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龙华战斗的意义 1939年5月20日在河北省易县西方大龙华村发生的战斗,是铭刻在八路军战史上的抗日“大捷”之一。和此后在太行山根据地附近发生的陈庄战斗(8月),雁宿崖,黄土岭战斗(11月)齐名。晋察冀军分区杨成武部队,在此地重创了大龙华守备队的木曾中队,毙伤日军及伪军,筑路工事关系者等约150名。缴获了火炮一门,重机枪一挺,电台一部等战利品,自称还抓获到活的“日军”俘虏,并缴获了大龙华警备队的一只金属行李箱,其中包括150日圆和大量重要文件。此歼敌战的成功,和“日军”俘虏的捕获及日军内部文件的入手,是晋察冀军区最引为自豪之处。当时的军区司令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记载: 一九三九年五月,一分区部队在著名的大龙华战斗中,缴获了日军一批机密文件,其中有敌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颁发的《关于剿匪与警备的指针》、《关于使用特种器材(毒气)之参考》和一一〇师团司令部颁发的《对山区方面匪团封锁计划》等等。共五十多册。…那上面很详尽地载明了敌人对付我们的计划,对于研究敌人,确定我们的斗争对策是很有参考价值的[1]。 《聂荣臻传》也描写道,接到这批资料,“聂荣臻高兴极了,打电话对杨成武说:“你们缴获的这批文件,比缴获敌人几百支枪、几十门炮的胜利还大!”[2]。 半年之后雁宿崖,黄土岭再获大捷时,称阿部规秀旅团长是“山地战专家”,日军指挥官中的“俊才”,称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为“精旅”等说道的根据,就是聂荣臻,杨成武等分析了大龙华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内部文件后自己作出的结论。如1939年12月11日-13日《新华日报/华北版》登载的左权报告《从打死阿部中将说到敌寇这一次围攻晋察冀边区》中就有如下描述: 敌人对与八路军作战向来是看得十分严重的,…因之对指挥官之选择格外注意,大龙华战斗缴获的敌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所发「关于肃清剿匪与警备的指针」中有谓“剿匪之成功与否,与指挥官关系很大。(因为需要以小部队与优势之敌作战)因此其指挥官的能力,比大部队对正规军作战还要高度的要求”阿部规秀以中将资格而拜受旅团长大命(敌人的旅团长一般都是少将…),且担任由北面进击边区的总指挥,在敌酋心目中自然是最能孚和(符合)高度的要求,…是最积极,果敢,有独立行动能力的“俊才”(10页)[3]。 对于“抗战以来我们军分区消灭敌人最多的一次”的大胜利[4],杨成武留下了十分详细的《大龙华战斗详报》和回忆录《血战大龙华》两种记录。现在国内有关大龙华歼灭战的战史记录,几乎都是以此为本加工成章。一面,作战对手的日军方面也留下了战斗详报等记录。虽不完整,但关于战斗的基本经过,结果及行李箱纷失(文件被缴获)事件过程都有详细,明确记述。因为出典都是战斗详报和军内报告等档案,所以内容比较严谨。特别是记录的时间,地点,部队配置等基础情报,准确性和可信性都较高,大多可以和杨成武的战斗详报一致。可以作为纠正,或弥补八路军战史记录的重要参考。以下着重介绍分析一下有关大龙华战斗的日军档案资料。 大龙华战斗中的主要作战部队是步兵第百四十联队第十二中队。此战斗是该联队来华之后遇到的第一次损失惨重的血战。所以联队史中留下了较详细的记录。该联队并没有单行本的联队史,此记录仅作为一个章节,被编入『鳥取綜合聯隊史』(同編集委員会、非売品、1983年)、一书中。由于此书采录了步兵第四十联队为首的六个联队的历史,所以各联队史在编辑过程中被迫大量精简,省略了不少重要史料,成为今日研究的遗憾之处。 除联队史记录外,有关杨成武,聂荣臻都触及过的日军秘密文件的缴获,防卫省战史档案中有别挡文件。详细记录了收藏“现金及收据”的将校行李箱纷失过程和处理方法。贵重的是其中也附录了大龙华战斗的详细过程。通过两种史料比较,可以发现日军的档案和国内的大龙华战斗记录有不少出入。时间,地点等基本情报大体相同,不同处为战斗进程的描写和战果损失的统计。 