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叶小鸾:历史上最短命的才女

http://www.newdu.com 2018-09-1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一门四秀的叶家
    在我所知道的所有历史才女中,原以为民国为情所困的石评梅生命最为短促,只在世上生活了二十六年,后来发现钱塘的苏小小比她的年龄还小,十九岁时香消玉殒,离开了人世。没想到,还有比苏小小年龄更小的才女叶小鸾,年仅十六岁就去世了,她们在诗一样的年华,花一般的岁月,梦一般的青春中,无声无息地走了,走了!实在让人仰天长啸、扼腕叹息!
    叶小鸾字琼章,明末吴江(今属江苏)人,才貌双全的奇女子。母亲沈宜修,姐姐叶纨纨、叶小纨都是著名女诗人、女作家,号曰“一门四秀”。父亲叶绍袁,天启进士,工部主事,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因不愿为官便弃职归田。
    叶小鸾不仅诗文出色,而且善围棋及琴和绘画,她的画我在网上浏览过,所作山水及落花飞碟,栩栩如生,韵味十足,真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才女,留有作品《返生香》。
    只可惜,她在十六岁时,也是即将出嫁的前五天,居然离开了人世。
    
    (二)三岁,口授《万首唐人绝句》
    小鸾为沈宜修的第三个女儿,那时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刚出生时,沈宜修念及家贫乏乳也想到娘家嫂子张倩倩子女俱亡,快到半岁时,就准备将小鸾送予哥嫂抚养。
    张倩倩姿性聪慧,风度潇洒,将小鸾带回家后爱若掌上明珠。养父沈自徵回忆:汝生六月,襁褓而来,眉目如画,宛然玉人。
    小鸾灵慧早熟,工于诗律。三岁时,口授《万首唐人绝句》及《花间》《草堂》诸词,皆朗然成诵,终卷不漏一字。四岁,能诵《离骚》,不数遍即能了了。张氏曾对沈氏言:“是儿灵慧,日后当齐班、蔡。”
    一个寒夜无聊之时,一家人拥被而坐,舅舅和舅妈命诵《二南》以解颐,叶小鸾面向夫妇二人,像一个对答如流的机器人一样,张嘴就来,琅琅而诵。令夫妇二人相视而笑,惊讶不已,小鸾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舅妈张倩倩是小鸾童年教育的启蒙者,对小鸾往后才智的发挥有着深远的影响。
    天启五年(1625),叶绍袁中进士,举家欢庆,叶家准备借此机会,把小女儿叶小鸾接回叶家。十一月,叶小鸾正式离开舅妈家。
    回到家里,小鸾像突然记起了什么一样,扛着锄头向院子外跑去。跑到附近找来了一株腊梅树苗,在疏香阁前的院子中挖了个坑,亲手种下,以不忘舅父母的养育恩德。(据说这株腊梅,历四百年的风霜雪雨,依然老树虬枝,在寒风中吐蕊开放,成为午梦堂仅存的遗物)。
    叶家人对梅花喜爱尤甚,午梦堂中种了许多梅花,可惜毁坏严重,今存无几。沈宜修有百首梅花绝句传世,其女儿也都有许多吟咏梅花的诗作,叶小鸾也是如此,有十首梅花诗。比如 :堪笑西园桃李花,强将脂粉媚春华。疏香独对枝梢月,深院朦胧瘦影斜。此诗以桃李同梅花相比照,一褒一贬,刻画了梅花不慕繁华的情致,也是她对自己的真实写照。
    
