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北大漢簡《蒼頡篇》簡2“青北”或為“青丘”小考

http://www.newdu.com 2018-09-26 武汉大学简帛网 許文獻 参加讨论
(臺中教育大學) 
    

    北大漢簡《蒼頡篇》簡2或見一詞,其字形為:
    
    原整理者將此四字隸定為「馮奕青北」,並以為「馮」、「奕」二字有「盛、大」之意,「青」則釋為東方色,「北」為方名;[1]張存良先生據英藏本異文與北大簡「脊」、「青」訛混之例,將簡文「青北」改釋讀為「脊背」;[2]王寧先生將此四字隸作「馮奕脊北」,並將「馮」訓作「依」,「奕」則釋讀為「掖」,訓作「扶」,另又疑「馮奕」若讀為「扶掖」,或即古代神話傳說中之河伯「馮夷」。[3]
    就字形而言,簡文此四字確實可逕隸作「馮奕青北」,但其義訓為何,卻是令人費解。上引張存良先生已指出「青北」不可義訓,其說是矣,再者,「馮」、「奕」二字若解作「盛、大」,二字以類相從,雖然符合《蒼頡篇》體例,但無法與「青北」、「脊背」或「脊北」等詞在意義上作聯繫;而王寧先生將「馮奕」釋作「憑依扶助」或「馮夷」之意,前者與「脊背」之語義似可相依,但卻與簡文上下文所云「賓勦向尚」、「係孫襃俗」等句之語義稍隔,至於河伯「馮夷」義亦然,其在簡文此處更是不好解釋該詞與「青北」、「脊背」、「脊北」、「賓勦向尚」、「係孫襃俗」等字句之關係。因此,簡文此句似仍有諸多想像空間。
    北大簡此「北」字,英藏本作「背」,「背」字本从北得聲,此二字之異文關係殆無可疑,而張存良先生將簡文原釋之「青北」,改釋讀為「脊背」,有其一定之理據,且有英藏本為證,然而,「脊背」一詞古文字與秦漢以前古籍文獻罕見其例,且簡1云古代君王桀紂之行為,簡2「係孫襃俗」前則似云德化之事,雖然簡2末句已有言及身體之內容,但以《蒼頡篇》以類相從之體例而言,在「係孫襃俗」前插入「脊背」一詞,似乎有些突兀,因此,本文擬嘗試再提出另一不成熟之想法,謹供此簡釋讀之參考。
    在考量字形發展、古籍文獻與《蒼頡篇》體例等因素下,竊疑簡文此所謂「馮奕青北」,指的就是《吳越春秋》中所載大禹娶女「成家成室,我造彼昌」之傳說故事。茲試論如下:
    據學者之研究,「丘」字自春秋金文開始,其上部即有訛近「北」形之傾向,[4]此可參考以下所列之字形比較表:
    