二、步兵第百四十联队 步兵第百四十联队(鷺第三九〇九部隊),1938年6月16日,作为新建第百十师团的四个步兵联队之一,在鸟取由步兵第四十联队留守队协助组建。第百十师团是姬路第十师团协助组建的四单位制(四个步兵联队)特设师团,主要任务是担任后方的治安,警备。 联队组编后于1938年7月16日抵达塘沽。接替调动到武汉方面的第27师团(原支那驻屯兵团)担任津京方面警备治安。1939年1月,转地到冀中涿县,担任涿县,易县附近警备治安。5月的大龙华战斗即在此期间发生。8月后又转地冀南南宫(邢台)警备,直至1942年4月。1942年5月被编入第七十一师团。赴华中方面参加了浙赣作战,后调到“满洲国”延吉警备,1945年8月在台湾迎接败战(『鳥取綜合聯隊史』441页)。 建制上师团全体人员编制20514名,步兵联队人员3365名。大队定员974名,步兵中队194名,炮兵中队126名(451页)。师团长桑木崇明中将,联队长小林长次大佐。 大龙华战斗的主角是第十二中队,中队长木曾恭平少尉,第三大队所属。第三大队共下属第9-12四个中队,大队长内海惣太郎少佐,所以部队对外称内海部队。最后守卫大龙华村的是河口龟之助小队,小队主力在大龙华村陷落前突围撤退,河口小队长并没有死亡,负伤。5月20日被卷入大龙华战斗的只有第十(新田),第十二(木曾)两个中队。大龙华歼灭战结束后21日午前10时,步兵第百四十联队各队(约5个步兵中队)从涿县,保定附近乘车赶到梁各庄,对梁各庄至大龙华村一带实行了报复性的扫讨,日军称“西陵附近战斗”,于5月25日结束。当然此时八路军主力早已撤走。八路军所称的“大龙华歼灭战”,严格地讲仅指其中5月20日一天,杨成武部主力3000余人对大龙华警备队第十二中队的战斗。 以下是内海大队的四个中队简况(『鳥取綜合聯隊史』467页) 第九中队(宫崎正一中尉),属于内海大队直辖部队。5月21日以后,参加了联队的大龙华地区扫讨作战。推测20日晚1700以后,一部分被派往大龙华方面救援。 第十中队(新田平二三中尉[5]),分成两部,三分之二驻易县。三分之一称藤田队,在西陵附近掩护道路工事。易县的主力部分称新田队,是20日午后从梁各庄赴大龙华支援的部队。在厢蓝旗(杨成武记录为大红门)附近被杨成武部重兵阻拦,20日未能到达支援目的。 第十一中队(毛利裕中尉) ,称毛利队,活动于易县附近,具体驻地不详,此队没有参加战斗大龙华和之后西陵附近战斗。 第十二中队(木曾恭平少尉),5月以后进驻大龙华村。是大龙华战斗主角。战斗中死伤过半。遭到毁灭性打击。 第三大队(内海部队)1939年4月奉命进驻易县梁各庄(大龙华东方20公里,易县西约10公里)。5月8日,第十二中队(木曾队)奉大队之命令作为警备队进驻大龙华,任务是掩护建设署筑路队的工事。此工事的目的,按杨成武记录,是企图开通易县至涞源的运输道路。由于大龙华属于离杨成武部队所在太行山区最近的据点,所以进驻开始就遭到杨成武部的严密监视和侦察。 大龙华日军的实力如何?联队史记载: “木曾中队缺编两分队,配属联队炮一分队(一门),重机枪一分队(一挺),工兵一分队,电台一架”(『鳥取綜合聯隊史』468页)。按此推测,中队总人数约150名,从中队的编制上看应还有轻机6挺,掷弹筒6架。除了第十二中队外,村内还有道路修筑队(人数不明,杨成武的战斗详报称“民夫100余名”)和20名的道路修筑警备队。 按日军的记录,应是守卫西陵的 “满洲国守备队(守陵部队)”[6]。守备西陵的满洲国守备队全体记录约250名,其中的一小部,此时在大龙华村。 “敌为杨成武部八路军约600名,盘踞在远处易水河上流山间。大龙华村内无人,住民全部逃亡”。木曾队在村外东,南,北山间中腹要害处,还各设置有三处分哨,每哨所约有一分队把守,主力占领村内一角,构筑了防御阵地以备敌袭击。 三、大龙华夜袭战的记录 有关大龙华战斗的开始时间,夜袭方法,日军的记录和杨成武的战斗详报基本相同。 “5月20日凌晨1时20分,以南山为主,村外三处分哨均遭到数十名敌的手榴弹夜袭。分哨执勤兵立即应战。警备队全体进入战备状态。2时将来袭之敌击退。同时,数百名敌从村西方来袭,一部分敌爬到宿舍房顶投弹,企图阻止我部出击。我方沉着应战,挫败敌奇袭,至清晨在联队炮,重机枪,工兵炸药投掷的准确投射回击下,敌横尸累累,午前7时前后,敌主力退向南方315高地,一部分退向北方高地。我方终于摆脱困境。