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害死了忠臣,但我仍是正宗的君子

http://www.newdu.com 2018-09-12 大梁如姬 newdu 参加讨论

    在西汉历史上,有对著名的撕X死敌,他们是晁错和袁盎。这俩人虽没达到不共戴天的地步,但基本上也能做到不同席——有袁盎的地方,晁错不会进去,有晁错的地方,袁盎就不会坐下。俩人因为什么原因交恶,史书没有记载,但从晁错的人际交往和行事作风上,我们可想而知。


     


     


     


    


     


    (袁盎像,抽象是抽象了点,没办法,找不到影视剧形象)


     


     


     


    


    (《汉武大帝》中晁错和汉景帝,是不是感觉还不如抽象的袁盎?)


     


    晁错出生在刘邦时代,早年喜欢法律,学了法学专业,因为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推荐当了官。当官期间,朝廷又派人去向儒学大师伏生取经进修,晁错被选中,于是获得了硕士双学位,被汉文帝指派当了太子刘启的管家兼老师。


     


    晁错的性格成分:耿直、严肃、苛刻、笑不出来;行事作风:独断专行,两手都抓,两手都要硬,主张一潭水必须清澈见底。


     


    袁盎出生大概也在刘邦时代,跟学者型人才的晁错相比,袁盎没那么高的学历。他爹曾经是个强盗,后来举家搬迁,袁盎家才得到洗白。到汉文帝的时代,经过亲哥袁哙的举荐,袁盎也混入了官场。


     


    袁盎性格成分:耿直、宽容、讲原则。行事作风:劝人善良,爱交朋友,主张水至清则无鱼。


     


    就这样,天南地北的两个人因为都在朝廷当官,于是知道了彼此大名。


     


     


     


    


     


    按理说,袁盎和晁错性格里有很相似的成分,俩人都耿直,看不惯人间一切不平事,是可以做朋友的。晁错的着眼点在国家大政方针,而袁盎的关注点多在于皇帝、权贵们的私人品德上,一个给国家扬帆指引,一个给君王上思想品德、行为准则课,可以说都是国家栋梁。


     


    可问题就在这儿,俩人不仅没能成为好友,反而还是死对头。


     


    最后,袁盎还成了晁错终结者,把晁错送给了阎王。


     


     


    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上演过这一幕,曾经的太子老师、现任的御史大夫、一门心思报国的晁错被他忠心报效的汉景帝骗到宫外冤杀,执行的还是残酷的腰斩。


     


     


    


     


    晁错被杀的最直接原因,是被袁盎谗言。俗话说,岂止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于是看客们义愤填膺,晁错如此忠心耿耿,死前都还在为国家考虑,这样的人被陷害冤杀,袁盎是魔鬼吗?


     


    但奇就奇在这儿,袁盎不仅不是魔鬼,还是个典型的正人君子。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陷害忠良的人,在大家非黑即白的是非观里,怎么能跟君子挂钩?


     


    我有一位群友,说到晁错就扼腕叹息,提起袁盎便咬牙切齿,火爆脾气恨不能亲自上阵给袁盎几刀,好为冤死的晁错报仇雪恨。甭管怎么跟他说这其中的是是非非,他认可的只有非黑即白。


     


    好吧,让我们捋一捋大汉朋友圈,看看袁盎和晁错到底孰是孰非。


     


    当时的大汉名臣有很多,而晁错不止和袁盎不对付,朝廷里的其他官员,就没有一个他瞧得上眼的人。俗话说,傻逼是互相的,没理由你觉得我傻逼,而我觉得你牛逼。于是you don’t bird me,I don’t bird you,大家形成了正常的鄙视链。情况是这样的:晁错一个人鄙视全局,反方则有上一任丞相周勃、现任丞相申屠嘉,下一任丞相陶青,下下任丞相窦婴,以及所有三公九卿类官员。


     


     


    


     


    如果一个人讨厌你,可以说是对方的问题,如果三个人讨厌你,也许他们三人结党,但除了皇帝,所有人都讨厌你,很显然,问题出在晁错身上了。


     


