大家也!”曾是齐白石对张子祥的评语。时称“鸳湖派”,是当时在上海、苏杭一带比较流行的画风。从其学画者甚众,授徒自有一套由浅入深的方法,其课徒画稿200余页,民国时期由中华书局印行,今犹一再出版。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山人,湖南省湘潭人,是著名的国画艺术大师和书法篆刻家。他毕生勤奋钻研,留下了难以数计的上好作品。 “清同治中期,宫廷征招画士,潘祖荫举荐张子祥,而他推辞不赴,以鬻画终其身。”齐白石曾经这样评价前辈张子样,是不是他也曾受到张子祥画风与品格的影响呢?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齐白石也曾画过《鼠子闹山斋图》,现存长沙市博物馆。内容和形式与张子祥此幅“砚画”如出一辙。 说起老鼠,大家常常会想到一句谚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似乎老鼠是不受欢迎的小动物之一,可是,在张子祥,乃至齐白石眼中,老鼠是很有灵性的,我们就是在他俩笔下的“鼠子闹山图”中重新认识小老鼠的。 我们看到,在两位绘画大师的笔下,小老鼠多么可爱!在昏黄、暗淡的油灯灯光下,两个老鼠正在拼命啃食一摞线装书,还有一只正朝书奔来,足短胡须细,尾巴长甩,鬼头鬼脑,不仅一点不令人厌恶,而且相当可爱。在民俗学当中,老鼠是祥物,有老鼠则代表生活富足,象征着吉祥富裕和生命繁洐。张子祥84岁去世。妻子钟惠珠,字心如,嘉兴人。工画梅竹及着色花卉,娟秀有致。却无子传世,这似乎也透露出画家的一种期盼! 有资料记载,开创“画鼠”之先河的是明代朱元璋的曾孙朱瞻基。他特别喜欢画老鼠,也是因为他长期没有儿女,而老鼠与瓜在民间被喻为“多子”,所以,他画老鼠也是为了祈祷自己能够多多得子。 据说,当年齐白石在家里款待远道而来的老乡,酒足饭饱后,大家迫不及待欣赏齐白石的新作《鼠子闹山斋》,可是送走客人后,齐白石回到书房,才发现,《鼠子闹山斋》竟然不翼而飞。不过,齐白石并没有追究是哪位客人窃走了“老鼠”,也没有忧心烦恼,而是重新又画了一幅,并且题上:“余一日画鼠子闹山斋图,为同乡人窃之袖去,楚失楚得,何足在怀,遂捡纸又画此幅。白石并记。”其豁达与善,由见一斑。 这方旧砚承南京碑拓名家叶伯瑜精拓,更清晰地显出了《鼠子闹山馆》的形态与情趣。江苏省文史馆馆员、著名作家、书画家,92岁的诗翁俞律,在此砚拓片上欣然题诗曰:“鼠子闹山馆,夜半食吾书。吾书是吾命,食书即食吾。”(图3)俞律与张子祥、齐白石,可谓“三老”!三位老先生于一幅画、一方砚中,同得艺坛诗趣,尽显真性情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