此夜战斗敌遗尸80余,步枪20支,手榴弹50 ,步枪弹550发,我损害为下士官以下8名负伤”(『鳥取綜合聯隊史』468页)。 以上是联队史中记录的夜袭战情况。从记述中判断,大龙华遭到了八路军部队的不意之袭。在准备战斗时,八路军已爬上了屋顶投弹。可是此轻装奇袭,挡不住众多日军的兵力和重火器。在日军冲出房屋进入阵地配置后,八路军奇袭部队逐渐失去优势,天明后被击退。“此夜战斗敌遗尸80余,步枪20支…”的战果,应是天明后木曾中队打扫战场时记录的数字。笔者认为较为可信。600名夜袭队对战拥有重火器的150余名日军,取胜绝不会是轻而易举之事。若像国内记录所述,大龙华夜袭仅一次以胜利告终的话,20日午后杨成武为何又要对大龙华进行第二次攻击?弄清20日凌晨大龙华袭击并未成功的事实后,20日的八路军的大举增兵和午后对大龙华村进行第二次袭击的理由就容易理解多了。 四、第十二中队20日昼间的战斗 联队史记录 “20日8时30分, 木曾警备队长将川口小队留驻大龙华以警戒北方之敌,自己率中队主力向南方前进,准备击破退向315高地的夜间来袭之敌残部,并意图将负伤者护送到梁各庄大队本部,再进行弹药补充。9时,在重机枪,联队炮掩护下展开攻击,交战一小时后,将一部敌击退。但敌主力仍顽强抵抗,坚守高地阵地。此时木曾队发现敌迂回部队已接近并开始攻击我侧背。梁各庄方面来援的大队派出的友军亦被优势敌军阻挡,不见任何动静。13时我以稲叶小队攻击小龙华西北之敌,经战斗占领该地。此时所见周围之敌漫山遍野,数足有2000余。稲叶小队在此被孤立。 此时,中队主力方面也拼死与周围之敌对抗,逐渐陷入劣势。最后仅能以刺刀白刃战退敌。联队炮分队在弹尽之后遭敌集中攻击全灭。此时,又见大龙华村方向起火,推测残留的河口小队也同样陷入苦战,或许已经全灭。不久天降暮色,中队主力对逼近之敌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齐射,敌死伤无数。但我部也蒙受巨大损害,三木小队长,户田军医,福冈,山本各分队长以下多数战死或负伤,时为20日21时。 等待大队救援已属无望,若继续在原地坚守只能坐等全灭。我残部趁日暮决死突入敌阵地,杀出一条血路,约20余名人员突围成功。21日凌晨3时被友军救援队收容。同样被围的稲叶小队也于21日3时被救援队收容。” “一方面,大龙华村残留的河口小队,本日13时遭到优势之敌再次袭击,第四分哨(第一分哨)被夺取。河口小队长指挥部下和道路建设署所属20余名支那人警备队员应战,同时命令建设队西松组卡车在羽尾军曹,小林伍长带领下强行突围,企图与中队主力,大队本部联络。20时,最后一部分弹药——西松组的工事用炸药数百根全部投尽,河口小队长命部下烧毁密码本,破坏电台,全体以白刃突入敌阵寻路突围。此举成功,突围后小队集结于小龙华东侧高地,21日1400辗转到达梁各庄大队本部”(『鳥取綜合聯隊史』472页)。 木曾队在21日午后被分割围歼的三处。增援的新田队被阻挡在大红门 此段记录了20日一天的战斗。可以得知木曾中队,是在20日下午至晚间被分割成3部分各自围歼,半数以上溃灭。歼灭战进行的同时,杨成武部成功地封锁了梁各庄至大龙华的道路,使救援队新田中队(约两小队兵力)无法接近。 杨成武的战斗详报也记录了此日的战斗过程。称日军8时的南方高地出击作战,是听到东方援军的枪炮声后“趁机突围”。从联队史记录中“梁各庄来援的大队被优势敌军阻挡,不见动静”一语判断,企图与来援部队接应的说法应是成立的。因为目的不是突围而是追歼残敌,所以木曾队主力并不是向东方(梁各庄方向)出击迎接援军,而是先向敌军退去的南方315高地发起攻击。之后在陷入苦战,又不见援军到达的情况下,才于午后派出稲叶小队向小龙华北高地方向(大龙华东北方)前进。此时的目应是企图接应援军到达。结果援军未到,木曾中队主力(一小队,和联队炮,机枪分队)与稲叶小队均抵抗到傍晚时分弹尽,最终被分割围歼。由此可见,真正的大龙华“歼灭战”并不是发生在20日凌晨夜袭,而是20日午后13时开始至20时30分的第二次攻击中。此时村内只有河口小队的一部分和筑路警备队20名,筑路人员若干。又没有重火器。当然抵挡不住八路军的长时间猛攻,以致弹尽后突围。 关于木曾第十二中队的损失,战斗详报称: “本战斗是小林联队上陆以来的最大激战,敌遗弃尸体达五百具以上,我军战死者五十二名,之外负伤者多数”。 以下是联队史列出的战死者名单,若细读可发现共记录了57名(全体58名,其中一名重复)。相差6名不会是记录错误。