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知道弣、萧、渊、肩、弭、衔口都是什么吗?弓箭各部位称呼科普

http://www.newdu.com 2018-08-27 冷兵器研究院 newdu 参加讨论

    


    中国的弓箭形制在先秦时期便已经基本确定,其后历代的弓箭虽然各有特点,但整体上变化并不大。传统的中国弓为筋角合制而成的复合反曲弓,弛弓时为“C”形,上弦后为反曲形。不过在现代,反曲弓和复合弓均特指某类现代弓,这种筋角合制的复合弓一般称为“传统弓”,本文亦然。另外一种为直拉弓,但不属于主流,清明上河图里曾经出现过这种弓形。殷墟晚期的车马坑里出土过弛弓的痕迹,为传统弓样式。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弓”字,均与传统弓外形类似。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清代弓,但注意的是弓弦上反了


    中国对弓的不同部分制定有专门的称呼。射手拿起弓时,面对自己的一面为弓的正面,另一面为背面。弓的握把被称为“弣”或“暖靶”,弓臂的两端被称为“萧”或“稍”。弣和萧之间的弓臂被称为“渊”,汉代以后改称“肩”。萧上装有“弭”,弭上面有用来系弦的弦槽,弦槽称为 “彄”,又称“契”。后期的弓为了消除箭射出后弓弦的弹力,在弓稍上装有两小块鹿角,称“弦垫” 。


    


    箭由镞、杆、羽三部分组成, 箭镞的两侧称为“翼”,有两翼或三翼之分,翼前聚成“锋”,即箭的尖,翼的外援为”刃“,最下端为”后锋“。大多数箭镞的中间凸起,即”起脊“。箭镞分为有铤和有銎两大类,有铤镞的铤和翼底连接的部位,被称为”本“。


    


    ▲山西博物院商代铜箭镞


    箭杆的材料包括竹、木、苇等,为了加固和防水,箭杆的表面通常要缠丝和髹漆。曾侯乙墓的北室、东室都出土过成捆的竹制箭杆,陕县后川也曾出土过战国早期的竹制箭杆。三门峡西周虢国墓地出土过木质箭杆残段,箭杆髹黑漆,黑漆外涂满朱砂,箭镞为有銎异形镞,镞头分为四瓣,有人认为这就是古书中记载的“彤矢”。虢国墓地的M2010出土过韦杆制做箭杆的箭,该墓出土了28只箭,箭镞均为后锋平直的双翼有铤镞,其中18只箭的箭杆腐朽,余下10只带有韦杆,箭杆直径0.8cm。后世的箭杆多为竹木制成,明代的箭杆材料有竹、柳木、桦木等,到了清代,箭杆一般为杨木或桦木制成。


    


    ▲蒙古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箭杆后部要安装箭羽,箭羽为破开的鸟羽,用胶粘在箭杆上,一般要粘三条,但如果是弩箭,有可能只需要粘两条。箭杆的末端开有方便卡弦的缺口,这种缺口被称为“比”,明代称“衔口”,商代出土的箭杆遗迹末端便有比了。由于箭杆和箭羽都容易腐朽,因此存世的完整箭矢并不多。殷墟和藳城台都出土过箭的遗迹,虽然木质的箭杆和箭羽都已腐朽,但从残留在泥土上的痕迹上,我们还能推断出商代箭矢的长度。经估测,殷墟中发现的箭全长87cm,直径1厘米,箭羽的长度约为总长度的五分之一。藳城台发现的箭全长85cm,箭羽长20cm。这些箭的箭杆均为木质,箭羽为鸟羽制成。


    


    ▲西汉,甲渠侯官遗址出土,箭杆竹制,箭头铜质,箭尾羽毛部分保存完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此箭历经2000余年保存至今实属罕见


    居延出土过完整的汉代箭矢,长67cm,镞为三棱镞,箭杆表面缠丝髤漆,有三条尾羽,其中一箭上有刻字“六年睢阳造”。除了这些箭之外,国内存量较大的就是清代的各类箭矢,清代箭矢多为桦木或杨木箭杆,使用雕翎或其他鸟羽做箭羽,根据不同的用途安装相应的铁镞。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