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为何清朝对边疆的控制范围和力度是古代王朝中最强的

http://www.newdu.com 2018-09-27 地球知识局综合 newdu 参加讨论

    原题:原来清朝对边疆的控制范围和力度都这么强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NO.689-清朝边疆治理


    作者:柳丁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回顾中国历史,有一条始终不变的矛盾主线,就是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对抗。


    


     


    都不是吃素的


    中央之国曾经有过“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的赫赫武功,也曾有过“永嘉之乱”、“靖康之耻”、“崖山海战”的惨烈回忆。直到明朝,还爆发了“土木堡之变”,北虏与南倭并列,始终是威胁明朝外部安全的重大问题。


    但是到了清朝,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草原威胁仿佛突然消失沉寂了,这是为什么呢?


     


    


     


     


    农耕帝国与游牧部落的永恒对抗


     


    大约在80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开始加速不断北移,向亚欧大陆板块碰撞、挤压,逐渐形成了青藏高原,是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从此大山两边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青藏高原的隆起,同时压迫抬高了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造成了我国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地貌,同时也破坏了我国北回归线附近的大气环流和气压带,出现了与北半球其他低纬度地区截然不同的环流形势,进一步加强了夏季东南季风的势力。


    因青藏高原的存在


    令华南和北印度在同纬度比较下是那么的湿润


     


    


     


    然而东南季风不能无限深入大陆腹地,因此以400mm降水线为界,东亚大陆形成了干湿两种气候模式,也衍生出绚烂多彩、形态迥异的文明形态。


    看一下东亚和南亚的农业区分布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森林带居住着渔猎民族;蒙古高原周边的草原孕育了游牧民族;西北的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南北的诸绿洲诞生了农牧混合民族;西部的青藏高原养育了高寒游牧+农业民族;西南的云贵高原滋养了山地农耕民族;中东部的内地地区则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农业文明。


    是的,中国很大很大


     


    


     


    


     


    


     


    


     


    


     


    


     


    其中,农耕民族与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对抗是主要矛盾。


    从秦与匈奴对峙开始,以长城为界,形成了“南有大汉、北有强胡”的对峙局面。强盛的中原王朝如秦、汉、隋、唐、明曾经多次出击蒙古高原,打垮了称雄一时的草原霸主,但是终究无法长久占领。反过来,勇猛的草原民族如匈奴曾经倾覆西晋,北魏饮马长江,金朝灭亡北宋,直到元朝统一全国。


    这是草原帝国第一次


    拿下了整个长江以南的世界


     


    


     


    1368年8月,明军攻入大都城,汉族农耕文明再次复兴。明成祖朱棣时,五次北征蒙古,明朝武功看上去达到了极盛。但是随后不久,蒙古骑兵即还以颜色,先是瓦剌大破五十万明军,俘虏明英宗。继而鞑靼复兴,威胁九边,逼迫明朝重开互市。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北方草原威胁,仍然难以消除。


    帝国强盛之时


    定都北京可以方便控制蒙古与东北诸部


    帝国趋于衰弱时


    北京就成为敌人可以一击命中的要害


     


    


     


    后金崛起蛇吞大象


     


     


    17世纪初的中国大陆,大致有三股势力——逐步衰落的明朝、四分五裂的蒙古诸部、悄然勃兴的后金王朝。


    若论综合实力,明朝无疑是最强大的,但是帝国内部危机重重,党争的不断上演和皇帝执政思路的不断变化,让情况变得尤其复杂。


    如果没有东蒙古诸部的支持


    明朝的辽河以东的控制将是很脆弱的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蒙古诸部依然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但是政治上互不统属,相互厮杀。以大漠为中心,南部为漠南蒙古,主要有科尔沁、察哈尔、土默特等部落,大致涵盖今内蒙古自治区;大漠北部为漠北蒙古,为喀尔喀诸部,主要有车臣汗、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等部,大致涵盖今蒙古国全境;大漠以西各部称为漠西蒙古,即卫拉特蒙古,有准噶尔部、和硕特、土尔扈特等部,大概分布在内蒙西部、青海和新疆天山以北地区。


    如果撇开控制很弱的东北和西藏


    大明的国境线真是被蒙古诸部压着打得


     


    


     


    后来,青海、西藏地区在明末为和硕特部统治,形成了面积广大的和硕特汗国。准噶尔部消灭南疆叶尔羌汗国,统一天山南北。


    西部一众大汗国


     


    


     


    后金(清朝)虽然于万历末年强势崛起,但仍然是势力最弱小的一方,却上演了蛇吞大象的好戏。从时段上,清朝统一中国大陆大概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从努尔哈赤崛起到1636年清朝建立。这一时期漠南蒙古诸部中最强大的当属林丹汗统治的察哈尔部,他意图统一蒙古诸部,争霸天下。但是诸部与林丹汗有很深的矛盾。后金从与科尔沁部结盟开始,不断通过联姻结盟、威胁利诱等政策,扶此抑彼,各个击破,蚕食漠南蒙古诸部,最终与林丹汗进行决战并将其击败,迫使后者远遁客死青海。