战斗详报中记录的肯定是52名。多出的5名应是战后按行政文件核实的最终结果,包括战伤死,和其他遗漏,失踪者。 三木伊和夫、山口照一,宮本明太郎、山崎秀雄、藤本邦雄、筑本政次郎、山本弘、福田磯、小林鹿蔵、見塚喜代松、田中権次郎、前田網太郎、奥平菊太郎、木村早太郎、上中鉄一、長田保治、 藤井勇、冲田富一、杉浦節雄、野津豊、中島辰治、中原惣平、三上大仙.藤本利夫、宮浦五郎、岡本政治、森脇唯雄、中村清、河合昇、岡本幸一、藤本竹治、森強、和田繁、中坪宗市、中島伝一、山本寿治、荒尾治助、岡本政晴、岸本熊蔵、有本亀造、西村敏夫、武田秀治、大川清吉、中本芳一、戸田正躬、今田新蔵、中本鶴一 RiA:岡垣義行、村下虎治、白滝豊、高井逸治、上木慶一、西坂綾太郎、尾崎清志、日詰安蔵、釜本政一、米田清市、中本鶴一 筑路警备队20人(满洲国守陵部队)和民工,筑路工事要员中的死亡数,战斗详报不会记录。从死亡名单中可看出,被“全歼”的是联队炮分队。但木曾中队长,稲叶小队长,河口小队长都无恙,死亡将校仅1名小队长和一名军医准尉。说明被围歼的半数以上日军突围成功。联队炮,重机枪在突围之际应落入八路军之手,大龙华村内装有重要文件的铁箱,也在稲叶小队突围时被遗弃。 以上联队史中的内容应是木曾中队的战斗记录,由于有时间,地点,和战果损伤的具体数据和明确的时间记录,此记录应是来自中队战斗详报的拔萃,资料源可信无疑。 五、西陵附近的战斗(5月20-24日,步兵第百四十联队战斗详报) 下面是远在涿县第百四十联队本部的战斗详报。联队史中称是“战斗详报”,从内容看像是“阵中日志”。内容主要记录的是前线部队的报告,和联队方面的部署,命令。内容也不是大龙华的战斗,而是20日午后联队对第三大队的救援过程,和21日至25日联队主力出动后对杨成武部进行的报复,扫讨作战。(西陵附近的战斗)。其中的大龙华方面的战斗情况汇报,对大龙华战斗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下面是具体内容: 20日白昼战斗,“敌为独立第一师杨成武,赵玉坤部约3000,邓华独立第六师1000。20 日凌晨用兵一部袭击大龙华,同时一部进入西陵地区,与我道路工事掩护队发生冲突”。20日15时,涿县联队本部接到第三大队的如下报告 “第一报: 大龙华警备队本日凌晨一时遭到优势之敌进攻,已将其击退。警备队以一部分反击出动中,详细情况不明。掩护道路工事的藤田队(第十中队的一小队,配机枪2挺,炮1门)在大陵附近与敌交战中”。 “第二报: 大队派新田中尉指挥的一队增援,企图进入大龙华村”。 “第三报: 新田增援队遭到正面之敌阻击,处于苦战中”。(在小龙华东厢蓝旗受阻) 以上是第三大队向联队本部的报告记录。从报告的时间序列判断,第一报至少在20日9时,木曾中队主力出击315高地后,第三报在应在向联队本部报告的午后15时前。可看到内海大队方面开始时并没有认识到此次战斗的重大性。派出的增援部队只是新田中队一部约两小队。对此在途中企图阻止日军增援的杨成武的部署,至少在两个营以上。新田队(新田二三郎中尉)是第三大队第十中队,其中的一小队称藤田队(藤田秋三少尉),在西陵掩护道路工事,此时也在与八路军对战中。内海大队长在接到救援任务新田队苦战的消息后,才向涿县本部求援。因为除了警备梁各庄的预备队第九中队外,内海大队长已没有任何其他可调用的兵力。 对此危机,小林长次联队长的处置也十分怠慢。在涿县联队本部作出反应的时间是20日 17时,发出《长作命第114号》, 制定了联队主力增援出动计划,但此时能紧急动用的兵力,只有驻保定(梁各庄南东约90公里)第二大队的步兵一小队,命此队“立即乘车赴梁各庄,进入第三大队长指挥下”。 在联队长组织其余部队增援的19时,又接到内海第三大队长的第四报 : “1.厢蓝旗新田队正面之敌逐渐增加达到两千,战斗日趋激烈。此敌一部经西陵北向梁各庄前进中。2.大队企图占领梁各庄西方250高地,阻止此敌前进”。 内海大队长的对策案,并不是救援案而是防御案,即利用手头最后的兵力(第九中队)企图阻止敌军向梁各庄的进攻。以预防后方兵力空虚的梁各庄陷落。可是小林联队长否认了此计划,命令第三大队继续向大龙华方面出击。 20日20时于涿县司令部下达的《长作命115号》内容如下: “1.西陵地区内之敌数量逐渐增加。2.联队欲歼灭此敌。3.第三大队努力继续展开攻击。4.第一大队长集结新城兵力(梁各庄东方约70公里)迅速支援梁各庄方面,协助第三大队作战。