    晁错读了很多书,有满肚子的想法,遇到什么问题就给皇帝写一篇论文,针对时事热点等问题深度剖析,很得新上任的汉景帝喜欢。自此以后,晁错和汉景帝抛开公卿百官的大群,经常小窗私戳,俩人动不动就关在房间里密聊,一聊完,第二天朝中就有新政策出台。让其他公卿极度无所适从。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明白了,原来大家之所以不喜欢晁错,完全是因为嫉妒啊,说明那帮人也不是什么耿直boy嘛。可事实上,人类的文明史,无非就是人与人的交往史,这其中包括礼仪、秩序、道德等多方面,晁错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偏离正常职场轨道了。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晁错的独断专行,完全抹灭其他大臣的存在感,别人能开心么?换句话说,大家都比晁错资历老,也不见得比他见识少,皇帝独独宠他一个人,国家法令也不按正常程序走,丞相、副相、各类委员等人集体失去了发言权,全由晁错一个人上蹿下跳,其他人能没点意见吗?


     


    你是公司的老员工,可新来的员工不仅空降过来,职位还不比你低,天天和领导说要改革,公司的这里不行、那位有问题……这就不是真心做事,而是做人有问题了。


     


    也许还是有人说,晁错不管怎么做,都是在为大汉这家上市公司考虑啊,其他人就因为没得到重视而不满,不是小人是什么?


     


     


     


    


     


    其他人还真不是小人。


     


    首先说说丞相申屠嘉。申屠嘉早年跟着刘邦打天下,虽然没有韩信、张良、萧何等汉初三杰这类人名气响,但也是位革命老战士了。申屠嘉不仅公正耿直,从来不在家里接受私事拜访,且对待维护皇权、纠正皇帝错误行为非常上心。汉文帝宠幸邓通,不仅赏赐无度,还让他私自印钞票,导致民间通行的货币大乱,市面上通货膨胀,邓通本人也变得比较傲慢。申屠嘉知道皇帝肯定包庇宠臣,于是打算来个先斩后奏,杀了邓通,不过,被皇帝制止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申屠嘉是个公正耿直,品德高尚的人,可以说是一锤定音。


     


    再看窦婴,窦婴的事迹比较著名,虽是电视剧中经常出反派的外戚集团,却敢公开反对自家窦老太太扰乱皇位继承人、想立小儿子的做法,是典型的名臣名士。窦婴后来死于保护朋友,也是个能为好友两肋插刀的人物,能是小人吗?


     


    再看袁盎,袁盎的故事说起来太多,首先他是个成人之美的君子。


     


    袁盎早年在吴国混仕途时,手下有个小吏和丫鬟偷偷好上了,丫鬟在当时就是袁盎的私有财产,你们偷偷搞在一起,瞒着主人,总是不好的吧?不过,这事儿袁盎其实早就知情,但一直装作不知道,对小吏的态度也依然如初。在他心里,年轻人还能心动,在工作之余谈个恋爱,是极好的生活方式,他在心里为他们高兴,就等着什么时候小伙子来找自己提亲呢。


     


    没等来提亲,先有个人跟小吏说,主人发现你的破事了,你还不赶紧卷铺盖溜走。于是小吏吓得撒丫子跑路,袁盎知道后,带上丫鬟,赶着马车拼命在后面追,追到以后就把丫鬟亲自指给了小吏,送了祝福,又邀请小吏继续给自己管事。是不是够温暖人心的?


     


    其次,袁盎还是个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他所劝谏的人,上至皇帝、宠妃、诸侯王,下至宠臣宦官,就没有他不敢指指点点的人。汉文帝、慎夫人、淮南王刘长、梁王刘武,只要谁做得不对,都被他指着脊梁骨批评过。(这些故事较为著名,不复赘述,请自行百度。)


     


    这样的人,即使不是公正耿直的包大人,也是个伟光正的贤者吧!唐朝名相李德裕评价说,袁盎、汲黯,皆豪侠者也。可见,袁盎的历史评价向来是正面人物。


     


    那么,袁盎这位经常成人之美的耿直boy,为什么要杀没有私心的晁错呢?