    甲骨文「北」字从二人相背之形,多數以《合集》27897例之相類字形為主,且有不少異寫字形,但在此時期,「北」、「丘」二字在字形或寫法上仍是差異甚鉅,訛混之可能性不高,而至遲在戰國以下,此二字之上部形構,其寫法即趨於類化,此即上引學者所云「丘」形上部訛近「北」形之情況。此中又有幾個觀察之重點,首先,「丘」字之下橫畫,或有可能省去或併筆,而更近於「北」形,如上表所列之《璽彙》1476與包山簡237等例,即具有此字形特徵,代表「丘」、「北」二字有形近訛混之可能,此其一也;另外,秦漢與西漢早期部分文字仍保有「丘」、「北」二形訛近之寫法,如上表所列里耶秦簡、睡虎地秦簡與馬王堆帛書等例,即屬此等類例,而同批簡簡4之「丘」字更是如此,此其二也;又「丘」、「北」二字上古音本就俱屬之部,有相通之可能,亦不違背本章之用韻體例。
    因此,不排除其底本為秦本之北大漢簡《蒼頡篇》,簡2所見「北」字,或即「丘」字之抄訛,甚至有可能在秦末或漢初,就已將「丘」字訛抄為「北」,當然,也有可能是為了避免與簡4「丘」字重複,編者以形音俱近之「北」字代之,以致簡文此句無法通讀。如此一來,簡文所謂「青北」,應本為「青丘」,即傳說中的海外國名,古注曾有云「青北」應作「青丘」,此尤為「青丘」有可能訛作「青北」之力證,例如:《呂氏春秋˙知度》:「禹曰:『若何而治青北,化九陽、奇怪之所際。』」高誘注:「皆四夷之遠國。」陳奇猷校釋:「孫詒讓曰:『『青北』當作『青丠』,『奇怪』當作『奇肱』……』孫説是也。《淮南子˙時則訓》:『東至青丘,樹木之野』,又《本經訓》:『堯乃使羿繳大風於青丘之津』,皆可為證。」又《呂氏春秋˙求人》:「禹東至榑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鳥谷、青丘之鄉,黑齒之國。」再如《山海經˙海外東經》:「朝陽之谷……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郝懿行疏引服虔曰:「青丘國,在海東三百里。」而值得留意的是,「青丘」一地不只與大禹有關,且有出九尾狐之傳說,例如:《逸周書・王會解》:「青丘狐九尾」,又如《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䨼。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吾人所熟知之「禹娶塗山女」一事,例如:《呂氏春秋・季夏紀・音初》:「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于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又如《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疑承《呂氏春秋》之佚文:「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明矣哉!』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再如《樂府詩集‧雜歌謠辭‧塗山歌》引《吳越春秋》:「《吳越春秋》曰:『禹年三十未娶,行塗山,恐時暮失嗣,辭云:『吾之娶也,必有應也。』乃有白狐九尾造於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九尾者,王之證也。』於是塗山之人歌之。禹因娶塗山,謂之女嬌。」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于家室,我都攸昌。天人之際,於茲則行,明矣哉!』」內容大同小異,知「塗山」與「青丘」似仍有一定關係,雖然其是否為同一地,尚難確認,不過,禹與塗山之事蹟,倒是多有「光大或開啟盛業」之正面涵義,此適正與簡文上文原整理者所釋「馮奕」之盛大義相呼應,此除了上引《吳越春秋》所引先秦「塗山歌」外,又可參《史記˙龜策列傳》:「太史公曰:自古聖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卜順故殷興,百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當然,上引《吳越春秋》提到「服」,也令人不得不懷疑其與簡文上文之「賓勦向尚」是否有一定程度之關聯,主因「賓」字本可訓「服」,但非「勞務」,而是「服從或崇尚(上天旨意)」,其如《爾雅‧釋詁》:「賓,服也。」郭璞注:「謂喜而服從」,至於「勦」亦本同「巢」,如《字彙補》:「勦,同巢」,「巢」又可訓作「住所」,或猶《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在此可引申為建立家業,故其所謂「賓勦向尚」,殆指「服從或崇尚(上天旨意)以成家」之意,或即《吳越春秋》中引先秦「塗山歌」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甚至簡文所云「向尚」亦可與下文「馮亦」之正面語義緊密相接,合乎《蒼頡篇》以類相從之體例原則,另外,以禹聖王之地位,其成家興旺,也必然會有簡文下句所云「係孫襃俗」之美事,故總而言之,從簡1、簡2到「係孫襃俗」此句,皆言古代先王之事,此與古文字資料起首多言先王事蹟之段落結構相類,如大盂鼎或楚帛書等,例多不煩贅舉,而《蒼頡篇》此段原文可能就是「賓勦向尚,馮奕青丘,係孫襃俗」,也許指的就是《吳越春秋》所云大禹娶女成家興旺之事,「青丘」在此有借代大禹事蹟以呼應簡1首句「寬惠善志」之意,並作為桀、紂、幽王等負面教材之對照。
    而此亦可證北大漢簡《蒼頡篇》之底本可能更早,甚至是秦本,至於英藏本「脊背」反而有可能是「訛之又訛」或編者有意為之之異文,畢竟英藏本已經不是以秦本為底本了。
    
[1]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頁72。
    [2] 張存良:〈《蒼頡篇》研讀獻芹(四)〉,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397,2015年12月18日,檢索日期:2018年8月30日。
    [3] 王寧:〈北大漢簡《蒼頡篇》讀札(上)〉,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744,2016年2月22日,檢索日期:2018年9月20日。
    [4]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第1版),頁35;黃德寛:《古文字譜系疏證》(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5月第1版),頁77。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為2018年9月26日15:17。)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