5.第二大队长组织以步兵一中队为基干的讨伐队,于21日早朝从姥村出发,攻击西陵南侧,北石楼附近之敌。6.木村中尉指挥军旗小队,通信班各一部,配装甲车小队,兵站自动车一部力争21日0730从涿县出发,余同此队乘车同行,向梁各庄前进”。 如此小林联队长连夜组织了讨伐队,集结了分散在涿县,新城,保定各地的联队所有兵力“总数为步兵五中队,机枪一中队半,联队炮一分队。野炮一小队,无线三分队” 连夜或次日开赴梁各庄,以图击败杨成武部队主力。但为时已晚,增援各部队陆续到达梁各庄的时间是21日白天,而大龙华歼灭战早已与20日晚间结束。 六、有关行李箱纷失的调查报告 防卫省档案中,还有一个6月24日,第百十师团长桑木崇明致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的《有关前渡金烧毁事故之件报告》,实际上就是杨成武,聂荣臻提到的缴获日军重要文件之案。只不过日军没有将此件作为军事情报的泄密案处理,而是作为财会管理过失,将“纷失现金,收据”之责任提交给财会监理部门处置。此文不仅记录了文件箱纷失的经纬,并且较详细地记录了大龙华战斗的过程。先看一下史料内容。 现金纷失报告 纷失前渡金事故报告书 1.被害日期及场所 时间: 昭和14年(1939)5月20日20时30分,场所:河北省易县大龙华警备队 2. 被害原因及状况: 昭和14年5月20日1时20分,第八路军约600名袭击大龙华警备队。中队长以下全员应战,约六小时后将敌击退于南方山地。中队长为歼灭退却之敌,于9时率部下两小队及全部重火器向南方山地出击,留下河口少尉指挥剩余人员在大龙华待机。 13时20分,一旦溃退之敌得到有力部队增援后,出动900余名再次袭击大龙华警备队,残余守备人员陷入苦战中,死伤不断增加,最终不得不撤退。此前16时,警备队在北方高地设置的第一分哨,遭到敌集中火力射击出现危机。河口少尉遂命令作为联络人员在队中的复分任官畑中军曹带领一分队急援分哨。到达第一分哨后畑中军曹指挥部队与进攻之敌对战约4小时。20时40分,弹药消耗殆尽,欲率部下返回警备队进行补充时,发现在大龙华的警备队已将重要文件烧毁后突围。此时可见来袭之敌已占据附近屋顶。为了通知梁各庄大队本部,畑中军曹等不得已夺路退回,于21日17时返回梁各庄大队本部。 3.被害金额为 金150圆79钱。收据5张,合计额面736圆47钱。 4.发现被害时机: 20日20时40分,在警备队北方高地战斗中的复分任官畑中军曹,从山上望见警备队房屋起火,附近屋顶被敌占据。预测到自己负责保管的现金及收据会被烧毁。退回到梁各庄本部时得知重要文件及一部分不能携带的行李,在河口小队长命令下已被自行烧毁处分。22日,委托赴大龙华村清扫战场的内海部队遗体收容队,寻找收藏现金及收据的中队长木曾少尉所有的金属制将校行李,但未能发现。25日,畑中复分任官再次与收容队同行调查,也未发现行李箱,遂确定纷失。 5.纷失事件处置结果 …按会计规则第135条,对会计检查院要求免责处置。斟酌当时状况,认定复分任官在任中对现金收据等其他证书保管方法妥当,所以免予处分[7]。 ?1?3八路军进入大龙华警备队部 5月21日 罗光达摄影 《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此调查报告不仅明确了将校行李的遗失过程,经纬,并且通过记录的时刻可以准确地再现战斗经过。得知大龙华战斗分为两次,第一次20日凌晨1时20分开始的夜袭,经六小时战斗后,将夜袭者“击退于南方山地”。真正苦战开始于同日午后1时20分开始的八路军第二次袭击,奉命留守的约一小队兵力,经过约7小时的抵抗后,弹尽援绝。河口小队长下令烧毁重要文件及破坏电台突围撤退。据点陷落时间是晚8时30分前后。 将校行李同样品示意,由军发放,装载于辎重车 为何重要的将校行李会被八路军缴获?因为这是一件轻装突围时带不走的大件(需要用辎重马车),又是轻易放火烧毁不了的铁箱。若河口小队长能开锁将其内容烧毁,或将现金等带出也并非无有可能。但从财会,保密制度上,破坏保密文件箱又是绝不允许的行为。估计撤退前,河口小队长已将电报密码本,作战关系重要文件等被烧毁,最后又烧毁房屋期望这支笨重的铁箱与火灾同归于尽,但最终铁箱战胜了火灾,使其成为杨成武部的战利品。 