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日作战方针,“计划”乙案规定:“国军以复兴民族收复失地之目的,于开战初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于规定同时间内,将敌在我国以非法所强占领各根据地之实力扑灭之。并在山东半岛经海州及长江下游亘杭州湾迤南沿海岸,应根本扑灭敌军登陆之企图。在华北一带地区应击攘敌人于长城迤北之线,并乘好机,以主力侵入黑山白水之间,采积极之行动而将敌陆军主力歼灭之。” 而“计划”甲案则以较为保守的观点,以拒止日军在中国沿海登陆,阻止敌人越过“天津—北平—张家口”一线为主要任务,同时明示:“不得已时应逐次占领预定阵地,作韧强之抗战,随时转移攻势,以求最后之胜利。” 日军入侵 关于作战指导,“计划”甲案以“守势作战”为原则,制定出“于不得已时实行持久战,逐次消耗敌军战斗力,乘机转移攻势”的方针。此案还计划以平汉路为重点集中兵力,在华北与敌开战,而后逐步后撤预定防线。山东方面最后固守潍河;徐海地区固守运河;上海方面固守“乍浦—嘉兴—无锡”为最后抵抗线。海军因力量不足则协助陆军,以消灭敌在长江内舰队并保卫沿岸要塞为主要任务,另计划以主力空军轰炸敌在外海舰只及其本土目标。对于准备放弃之国土,一方面决定组织守备部队死守大都市,另一方面要求在撤退前彻底破坏一切交通、资源,并组织别动军等民众武装,“采用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乱其后方”。 “计划”乙案基本内容与甲案相同,只是没有关于退却计划的安排。 国军士兵对日作战 关于战略布置,“计划”根据作战实际需求将全国划为山东、冀察、河南、晋绥、徐海、江浙、闽粤等7个作战区及陕甘宁青、湘鄂赣皖、川康、滇黔、广西等5个警备区,规定了第一至第五方面军分别在山东、冀察、晋绥、江浙、闽粤各地的具体部署与战斗任务,同时要求第一至第三总预备队分别集中于西安、重庆、南昌,分别为平汉、津浦、江浙、闽粤之援军。“计划”确定最高统帅部位置南京,并在郑州、徐州、南昌分设行营,编成行营列车以便机动。 统帅蒋介石 比较之下,“计划”甲案中关于作战指导方针与战略布置的设想比乙案中的有关内容更加切合战争实际。 根据这些情况分析,中国的抗战只能是以守势防御为方针。国民党当局后来在战争实际中逐步认清了这一点,这才导致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抗战思想的确立。 马振犊、陆军:《抗战正面战场启示录——八一三淞沪抗战》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