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书评文萃 >

一个美国人与三语版《苗族史诗》的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8-08-06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马克·本德尔 参加讨论

    苗族史诗是苗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它提供了综合的、系统的、有深度的描述,反映了苗族的制度文化,并给苗族带来了长久的精神力量。
    《苗族史诗》目前有苗语、英语、汉语三个版本,相关研究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口传史诗进行立档和保存,也希望口传史诗能被不同的读者接受。
    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苗语消失的危险,开始有意识地保存或者延续和苗语有关的故事及民俗。在黔东南流传的苗族史诗有成百上千。尽管史诗歌手的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锐减,但至今仍有演唱者活跃在许多仪式活动上。史诗有可能重新演绎,或是在新的语境下前行,抑或将这种传统持续保留于苗族生活中。
    《苗族史诗》这本书就是被不同的文化实践者作为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纪念物”来“保存”的,通过该书黔东南地区的口头史诗传统被“纪念物化”和“纪念馆化”了。《苗族史诗》目前有苗语、英语、汉语三个版本,相关研究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口传史诗进行立档和保存,也希望口传史诗能被不同的读者接受。
    《苗族史诗》翻译项目最初的参与者包括民族语言学家马学良、今旦以及其他搜集者,他们大多都是苗族人甚至是苗族史诗歌手。我作为英文翻译后来也有幸参与了这一项目。今旦的子女吴一方和吴一文找到我,希望我能翻译《苗族史诗》,即1983年由马学良和今旦修订后的版本。他们告诉我,出版三语版《苗族史诗》是马学良和今旦的一个梦想,也是其他项目组成员一生的理想。在这个活态传统濒临消失的时代,苗语的这一口头传统和他们的传承人都即将要离开曾经的舞台,这本书也将变成这一时代当地苗族人的丰厚遗产。
    在《苗族史诗》一书的标题里,我们用“Hmong”表示“苗族”,并将之贯穿全书。这是与今旦一家和贵州民族出版社的编辑共同商议的结果。因为我们意识到,生活在中国境外的苗族人也是这本书的重要读者群。他们在许多情况下被称为“Hmong”。此外,今旦一家也意识到许多苗语方言并不是互通的。在海外的苗族既不能阅读苗语罗马字,也不能阅读汉字文本。所以,使用英语能够扩大该书的读者范围,让更多人理解苗族史诗。
    希望通过三语版的《苗族史诗》,让未来几代人都能延续苗族语言文化所呈现的艺术和美学的力量。
    (作者单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刘先福、本报记者孙妙凝/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