此件在处理完后,1939年8月11日,北支那方面军司令官杉山元又一次向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报告了方面军经理监察部门的调查结果(《方军经监第262号/出纳官吏保管金纷失之件报告》),认可了桑木师团长的处理方法。现金纷失事件的处理至此告终[8]。 日军为何没有追究重要文件纷失的责任?考虑此类下发到各中队管理的文件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作战机密。从杨成武回忆录的缴获目录看“有华北北方面军司令部頒发的《关于剿匪与警备的指針》、《使用特种器材 (毒气) 之参考》 和対我晋察冀根据地的 《一九三九年一、二、三期粛正作战概要》包括包在径済 、文化等方面侵略我国的指导条款,还有情报工作,伪政权的建设与利用以及日军一一〇师团司令部颁发的《対山区方面匪团封鎖计划》,等等”[9]。多属于一般的作战指导手册,规则,并不是像密码暗号,或有关作战计划,部队部署一类的机密。这也是此类文件装箱保管的理由、不是常用文件。 七、战果分析 从以上各种记录判断,八路军杨成武部的夜袭发生在20日凌晨1时20分。刚开始出其不意,作战顺利,能登上大龙华敌据点附近屋顶,封锁敌出动。但不久形势逆转,在一中队以上日军的兵力及重机枪,联队炮等重火器的反击下,夜袭终于失败,天明后不得已遗弃死伤者退向南方315高地方向。杨成武也称“晨,第一营部队撤出休息”[10],实际上是变相承认了此役的败北。若加上杨成武晦涩的“坦白”,现在至少日中双方有四种文献[11]可以交错证实20日凌晨第一次大龙华夜袭失败的事实。清扫战场的并不是杨成武部,确认战果为“敌遗尸80余,步枪20支,手榴弹50 ,步枪弹550发,我损害为下士官以下8名”的也是大龙华守备队。午前9时,木曾中队长率领两小队步兵和全部重火器(炮一门,重机枪一挺),对退到南方315高地之敌的出击,并不是杨成武称的“敌趁机突围” “逃窜”,而是乘胜追击。推测此次出击之举是在接到梁各庄大队本部将派第十中队(新田队)来援的消息后决定,意图与来援部队合击歼灭残敌。 从此时开始,战局才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木曾中队长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以为来袭之敌已被彻底击退,敌进攻计划已被全面挫败,实际不然。杨成武部按计划正在增兵中,并将约3000名重兵配置于大龙华,和小龙华附近山地。企图集中所有优势兵力再次出击,歼灭大龙华的木曾中队,并阻挡可能由梁各庄到达的内海大队援兵。 内海大队长也轻视了敌手的实力。以为来袭之敌已被挫败退却,并未重视大龙华方面的事态,仅派出了两个步兵小队援兵(约百名)以协助清扫残敌。木曾队的冒险出击,并分兵稲叶小队赴小龙华方面接应援军是木曾队长作战指挥中的最大失误。使本来全体兵员就不足200名的木曾队,更分为三支,两支被孤立于危险的野外。 八路军在与中队以上单位的日军作战时很难取胜,没有过歼灭战之例。但若将日军分割为小队单位,在以重兵包围后就能形成绝对优势。从平型关,雁宿崖等战例看,八路军取胜方法都是“持久包围战”,轻易不进行短兵肉搏。经数小时对峙枪战,使被包围日军弹药消耗殆尽后才突击歼敌。大龙华之战也不例外,出动约十倍之兵力,包围日军一小队,却要作战5-6小时才能将其击溃。。 结果315高地附近的木曾队本部,炮队,派到小龙华西北的稲叶小队,留驻大龙华村的河口小队等,被分割包围。从报告时间判断,八路军主力集结完毕,对日军开始包围攻击的时间在午后一时后。同时,从梁各庄来援的新田队的两小队,也被阻挡在厢蓝旗以东(八路军记载为大红门)。在此形势下,消耗战一直持续到晚间,终于木曾队被孤立的各部弹尽援绝,三个小队同时出现了危机,真正的歼灭战也由此而成。 在形势出现危机的午后17时,涿县联队本部才开始认识到事端重大,但易县附近又无可用部队。焦虑中小林联队长先通过“长作命第114号”命保定的第二大队派步兵一小队乘车赴梁各庄救急(道路约90公里)。夜20时以后又通过《长作命115号》从各地拼凑出5个步兵中队,一个半机枪中队,三门炮连夜赴梁各庄战场增援。但远水不救近火,此部队从百里外陆续集结于梁各庄的时间是21日昼间,大龙华歼灭战早已结束之后。杨成武记录战斗“至20时结束,20日晚和21日上午打扫战场,21日12时各部开始转移”[12]。