     


    说到底,还是怪晁错自己喜欢惹事。汉景帝时,天下诸侯王蠢蠢欲动,有的土地面积大得离谱,有的富得流油,晁错从全面考虑,建议汉景帝削藩,保住中央稳定发展。这项主张正中景帝下怀,于是强行下达削藩令。没多久,汉朝就爆发了著名的七国之乱,景帝慌得一比,赶紧找晁错想法子,全权任用晁错行事。


     


     


     


     


     


     


    


     


     


    而晁错这会儿不仅不计划怎么平定叛乱,第一反应竟然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指挥手下狠抓袁盎的错漏点,想先把他杀了。公报私仇也忒不是时候了。


     


    晁错的着眼点在于当初袁盎曾在吴国当过官,当时他多次给朝廷打报告说吴王不会反,现在吴王反了,说明袁盎肯定收了很多吴王的好处。这计划最终被手下人劝阻了,但由于袁盎品德好,人格魅力不错,消息很快就走到了他耳朵里。


     


    这下,你不仁我不义,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毕竟,晁错在朝堂里可是万人唾弃。


     


    晁错所谓的藩王问题,其实大家不是看不到,而是没有更好的办法,不敢强来而已。早在汉文帝时期,大才子贾谊就看出藩王过大的矛盾,贾谊主张削藩,并提出了后代主父偃任用的“推恩令”,但汉文帝考虑到时机问题,只简单地削了齐国,并没有做更大动作。而晁错在没有任何对策的情况下就强行大力削藩,显然欠缺妥当。


     


    于是,袁盎打算假借七国之乱“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借刀杀人。袁盎联合同样鄙视晁错的窦婴,俩人一起去见汉景帝,陈述七国之所以叛乱,都是晁错搞起来的呀,只要把晁错推出去杀了,七国自然没了名义,不是罢兵认错,就是没了正义旗号,怎么着也划算。


     


     


    


    (图片来自网络,画风萌萌哒)


     


    破鼓万人捶,袁盎提议的十天后,新上任的丞相陶青、京师卫戍司令陈嘉、最高法院院长张欧几个人又写联名状纸,要求把晁错灭三族。


     


    别的不说,光看张欧,就很能看出问题了。张欧虽然是大汉最高法院院长,专门主管刑法,但他为人很友好,不愿意惩处别人,只要报上来的案子,他能退就退,不能退的也会为犯人哭一哭,可以说很得先秦君子遗传。就这样一位怜悯苍生的人也力劝杀死晁错,可见晁错日常就是个行走的万人嫌了。


     


    众怒之下,汉景帝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弃车保帅,也就有了晁错被诱骗入朝,死于腰斩的惨案了。


     


    据记载,汉景帝派人召晁错进宫讨论大事,晁错完全不知情,以为又要调动他高智商的大脑为国家出谋划策,为了祖国,他是上刀山,下油锅都不惧怕的。晁错穿好朝服就跟着人走,结果走到半路,就被拖出去施行了腰斩,死前都不知道到底是为了啥。


     


    早就袁盎私聊汉景帝的那一刻,晁错就如丢了拐杖的瞎子,寸步难行了。


     


    晁错的死,其实更多是他自身的原因,一如他爹就曾说:“你办事全在削弱刘家自己人,以疏间亲,剥夺权贵们的利益,让大家都怨恨你,你这不是找死吗?”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譬如汉景帝为啥选择抛弃他,当时朝中政局如何,又可以脑洞出一篇万字长文,我们就不多扯了。


     


    古语说,变法乱常,不死则亡,前后商鞅,后有晁错,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学法学出身的晁错,性格偏阴冷,对人冷酷,不近人情,心狠手辣,最终落得穿着朝服冤死的下场,是不是也可以大声地说一句老掉牙的名言——性格决定命运?


     


     


     


     


     


     


    


     


    而那些害死忠臣晁错的人,都没有钉入历史耻辱柱,他们大多还是地地道道的君子。


     


     


    大梁如姬/文


    原创首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