    1636年,林丹汗的儿子和遗孀奉上元朝传国玉玺,漠南蒙古16部49领主正式臣服,尊皇太极为蒙古大汗——博格达彻辰汗,在法理和名义上了成为草原文明和渔猎文明的共主,实力大增。


    先击败明朝的两大盟友、蒙古、朝鲜


    京城就完全暴露在满清铁蹄之下了


     


    


     


     


    二是从1644年入关到1683年收复台湾。整合完成后的清朝,利用李自成进京、明朝国力残破的机会,率领满洲八旗、蒙古骑兵以及新附汉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40年间,荡平了李自成、张献忠、南明诸王、三藩、明郑等势力,成为了东亚大陆力量的代言人。


     


    


     


     


    三是从1684年到1691年逐步统合喀尔喀诸部。在林丹汗之外,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是另外一位致力于统一蒙古诸部的人物。准噶尔强势崛起,严重威胁喀尔喀三部,后者不能抵挡,南下多伦与康熙帝会盟,请求保护。清朝击败准噶尔后,在外蒙分设盟旗,外蒙古地区归顺清朝。


    喀尔喀人民为了报仇什么都愿意做....


     


    


     


     


    四是从1692年到1724年,清朝完成对青藏高原整合。明末,青海和硕特部固实汗派兵入藏,击杀西藏日喀则的藏巴汗,建立了和硕特汗国。1717年,准噶尔部入侵拉萨,击杀和硕特部拉藏汗。清朝派军进藏,驱逐准噶尔部,开始对西藏实行有效统治。随后,和硕特部罗布藏丹津在青海举兵反清,被雍正帝派兵击败,青海也纳入清朝版图。


    五是1725年到1759年,完成统一。准噶尔部历代首领力图建立起涵盖内外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的政权,并且一度接近成功。康熙帝三征噶尔丹只是暂时压制了准噶尔锋芒,其后到策妄阿拉布坦、噶尔丹策凌时期,双方时战时和,各有胜败。1757年,准噶尔末代大汗阿睦尔撒纳病死,俄国向清军交出其尸体。1759年,清军进军喀什噶尔,控制新疆全境。历经顺、康、雍、乾四代君主百余年的努力,统一大业终告完成。


     


     


     


    总结清朝成功的秘诀


     


     


    马克思曾经这样点评印度,“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都征服了”。同样,在草原和汉地数千年的征战厮杀之后,清朝崛起于东北,将两者完全征服并统一于一体,回头来看,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结一下,清朝前中期的成功,主要有四点经验。


    一是恩威并施。


    在恩的方面,表现为联姻结盟,对蒙古贵族宠之以封爵、谊之以姻亲,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满蒙同盟,著名的孝庄太后即为蒙古科尔沁部人。


    到死都在寻找科尔沁草原的孝庄太后


     


    


     


    在威的方面,一方面是武力震慑,比如清帝例行的“木兰围猎”,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蒙古部落“畏威怀德”。另一方面,将原先以部落为单位自由迁徙的蒙古民众严格地固定在以旗为单位的小块领地内,严禁自由流动,有矛盾只能找清朝政府。失去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加上喇嘛教的麻痹,纵横千年的草原民族终于被驯服。


    既是皇帝,又是可汗


     


    


     


    二是借力打力。


    清朝诸帝,善于最大限度团结利用自身以外的力量。早期编蒙古八旗壮大自身,吸收了蒙古诸部军事力量;统一中原时,驱使吴三桂、洪承畴、孔有德等为马前卒。为与噶尔丹决战,康熙皇帝从1690年开始,用了六年时间做准备,借助汉地力量,通过内蒙古的五路驿站,将后勤补给源源不断地送到前线,对噶尔丹形成绝对优势。


    《康熙王朝》里康熙亲征噶尔丹


     


    


     


    三是因俗而治。


    在清朝入关之前,边疆地区各政权已经有了其各自的政治体系和风俗习惯,因此雍正帝明令,对边疆统治要“从俗从宜,各安其习”。


    对于东北,实行军府制,设将军管辖;在蒙古,实行盟旗制为主,军府制为辅,旗为基本单位,之上为盟,分别由蒙古王公担任主官;在新疆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维吾尔族聚居区实行伯克制、游牧的哈萨克、蒙古诸部及哈密、吐鲁番维吾尔人实行札萨克制;在西藏,达赖与班禅两大活佛并立,形成宗教贵族与驻藏大臣协同管理的西藏噶厦体制。


    一国多制?


     


    


     


    四是武力后盾。


    一般的边疆地区部族力量, 清朝皇帝注重最大限度利用怀柔收复对手。但是如果对方不肯接受清朝的统一政策,或者反过来进犯,执意进行武力对抗,那么清朝往往不惜兵戎相见。据资料显示,从顺治元年( 1644) 清入关算起,到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彻底统一天山南北的115 年间,清朝南下中原、统一新疆加上对西藏的用兵,大、小共百余战,耗费白银估计超过一亿两。


     


    最终,在清朝中期,中国版图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达曾母暗沙,北跨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达到了138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了中国古代对版图控制最严密、最完善的一个王朝。


    你在哪啊科尔沁草原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地球知识局


    END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