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近代史 >

美国使团意见颇大,俄使为此向清朝抗议,清廷上下为何十分满意?

http://www.newdu.com 2018-08-27 康狄的朋友圈 newdu 参加讨论

    1859年7月8日,美国公使华若翰与直隶总督恒福在北塘首次会晤。美方见清方仅为其准备了车马,不肯乘骑,称有自携绿呢轿、蓝呢轿各一顶,向清方索要轿夫16名。由于咸丰帝禁止外国使节坐轿,恒福派同知博多宏武、候补知州曹大绶告诉美方,“此间海口偏僻,并无轿夫,现自总督起,文武各员均系乘马。”美使闻此,方乘马至北塘馆舍与恒福会见。次日,美方翻译卫三畏与清方博多宏武、曹大绶会面。美方再次提出坐轿,清方答以“各国到京,向不乘轿”;美方宣称“各国均系属国”,美国当有不同;清方再答以“俄罗斯在京,皆系坐车,并不乘轿,该国(美国)与俄国事同一律,似亦未便两歧”。美方由此始允进京乘车而不坐轿。对于这一重大的外交“胜利”,总督恒福连忙向咸丰帝报告。7月20日,美国公使华若翰率随员等29人(其中10人为华人,为美方的翻译、抄写、厨师、仆役),从北塘登岸乘车至北仓,然后乘船经北运河至通州,再次换车,27日到达北京行馆。


    


    


    


    


    美方翻译卫三畏


    


    


    


    


    咸丰帝画像


    


    


    


    


    北塘码头今景


    


    华若翰的使命有二:一是递交国书,二是互换和约。美方提出向皇帝亲交国书,清方要求觐见皇帝须行跪拜礼,而美方只同意用西方礼节入觐。最后清方告诉华若翰:国书可在嘉兴寺公馆由桂良接受;因条约中并无进京换约之规定,条约可在天津或上海互换。华若翰为此照会桂良,对不能将国书亲递皇帝表示遗憾,“今但能将国书交付大皇帝简命大臣,亦足复命。” 8月10日,桂良代表咸丰帝接受了美国国书。11日,华若翰离开北京。16日,华若翰与直隶总督恒福在北塘互换《中美天津条约》。


    


    华若翰在北京共住了16天,顺天府给军机处的报告称:“均属安静”。美国使团对其馆舍、供应,没有提出意见,但对他们的行动限制,意见颇大。没有减震装置的马车,使他们感到不适。在北京的俄国人被劝阻不要与美国人相会,激起俄使为此向清朝抗议。而美国人与俄国人事实上也没有机会相会。


    


    此次美国公使进京,咸丰帝与朝廷高官们均为满意。原先莫名的紧张与种种猜测,事后都轻松地化作一口气,缓缓地吐了出去。此种公使入京的模式,并不破坏“天朝”体制,是他们可以接受的。而战败的英、法公使不肯进京换约的表现,也一时使咸丰帝感到敌手的气馁,僧格林沁在大沽口的胜利,又使他感到志扬。8月1日,他旨命两江总督兼办理各国事务钦差大臣何桂清,尽毁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英、法将来只能按《中美天津条约》的模式另订新约,而且只能在上海换约!咸丰帝发现,在《中美天津条约》中,没有公使驻京,没有长江通商,也没有内地游历。


    


    广东人民出版社委托宣传


    


    ( 茅海建:《当代学人精品:茅海建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