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熊佛西原名福禧,谱名金润,笔名戏子、向君,出生江西丰城,是我国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被誉为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熊佛西毕业于燕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代表作《山水人物印象记》、《写剧原理》等,在话剧、戏剧等方面做出了贡献。1965年,熊佛西病逝,2007年他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 人物生平 熊佛西 1921年与沈雁冰、欧阳予倩等13人组织民众戏剧社,合办《戏剧》月刊。宣告“当看戏是消遣”的时代已经过去,戏剧在现代生活中“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 192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戏剧、文学、获硕士学位。 1926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主任,燕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学生纷纷走出校园,到前线去,到大众中去宣传抗日救国。此时熊佛西也深感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话剧远离大众、只局限于 知识分子和城市平民之中是没有前途的,因此应晏阳初平民教育会的邀请,于1932年1月率领部分师生奔赴河北定县农村开展戏剧大众化的实验,在农村开办戏剧学习班,建立农村剧团,培训农村演员。 1932年前后,曾在河北定县主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农村戏剧实验,举办戏剧学习班,成立了十几个农民剧团。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实验基地又被摧毁,他又只能痛心地离开定县,流亡西南。率师生员工在长沙成立抗战剧团,巡回演出,宣传抗战。 1939年3月初在成都创办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任校长。同年11月为躲避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轰炸,该校 从成都市的成平街疏散到了位于成都西北的郫县新民乡吉祥寺继续办学,同时增设了音乐科,校名改为“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1941年,四川省参议院通过决议解散“省剧校”。“省剧校”解散后,熊佛 西在战乱中颠沛流离,但仍不忘戏剧教育。 1944年在桂林与田汉、欧阳予倩等人组织了著名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历时90天,有22个进步戏剧团体参加,对推动进步戏剧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抗战一胜利,他便来到上海,应顾仲彝的邀 请到上海戏剧学校任教授。他以火一样的热情投入到战后重建戏剧教育的工作中去,想 不到还没到一年,市参议会便以“节约开支”为名“裁撤”“剧校”,上海滩并没有因抗战的胜利而天开云散。在乌云笼罩下,熊佛西勇敢地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驳斥“裁撤剧校”的种种谬论,与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名发表公开信,反对“裁撤剧校”,坚决支持学生的护校斗争。学校保留下来了,校长顾仲彝被逼走了,田汉、洪深等力举熊佛西任校长,他又一次在风波中挑起了这副重担。然而他面临的是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扣发 经费、不给校址、通缉学生的事情接踵而来。“教职工则当空卖绝,不能得一饱。”( 注:《遗爱在心总难忘——原四川省剧校在蓉校友集合追念熊佛西校长纪实》,《戏剧 艺术》1982年第2期)熊佛西和大家一样穷困潦倒,和师生团结苦干,靠每周举行公演卖艺得来几文钱,买点山芋熬稀饭糊口度日,如此困境一直延续到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了,熊佛西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从头学起,从头做起”八个大字,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来创办新的戏剧教育。他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完善 戏剧教育的体制、教师队伍,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体制、剧场和图书馆等方面 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建设,为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作出了他特有的贡献。 1946年任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致力于戏剧教育事业。解放后,历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校长、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院长、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中国文联常委委员、中国剧务常务理事、上海剧协主席、上海影协主席。同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 1965年10月26日,熊佛西病逝。1985年12月2日,熊佛西铜像在上海戏剧学院校园揭幕。 熊佛西的妻儿子女 熊佛西 原配妻子朱君允、同居妻子叶子,在叶子之后,熊佛西又有过两次婚姻,都是非法的。 长子熊性美: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世界经济学科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他在教学、科研、国家参政议政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一位颇受尊敬的民主人士、资深学者和深受爱戴的老师。 长女熊性慈。 幼女熊性淑:熊性淑将回忆录取名为《灯光,永远的灯光》,是为表达对母亲无限的缅怀之情。 熊佛西的故事 熊佛西等人 有的故事说他如何爱学生,平时他喜欢在校园里散步,见到学生,不论高班低班,他都要拉着问长问短,把学生都称作“孩子们”。有的故事说他如何爱国,抗战时期他是国立剧专校长,学生在大后方演爱国戏,他怕坏人捣乱,居然怀揣手榴弹在剧场门口站岗。抗美援朝时期,他在电台动员捐款买飞机大炮,热情洋溢,给人印象极深。听高班同学说,早先每次学院开大会,熊院长上台时,学生们会情不自禁站起来向他欢呼。 熊院长的热情是出名的;熊院长的严格也是出名的。他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常常隐藏在严格之中,这是我当他的学生感受最深的一点,也是受益最深的一点。 熊佛西给上海戏剧学院的定位是:“培养人才的目标首先应该注重人格的陶铸,使每个戏剧青年都有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爱民族、爱国家、辨是非、有志操的‘人’,然后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