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蒋建农:书本上的军史博物馆——评《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一书

http://www.newdu.com 2018-09-27 《团结报》2018年9月27日 newdu 参加讨论

    在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之际,2017年7月,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和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一书,在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再现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建史,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当年那种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的鱼水深情,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和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全景式地展现了人民军队诞生与发展的艰苦历程。读后感触良多。
    第一,书名生动贴切。
    说其贴切,首先是因为在江西南昌打响了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是八一起义的爆发地,这是人民军队建军节的由来。其次,江西的修水、萍乡和铜鼓还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爆发地,中共最早开展军事斗争的领导者周恩来后来在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审改解说词时,亲笔加写了“秋收起义点燃了最亮的火炬”这一结论性的表述。再者,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十几块根据地中,江西构成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就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这里是人民军队的发源地,培育了多支主力红军。其中,井冈山是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则是中国工农红军总部的诞生地,是全军的中枢所在,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和工农红军的战略战术在这里酝酿发展并辐射全国。此外,即使是在革命的低潮时期,江西仍是坚持武装斗争区域最广的省份。主力红军长征后在南方八省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有一些相对集中的地区,涉及江西的就有赣粤边、湘赣边、湘鄂赣边、闽浙皖赣边、闽赣边和汀瑞边等地区。毛泽东后来称赞南方各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为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保存了多处重要的战略支点。正是基于此,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南昌成为新四军最早的集结地,多路健儿由此奔赴大江南北的抗日前线,踏上新的征程。《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一书以简明生动的笔法,客观描述了上述历史过程,视角独特,脉络清晰,给人以全新的启迪。
    第二,该书是档案史料与田野调查融合的结晶。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与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联系较多,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两个方面尤为成就突出。一是注重档案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他们在包括福建在内的一些党史文献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分别于2011年、2013年和 2016年,陆续编辑推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全五卷,300万字;《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全三卷,160万字;《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全五卷,350万字。这是一套集改革开放近40年来关于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之大全的文库,涵盖了自大革命失败中共中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以来,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以至红军长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这一大跨度历史纵向和军事、政权、党务等历史横向全方位的文献资料库,为他们深入研究人民军队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广阔而又深厚的资料空间。二是2008年和2009年间,他们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江西省革命遗址普查,全省11个设区市和99个县区共查到2344处遗址(1991年调查得知的1258处,增加了近一倍),其中土地革命时期的1825个,占78.3%,以及关于新四军改编等方面的遗址多处,获得了大量生动直观可靠的第一手史料。在广泛和深入进行普查的基础上,江西的党史工作者围绕这些遗址潜心研究、仔细考证,并于2014年编写出版了专业工具书性质的《江西省革命遗址通览》(上下册),为他们立体化地展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直观而又细致的实物空间。《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一书将浩瀚的档案资料与系统的田野调查史料结合起来,以人民军队诞生和发展历程为线索,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生动真实的再现这一历史过程,夯实了研究的基础,拓宽了读者的视野,给人以全新的感受。
    第三,该书是研究与普及相结合的典范。
    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近10年来一方面大力深化党史研究,在苏区史研究方面就推出《中共中央机关在江西(1927-1937)》《闽浙皖赣苏区史》《湘鄂赣苏区史》《苏区制度、社会和民众研究》《江西苏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东固根据地与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等研究著作;同时,他们十分注重发挥党史研究成果在资政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相继编写出版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江西百年图典》《江西红色金融记忆》《亲历南昌起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和《自信与自强——中国梦教育读本》等读物,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编写《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反映出他们在促进研究与普及有机结合方面的新探索,既保证了基本史实的准确性,又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历史过程的生动性,使更多的读者从中受益。具体地讲:
    其一,该书虽然不是学术专著,但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在它的总体设计、阶段划分、章节标题、综述、大事记,甚至是图例说明和解说词中,都反映出深厚的学术功底。比如,关于长征开始的时间和出发地。该书区分三种情况:红军总部和中央机关出发的时间明确为1934年10月10日;对中央红军各军团出发的时间,分别依据史实采用其各自出发的时间;在总体叙述长征开始时间时依据的则是学术界多数都认可的10月17日,这样就避免产生歧义。再如关于秋收起义是否第一次打出共产党的旗帜和究竟是谁决定使用工农革命军的旗号问题。过去有许多著作都说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共产党的旗帜。的确,秋收起义自始至终都是由中共独立领导的,而且在酝酿发动秋收起义时,毛泽东也确实是中共党内力主采用共产党旗帜的第一人。但是,中共中央当时为联合国民党左派,在组织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时都不同意使用共产党的旗帜,主张以共产党人为多数联合部分国民党左派的名义建立政权,以号召群众。中共中央曾两次致信中共湖南省委极其严厉地批评毛泽东的主张指出:“在此紧急斗争的当中,中央训令湖南省委绝对执行中央的决议,丝毫不许犹豫。”在这种情况下,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在起义发动之初,只能遵守中央的指示。起义军打下醴陵后就是遵照中央的要求成立“革命委员会(醴陵)分会”,进行群众发动工作。后来,在攻打长沙的计划受挫后,特别是在向井冈山进军的过程中,毛泽东旗帜鲜明地突出了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估计该书的编者肯定熟知这一历史过程,因此在书中没有简单地沿用以往的传统说法,可能是因为体例的缘故,该书也没有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或进行说明。与此相关,过去的读物大多都说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历史的事实是:毛泽东是按照中共中央的明确指示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该书的编者注意到了这一历史情况,在该书中明确地写到“根据中共中央军事部通告,‘军事方面,乡村用农民革命军,城市用工人革命军名义,简称农军、工军,合称工农革命军’的指示精神……”这些都反映出该书所依据的研究基础之深厚和该书编者对历史和读者负责的严肃态度。
    其二,该书大量吸收江西省各革命纪念馆的最新展陈内容,大大地增强了书稿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给读者以极大的视觉冲击。自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下发以来,江西省作为党史资源大省,为适应充分发挥党史资源资政育人功能的要求,新建和改扩建了一批革命纪念馆和陈列馆,其他相关纪念馆的展陈也大多进行了更新。这包括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永新县湘赣革命纪念馆、兴国革命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寻乌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和于都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等等。这些纪念馆和博物馆挖掘、整理和展出大批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和历史照片,展陈手段也因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和理念而有了很大改进,令人耳目一新。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在编写该书的过程中,不仅非常注意吸收运用各纪念馆的展陈方法和新颖的形式,而且尽可能多的采用各纪念馆搜集的革命历史文物照片和历史照片,以及1949年以来反映相关革命历史的经典美术作品,并将其与他们所掌握的历史文献和访谈记录结合起来,有机地融入书稿之中。例如表现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军旗”一节,编者既讲述了打出这面军旗和设计军旗的故事,又展示了军旗的彩色图样和反映制作军旗的美术作品,还将他们过去采访军旗设计者何长工、陈树华的笔录与来信手迹收录书中(另一位设计者杨立三因逝世较早没有留下笔记,就收录了他的一幅头像照片),并将军旗设计地的室内和室外照片收录其中。这样就把第一面军旗的诞生过程予以全面立体的历史还原,给读者以丰富的视觉感受和回味无穷的思想空间。书稿中有许多照片都是罕见的,比如书稿在反映闽浙皖赣苏区红军发展历程时采用了一幅红军连长邱金辉烈士英勇就义时的历史照片。画面中邱金辉烈士在4个国民党军士兵持枪相对下被捆绑在一木桩上,呈十字架形状,赤裸着上身,头顶被插入一支燃烧着的蜡烛(即所谓点天灯的酷刑),怒目圆睁。反动派的残暴和革命英烈的大义凛然,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要知道,这不是摆拍而是真实历史的写照!由于整部书稿编排精到、脉络清晰、取材独特,读后感人至深,益显其思想性,是难得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的优秀读物。
    其三,该书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时空结合,前后连贯,错落有序。编者紧扣人民军队诞生与发展的主题,依照历史发展顺序,以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为起点,以朱毛红军和中央红军的发展及其征战历程为主线,兼顾描述湘赣、湘鄂赣和闽浙赣等各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各路红军的发展经历及其相互关系,全书的谋篇布局表现出很强的逻辑性;在内容反映上,突出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着力显示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用,大力彰显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衷心拥戴和无私援助;尤为难能的是,该书在通篇讲“史”的结构中,通过夹叙夹议等手法,不着痕迹地凸显了共产党人在“艰苦奋斗闯新路”过程中的思想理论建树,从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这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再到实际运用其中的独立自主、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步伐在书稿中尽显无遗;整部书稿紧紧围绕“军史”的定性展开:再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时,该书从叙述各地武装起义的发动开始,然后以军队的组成、转战过程、军队的三大任务、军队的纪律、人民军队的武装力量体系(赤卫队、地方武装、主力武装)、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军总部的设置、军事素养的培育(含各类军政学校)、后勤保障(战地医院、兵工厂)、“扩红”等为序,依次道来;表现军事斗争时,该书既讲人民军队的反“进剿”、反“会剿”、反“围剿”、波浪式发展,以及踏上长征路、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和改编为新四军等艰苦历程,也讲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反“围剿”的战略战术和在农村环境下如何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部书稿不只是一部文字性的简明军史,而是堪称一部“图文并茂”的军史画卷。整部书稿共分4册,有100多万文字,同时收录了700多幅图片,另外还适时地插入多幅军事地图和示意图,以及各路红军在各个时期的序列表和战果、人数等图表,集资料性和工具书特色于一体,使人一目了然。
    如果说这部书稿有什么不足的话,主要是相对于书稿装帧的典雅、豪华而言,书稿的内容显得多少有些过于偏重通俗和可读性。假如能够再多写一些论述性的内容,增强其历史的厚重感,那就臻于完美了。同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建议用分册的形式出版普及本。那样,受众会更加广泛。
    《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一书看似是反映江西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但历史的事实表明,人民军队确实是从这里发端和奠基。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领导这片红土地的人民在这里倒海翻江卷巨浪;今天,革命老区的党史工作者用手中的纸和笔再现那凝聚着前辈心血和生命的历史画卷。翻开这部书稿就犹如步入了人民军队军史博物馆的神圣殿堂。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