    (三)十岁能填词歌赋
    回家不久,一天傍晚,全家人坐在堂前看月色,月华初上,清冷的月光照着院中的疏枝密叶,影影绰绰,风竹萧萧,景色如画,母亲沈宜修触景生情,随口吟出“桂寒清露湿”,下句是什么呢,母亲还在沉思,一旁的小鸾即接口道:“枫冷乱红凋”,说完问母亲,妈,这句合适不?
    母亲大喜过望,一把将女儿抱进怀里说,太好了,太好了!并“叭叭”地亲吻女儿的额头。小鸾的诗才和当年的才女薛涛不相上下,薛涛八岁时,父亲吟出一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立即对出了下一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之后,沈宜修对小女儿愈发怜爱,勤加指导,亲自深谈。
    小鸾不知道,自己走后,舅妈张倩倩如失去了一件珍贵的宝物,整天以泪洗面,失魂落魄,郁抑不堪。再加上她没有为沈家留得一男半女,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观念里,可以说,张倩倩在沈家没有任何地位。唯一相伴的、钟爱近十年的养女小鸾又离开了她,思来想去,她一病不起,两年后张倩倩34岁便结束了愁病缠身的一生。
    俗话说,生者功劳虽不浅,养者恩惠大如天,十二岁的小鸾也深知这一点。得知养母去世了,她十分伤心和悲痛,想看养母最后一眼,也没有机会,因全家跟随父亲在外地。后来,回到家时,她第一时间跑到舅妈的坟前痛哭流涕,抱着墓碑作诗一首,以表达对养母的深切思念:
    十载恩难报,重泉哭不闻。
    年年春草色,肠断一孤坟。
    小鸾十二岁时便能赋诗填词,且看《春日晓妆》:“揽镜晓风清,双蛾岂画成。簪花初欲罢,柳下正莺声。”一家人都说小鸾“貌若王嫱,才若易安”。十四岁后,还攻书、画、琴、棋,像当年的苏小小一样,多才多艺,很快成为一位远近闻名的才女。她的文学作品很多,著有《返生香》,散文的造诣也很高,女诗人黄媛说她:“诗则与古人相上下,字字叙其愁,章章浣其天趣,成风散雨,出口入心虽唐宋名人亦当避席。”
    小鸾天生丽质,蛾眉水眼,桃口柳腰,和民国美女林徽因不相上下,父亲说她有绝世之美,她却颓然道:“倾国之色,何所取贵,父亲何必加之于儿?”。一日清晨,小鸾未及梳妆便向母亲请安,沈氏见她妖娆妩媚、风神韵致,不禁戏言道:“儿嗔人赞汝色美,今淡妆乱发尚且如此,真所谓笑笑生芳、步步移艳矣!我见犹怜,未知画眉人道汝何如?”对于自己的美,小鸾十分低调,对母亲的夸赞,仅仅一笑而过。
    
    (四)十六岁,临嫁而卒,给后人留下100多首诗
    十六岁的小鸾,身材修长,蜂腰细眉,出落得如一朵清纯的莲花。作为一个美貌的才女,追求她的男子也是比较多的。其中有一个不错的家庭,河南布政使张鲁唯,其长子张立平(长小鸾一岁)前来求婚小鸾,叶绍袁欣然应许。张立平也是一位文化之人,知书达理,才学相当,可谓门当户对、天作之合。婚事很快定了下来,因父亲弃官在家,收入有限,难办嫁妆,父母不胜惆怅。小鸾说:“荆钗布裙,贫士之常,父亲何自苦为?”如此善解人意的女子,解开父亲的忧愁。
    可是,自从小鸾进入青春期,懂得人间情爱以来,她目睹太多左邻右舍的婚姻悲剧。尤其是自己的亲人,舅妈张倩倩,因自己没有孩子,受到家人的歧视。大姐纨纨不满周岁时,就由父母作主许配袁若思的第三个儿子袁崧。婚后七年,叶纨纨日日以泪洗面、愁城满腹,婚姻失败,返回娘家暂住。渐入青春的小鸾深感婚姻不能自主、命运难以把握,在压抑与痛苦中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与迷惘,她开朗的性格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接踵而来的变故,让小鸾敏感的心灵不堪重负,婚期一天天临近时,她却一病不起,小鸾对父母说,我有病在身,把婚期推一下吧,等病好了再说。父母以为女儿是找借口,不想同意这门婚事,母亲摇头劝说,日子订了,不能改的。父亲叹息着说,坚持一下,说不定出嫁时,病就好了。
    
    男方听说小鸾想更改婚期,怕她夜长梦多,坚决不同意。本来就对婚姻有些恐惧和害怕的小鸾心生绝望,捂着被子大哭一场,病情因此加重。凄风呼号,鸦声长哭,在临嫁前五日,年仅十六岁的叶小鸾突然去世了,七日入棺,阴魂不散,举体轻盈。其姐叶纨纨看见小妹如此留恋人间,舍不得亲人,继而悲痛不已,滴水不沾,旧病复发,不久也去世了,对叶家来说,真是祸不单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