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姜公辅字德文,出生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是唐朝时期的大臣。他曾因护驾、献策有功而封谏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吉州刺史、太子左庶子等职,被誉为“名相”,也是越南历史名人之一。姜公辅著有《白云照春海赋》、《对直言极谏策》等作品,其中《对直言极谏策》是至今可见越南人撰写的最早的一篇政论。 人物简介 姜公辅,唐朝左相。字德文,籍贯甘肃天水,爱州人。中唐著名诗人秦系,天宝末年避“安史之乱”隐居浙中剡溪二十余载,建中初到南安九日山西峰隐居。姜公辅到泉州闻秦系隐居九日山,即往拜访。 姜公辅是“布衣崛起秉洪钧,料事当年有若神”、“一时直道犯龙鳞”、“流落空闻弃海滨”。他与秦系一见倾心,十分投契。于是,姜公辅在九日山东峰筑室,与秦系对峰而居,朝夕相处。东峰形似麒麟,原名麒麟山,后因姜公辅隐居,又称姜相峰。有北宋?庆历四年泉州同安人苏绅题刻“姜相峰”。清?洪锡畴《甲戌重阳后五日游九日山》:“山以秦姜重,非人山不灵。千秋双隐士,九日一孤亭。姜公辅游过的石台,称“姜相台”。社坛村百姓将一口古井称“相公泉”。秦系、姜公辅、韩偓,均为外地人隐居九日山者,泉州名士欧阳詹常到九日山从秦系、姜公辅游。宋绍兴二十一年泉州太守赵令衿建二贤祠,祀秦系与姜公辅。后人又建三贤祠,祀秦系、姜公辅与韩偓;建四贤祠,祀秦系、姜公辅、韩偓及欧阳詹。 姜公辅在九日山隐居13年,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客死九日山。秦系为其葬于九日山东峰南麓。姜相坟居中竖立石墓碑,阴刻碗粗楷书“唐相国忠肃姜公封茔”九个大字。墓前分别两尊石将军,其下卧伏石羊、石狮各一对,并立一对圆顶角柱。后经宋、明、清几代修葺,保存至今。 姜公辅是汉人吗 姜公辅当时是以汉族南方人的身份当唐朝宰相的,他被越南历史书称“千古安南文宗”是越南文学大师级别的人物,同时姜公辅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家之一,也是著名的中国古代政治家。 生活在北属时代的越南人姜公辅是越南历史名人,也是越南京族历史名人,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名人,也是中国汉族历史名人,广西广东很多姜姓汉族在祠堂了供奉的始祖就是姜公辅。 在越南的姜公辅故乡安定县定成乡,则建有“姜相祠”,公辅被封为上等福神而受到祭祀。状元祠今尚存,属于越南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祠横匾题“状元祠”,门联云:“风雨已摧公主塔;海云长照状元祠。”姜氏后裔每年都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姜公辅的思想主张 一是以尧舜禹汤为君主的榜样。姜公辅希望德宗效法尧舜禹汤,行正道,纳正言,近善人,远奸佞,如此方可使君民同心,上下一德,从而达到国大治、民大安的目的。 二是认为戎狄轻而寡信,贪得无厌,对之难以礼义和,恩泽抚;主张充实国力,加强国防,发展经济,广揽人才。他主张发展生产,加强国防,并提出了类似屯兵、屯田的具体措施,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 三是提倡礼义,实行富民政策,利用厚生,与民休息,广庶类,勤农桑,崇教化,重贤才。孔子之后,孟子、荀子等人都主张先富后教。显然,姜公辅直接继承了这一思想。 四是赞扬德宗厚德载物,恩泽被及草木禽兽,诚为德政。例如,“捐金玉于江湖,反珍奇于薮泽”,就是指德宗罢贡献,放舞象,出鹰犬等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减轻人民的负担,而且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的环境伦理学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他和当时安南大多数文人学者一样,信奉三教同源之说,对佛教和道教都有好感,并不采取排斥态度。安南文人学者一般认为,进可以儒术应世,退可以道术养身,儒道两家是相通的,各有各的长处和适用范围。看来姜公辅也信奉并且实行这样的思想观念。 人物评价 姜公辅为相仅半年即遭罢斥,时间短促,未能充分施展其才华抱负。但此时恰逢唐王朝迭发重大事变,藩镇叛乱,危及京师。他是在皇帝逃奔途中被任命为宰相的,可以说是奉职于国家多事之秋,受命于危难之际。而且他尽心辅弼德宗,一腔忠悃,嫉恶如仇,料事如神,政绩可述,不愧“名相”称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