八路军进入大龙华警备队部时的八路军摄影记者罗光达的照片,应摄影于打扫战场中的5月21日午前。 木曾队残部突围后被救援队“收容”的时间记录为21日凌晨3时,推测此时前来汇合的部队,是被阻挡在厢蓝旗附近的新田队或17时以后由梁各庄增加派遣的第九中队。从大龙华突围成功的河口小队残部到达梁各庄本部时间是21日14时, 而企图进入大龙华村失败后退出的畑中军曹(复分任官)辗转返回到梁各庄本部的时间记录为21日17时,说明21日整日,杨成武部队还在梁各庄与大龙华附近与敌增援部队周旋,大龙华至梁各庄间约20公里远的山地战场一带,还到处有八路军的出入,造成被冲散,或突围的大龙华木曾队残部的归队困难。日军记录中清扫大龙华村战场时间是22日。即大龙华村陷落36小时以后。当然此时的战场中除了日军遗体之外,不会剩下任何遗留品。 一方面也可知道此战斗并不像八路军杨成武描写的那么壮观,彻底。最后达到歼灭木曾中队的基本事实不假,但报告的日军死伤数四百名却不真。第三大队的兵力总数才不过700名,此数是杨成武从缴获日军文件核实的结果(《杨成武军事文选》45页)。20日一天真正进入战斗的只有木曾(第十二),新田(第十)两中队。受到歼灭性打击的也只是被分割围歼的木曾队约150名(此外还有约20名伪军,和部分筑路民工),其中死亡者52名(战后调查记录为57名)。可确认联队炮分队基本被全歼,其余各小队,都有部分残存者突围成功。死亡的小队长只有三木伊和夫(少尉)一名。中队长木曾恭平,小队长稲叶实[13],坚守大龙华村的河口龟之助小队长均突围成功,安全无恙。奉命率领西村组建设队卡车从大龙华突围的羽尻军曹和小林伍长,也没有出现在死亡者名单中,所以建设队的卡车突围组也获得成功。此类不彻底的歼灭战,在平型关小寨村,雁宿崖战场都可见。说明八路军阻挡敌突围的能力并不强。杨成武记录的被俘 “日军指导官穴田”,查第百四十联队的将校名单中并无此人。按杨成武说,是20名道路警备队(伪军)的“指挥”(顾问?)。笔者认为也不排除是担任筑路的建设署的民间人(军属的技师或建设会社西松组关系者)。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重武器中,能确定的只有木曾队配属的联队炮一分队(四一式山炮一门),和重机枪一分队(92式重机枪一挺)。推测日军方面的死伤总人数,以木曾队为主可达约120余名,若加上道路警备队的伪军和民间筑路人员,死伤可能接近150名。由于不见战斗详报,此数仅是一个推测的概数。担任救援队新田队两小队虽被阻挡,但没有出现太大损失。证据可见联队5月21日以后的战斗记录。21日后的西陵附近讨伐战(-25日)中, 5月25日以后塘湖镇,金坡镇扫荡中,遭到重创的第十二中队(木曾队)并没有再次出现,而第十中队(新田队)却又出现在这两次新战斗的战斗序列中(『鳥取綜合聯隊史』472-3页)。 杨成武称“歼灭木曾中队及西陵警备队,炮兵一小队,工兵爆破班270名”,逃出包围着只有“10余名”,此歼敌数270名,首先超过了的大龙华守军(一中队)的全体数字(推测全体不足180名),若只放走10余名,为何木曾中队长,稲叶小队长,河口小队长等主要干部都未死伤?显然不通逻辑。杨还称“大红门方面歼灭日军140名以上”此数不仅超过支援部队新田两小队(加配属重武器等推测约100名)的全体数,若新田队20日被歼灭,之后21日-25日战斗序列中出现的第十中队(新田队)又是从何处而来?除歼敌数外,杨成武记录的缴获战果中,山炮一门,轻机枪5挺,重机枪1挺,电台一架(已损坏),步枪80余支,重要文件数十册等,和实际比较接近,不会有悬殊差距。“我方伤亡”者共349名(包括赵支队13名)也应该是可信的数据[14]。 由于有杨成武的《大龙华战斗详报》(实际是报告),所以大龙华战斗的记录,并不像平型关大捷的多数口述的“回忆”一样离奇,基础情报记录的都比较准确。“歼敌”数和缴获武器和实际战果也仅有两,三倍之差,是笔者所见的八路军战果记录中最诚实的一份。遗憾的是此比较属实的仅少的史料,也没有人认真研究,只是利用于故事题材。多数人更感兴趣的也是更通俗的《血战大龙华》(杨成武回忆录)中的战斗情节。可有谁注意到,杨在战斗详报中记录的战果,被正式采录到《八路军军政杂志》(6月25日)的《捷讯彙报》(八路军战果统计)中时,歼敌数已增加到“五百余”,缴获步枪从80支增加到“一百三十余支”,轻重机枪均倍增,俘虏日军也从11名增到“中队长小队长以下十七名”[15]。