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字是记载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无法准确记录和传承自己的文明成果,也就没有供后人阅读的民族发展史;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本质的特性,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复存在,那么这个民族将会被其他民族所同化甚至慢慢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遗失了母语的民族或者是在人类发展史中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谈其文化如何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终显空洞苍白。所以,侗文的推行工作和侗语的传承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 一、侗文推行的意义 侗族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实行民族团结、平等、自治的政策,为包括侗族在内的10多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民族文字,并出台了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文字的具体方案,侗族从此结束了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历史。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侗族的重视,对侗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实践中所作出的贡献的充分肯定,并明确了侗族在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侗文的推行促进民族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首先体现在文化上,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基本的传承方式是靠文字。文字乃民族之本质,文字与民族文化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当年日寇侵华时推行的奴化政策之一就是在沦陷区实行日语教学,旨在从民族文字的根基摧毁华夏文化、灭亡中华民族。文化的没落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衰落,文字的消逝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亡。今年是侗文创制60周年,侗族从没有文字到文字的创制,这本身就是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首先,侗文的创制加快了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侗族人民能够用自己的文字准确地传递和记录本民族人民的意愿和生活生产中积累的智慧,加快了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其次,侗文的创制在侗文化与汉文化甚至世界文化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外界想了解侗族的人们有了民族文字这个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让侗族走向世界有了更具生命力的文化载体和更有效果的宣传手段。 侗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侗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国家就倡导民族平等与团结,特别是进入21世纪,建设和谐社会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而和谐社会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和谐发展,国家“十一五文化纲领”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也列入其中,民族地区实行了双语教学,少数民族文字进入了真正的普及时代。所以,今天侗文的推行有了政策环境的大力支持和保障,侗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迎来了大好时机。政治的保障、文化的搭台,将大大加快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缩短历史造成的汉侗民族之间的差距,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发展。 侗文的推行克服了侗族文化口头传承的局限性。在千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侗族人们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信息,用说唱的方式表情达意,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载体——侗歌和款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文化资源的世界共享趋势,随着现代信息的高速发达,侗语的局限性不断显现出来,一是具有时间的局限性;二是具有空间的局限性。比如,过去老祖宗编唱的侗歌款词,当今的侗族后代大都觉得深奥难懂;同时,语言单靠口头来传播,大大受到空间的限制。侗文的推行让侗族文化利用现代信息手段进行传播成为可能,这不但便于侗族地区内部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为外界对侗族文化进行研究提供了原始的材料。克服了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也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外引内联的合作通道,通过电视、网络,侗族地区与先进发达地区的距离将不再遥远。 二、经济的发展状况对侗文的推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侗文的推行在三江已有20多年的时间,党委、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一项工作,然而,据了解,目前三江会侗文的人数并不多,还远远未达到全民普及侗文的目标。总结20年来的经验,制约侗文推行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落后。首先我们从教育这个最直接的传承方式来看问题所在。三江是个国家级贫困县,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我们一直在扶贫攻坚,摆脱贫困,解决群众衣、食、住、行这些最根本的生存问题,当然,文化教育我们也并不放松,“普九攻坚”“两基建设”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但是,经济基础的雄厚或薄弱,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越发达教育体系就越完善,教育设施就越齐全,师资就越充足。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在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下,如果没有经济作基础,文化事业的发展举步艰难。在市场主体的指导下,侗文的市场价值还没有更好地开发出来或者更直接地体现在人们面前,侗族地区广大农民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所在,所以,学习侗文的人仅限于民族工作者、民族文化爱好者和歌师歌手等一些特定的对象。可以说,侗文的推行没有群众基础,没有广大的农村作为文化培育的土壤,这是制约侗文发展的最大瓶颈。经济落后,文化就落后,经济发达,文化就相应的繁荣,所以,经济的发展是三江乃至整个侗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基础。 三、侗语传承的现状及引起的思考 社会发展进步,人类需要共同的语言,以便于交流和互通信息,由于文化的融合加快,侗语的传承也面临着冲击与挑战。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侗族群众进城打工或者进城安居,他们的后代已不会讲侗话或者是不爱讲侗话了。许多青少年虽是侗族,但却听不懂侗话。虽然,侗族地区的广大农村还是以侗语为主要交流工具,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如果我们对侗语的传承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试想,几十年、几百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在红砖白墙的城市之间,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的母语?侗语的传承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既然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化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那么,侗文的推行和侗语的传承将决定着侗族的存亡,面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冲击,侗族文化的发展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作为本民族的文化工作者,更应该承担起这项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