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唐朝 >

杜佑

http://www.newdu.com 2018-08-17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杜佑字君卿,出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杜氏,是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润州司法参军、抚州刺史、饶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司空、同平章事、司徒、度支盐铁使、太保等职,封爵岐国公;曾编撰《通典》二百卷,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创立了史书编纂的新体裁。公元812年,杜佑逝世,追赠太傅,谥号为安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杜佑早年以门荫入仕,补任济南参军、剡县县丞,后投奔润州刺史韦元甫。韦元甫因其父对自己有恩,遂以故人之子对待杜佑。一次,韦元甫办公时遇到难以决断的案件,恰见杜佑在侧,便随口征询杜佑的意见。杜佑应答如流,所言都切中要害。韦元甫大喜,当即表奏他为司法参军。后来,杜佑随韦元甫到浙西、淮南任职,深受信任,累迁至检校主客员外郎。
    累职升迁
    大历六年(765年),韦元甫病逝。杜佑由淮南入朝,担任工部郎中,充任江西青苗使,后历任抚州刺史、御史中丞、容管经略使。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继位,杨炎拜相。杜佑也被征召回朝,历任工部郎中、金部郎中、江淮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等使、户部侍郎、判度支,并负责河北战事的粮草转运事务。
    建中三年(782年),杜佑得罪权相卢杞,被赶出朝廷,外放苏州刺史。他因老母在堂,不愿赴任,改任饶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因泾原兵变逃往兴元。杜佑被任命为岭南节度使,兼任御史大夫。
    节度淮南
    贞元三年(787年),杜佑回朝,担任尚书左丞,后出任陕州观察使。贞元五年(789年),杜佑升任检校礼部尚书、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并充任淮南节度使。他在扬州设置营垒三十余所,整饬兵马,后因母丧丁忧。唐德宗却将他夺情起复,改授为刑部尚书、检校右仆射。
    贞元十六年(800年),徐州节度使张建封病逝,士卒拥立其子张愔为主。唐德宗遂任命杜佑为淮南节制检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徐泗节度使,让他讨伐张愔。杜佑调集大批战船,命部将孟准为前锋,但因孟准兵败,不敢进兵。朝廷无奈,只得将徐州划给张愔,又将濠州、泗州划归淮南,并命杜佑兼任濠泗等州观察使。
    担任宰相
    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拜相,担任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充任太清宫使。
    永贞元年(805年),唐德宗病逝,唐顺宗继位。杜佑进位检校司徒,并兼任度支盐铁使。当时,王叔文任度支盐铁副使,锐意进行革新,希望得到杜佑的帮助,但杜佑没有答应。不久,王叔文失败,杜佑又举荐李巽为副使。
    元和元年(806年),唐顺宗病逝,唐宪宗继位。杜佑再次摄冢宰,并把度支盐铁事务全部让给李巽。当时,度支使事务繁杂,没有条理。杜佑把营缮事务划归将作监、木炭事务划归司农寺、湅染事务划归少府,减轻度支使的工作。不久,杜佑进拜司徒,封岐国公。
    后来,河西党项部落暗中勾结吐蕃,入侵唐朝。边将贪功,请求出兵讨伐。杜佑反对用兵,上疏历述前代开边黩武、兵连祸结的教训,并指出党项寇边是因边将贪暴所造成,建议慎选良将,加固边防。
    晚年荣宠
    元和二年(807年),杜佑请求致仕。唐宪宗不准,允许他每隔三五日到中书省一次,仍旧参与朝政。杜佑每次入宫奏事,唐宪宗都加以优待,尊称司徒,而不直呼其名。
    元和七年(812年),杜佑患病,四次上表皇帝,请求致仕。唐宪宗无奈,只得让他以光禄大夫、太保之职致仕,但仍让他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面君。同年十一月,杜佑病逝,终年七十八岁,追赠太傅,谥号安简。
     杜佑和杜牧是什么关系
    杜牧是杜佑的孙子,其父杜从郁为杜佑之子。
    此外,据杜牧《自撰墓志铭》,杜位、杜佑一代为杜预十三代裔孙,这也可作为杜甫为杜预十三代裔孙的佐证。
    由此可见,杜牧为杜甫从子(俗称侄子)杜佑的嫡孙,因此杜牧称杜甫为从曾祖父,他们之间同宗共祖,有着浓得化不开的血缘关系。
     杜牧以妾为妻
    妻子梁氏,常熟县令梁幼睦之女。
    李氏,衡阳县尉李殷之女,原是嬖妾,后升为正室,封密国夫人。
    杜佑公然在妻子梁氏去世后,不顾亲族子弟的劝说,升妾李氏为正室夫人,这样的做法是广泛受到批评的。杜佑升妾李氏为妻,朝廷都已经认可,并且封李氏为密国夫人。但是在权德舆为杜佑所写的墓志里,妻子只提前妻梁氏,完全不提李氏一个字。可见杜佑家中子弟以及当时社会名流、士族阶层对此事不屑的态度。这一态度在杜佑生前或许不能与杜佑的个人意志抗衡,但在杜佑死后表露无遗。
     杜佑《通典》
    杜佑著有《通典》二百卷、《理道要诀》十卷、《管氏指略》二卷、《宾佐记》一卷。
    他览古今典籍及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耗时三十六年,撰成《通典》二百卷。《通典》成书于唐贞元十七年(801年),记述了远古黄帝时期至唐朝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典。它创立史书编纂的新体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
     人物评价
    刘昫:①佑性敦厚强力,尤精吏职,虽外示宽和,而持身有术。为政弘易,不尚皦察,掌计治民,物便而济,驭戎应变,即非所长。性嗜学,该涉古今,以富国安人之术为己任。②佑承荫入仕,谳狱受知,博古该今,输忠效用;位居极品,荣逮子孙,操修之报,不亦宜哉!及其宾僚紊法,嬖妾受封,事重因循,难乎语于正矣!
    宋祁:①为人平易逊顺,与物不违忤,人皆爱重之,方汉胡广,然练达文采不及也。朱坡樊川,颇治亭观林苾,凿山股泉,与宾客置酒为乐。子弟皆奉朝请,贵盛为一时冠。天性精于吏职,为治不皦察,数斡计赋,相民利病而上下之,议者称佑治行无缺。惟晚年以妾为夫人,有所蔽云。②耽、佑、楚皆惇儒,大衣高冠,雍容庙堂,道古今,处成务,可也;以大节责之,盖〈石昬〉中而玉表欤!悰、綯世当国,亦无足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