可见·故事情节,会根随革命形势的需要不断发展。 最后在提供一个在华北地域与八路军作战的百十师团的数据作参考。包括小林联队(步兵第一四〇联队)等四个步兵联队在内的第百十师团(桑木崇明中将,约25000名)全体,自1938年7月至1939年10月14日,约15个月间的“2250回各种战斗”中死亡总数为“533名(内将校32名),战伤1327名(内将校60名)”[16]。从此统计也可看出,仅大龙华一战即歼灭400余名日军的说法不会是事实。 以上经过本研究的实证,可以澄清以下几个事实。 1.大龙华战斗分为5月20日凌晨1时至6日的小规模夜袭,和13时至20时的大规模歼灭战,救援阻击战的两个部分。前者并没有取得成功,八路军夜袭失利后撤出战斗。之后调动数千部队于午后将日军分割为三部(三个小队)围歼,是为大龙华战斗取胜原因。 2.大龙华战斗中重创的日军部队,是木曾中队的约150-180名(三个步兵小队,一挺重机枪,一门山炮)。战斗结果其部死伤超过百名(死亡57名),但包括木曾中队长,稲叶小队长,河口小队长等主要干部在内的一少部分突围成功。所以并不能称全歼,只是重创。 3.20日增援大龙华的新田中队的两小队,被杨成武的大部队阻挡在大红门附近,增援失败。但并没有受到重大损失。 注释: [1] 《聂荣臻回忆录》1984年,438页。 [2] 第35章《“名将之花”的凋谢》(《聂荣臻传》聂荣臻传编写组,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年). [3] 原载《新华日报/华北版》,本文引自《八路军军政杂志》1940年第3期9页。原文内容应来自杨成武供稿。 [4] 《杨成武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517页。 [5] 出征时编成表中为“新田二三郎”,文中出现时变成“新田平五郎”。 [6] 「第110師団状況報告」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0382700、6/26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7] 「前渡金焼失故の件報告」陸軍省-陸支普大日記-S15-12-233、(所蔵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8] 「北支那方面軍司令官 出納官吏保管金亡失に関する件」陸軍省-陸支普大日記-S14-11-201、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9] 《杨成武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 517页。 [10] 《杨成武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50页。 [11] 日军方面的三种记录为《步兵第140联队战斗详报》,师团的行李纷失报告记录(『前渡金焼失事故の件報告』),和当事者,第三机枪中队斋藤曹长的《兴亚从军记录》(称“5月19日第八路军…夜袭。战斗持续到天亮,终于将敌军击退” 胡卓然《敌后传奇 中日稀见史料对照下的红色抗日传奇》北京:西苑出版社2012年9月,133页)。 [12] 《杨成武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51页。 [13] 稲叶实不久于9月15日冀南西刘屯战斗中死亡。「歩兵第百四十聯隊史」『鳥取綜合聯隊史』鳥取綜合聯隊史刊行委員会, 1983年、484页。 [14] 杨成武《雁宿崖、黄土岭战斗详报》(1939年12月14日)《杨成武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51-52页。 [15] 晋察冀人民抗日斗争史编辑部编《晋察冀战报》1982年9月,32页。 [16] 「第110師団状況報告」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0382700、13/26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