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先后以“内禅”形式出现的十五个“太上皇帝”的情况如下以下:
(1)吕光。十六国时期,后凉吕光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即“天王”位,时年五十,改年“龙飞”,“立世子绍为太子”。在位十年,“(吕)光疾甚,立其太子绍为天王,自号太上皇帝”《晋书》卷122《吕光载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帝。 (2)拓跋弘。北朝时期,后魏献文帝拓跋弘,12岁即帝位。此人“雅薄时务,常有遗世之心”,曾经想禅位给他的叔父京兆王子推,因群臣反对而作罢。在位七年,派太保陆馛、太尉源贺奉皇帝玺绶,册命年仅五岁的皇太子升帝位,是为孝文帝。 于是群臣奏曰:“昔三皇之世,淡泊无为,故称皇。是以汉高祖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太上皇帝。”《魏书》卷6《显祖纪》。献文帝拓跋弘从之,遂徙居崇光宫,采椽不斲,土阶而已。国之大事,仍以奏闻。孝文帝元宏每月一朝崇光宫,后改称宁光宫。其后讨蠕蠕、拾寅等事,太上皇帝仍躬御戎车。承明元年(公元476年)被毒死,终年23岁。 (3)高湛。北齐武成帝高湛于大宁元年(公元561年)即皇帝位,到河清四年(公元565年)在位凡五年。当时皇后崇爱少子东平王高俨,想立他为皇嗣。武成帝则以太子高纬五官端正,又是长子,而不愿移易皇位继承人。因此,中书侍郎祖珽私下对侍中和士开说:“君之宠幸,振古无二,宫车一日晚驾,欲何以克终?”和士开不知所措,便向祖珽讨求对策。祖珽说:“宜说主上,云襄、宣、昭帝子俱不得立,今宜命皇太子早践大位,以定君臣。若事成,中宫少主皆德君,此万全计也。君此且微说,令主上粗解,珽当自外上表论之。”和士开十分痛快地答应了。适巧,因有彗星出,太史奏云这是除旧布新的征兆。祖珽于是上书,说:“ 陛下虽是天子,未是极贵。按《春秋元命苞》云:’乙酉之岁,除旧革政。’今年太岁乙丑,宜传位东宫,令君臣之分早定,且以上应天道。”并上魏献文禅子故事。武成帝高湛欣然同意《北齐书》卷39《祖珽传》。。于是,传位给十岁的皇太子高纬,是为齐后主。又大赦,改元天统,百官迸降各有差。群公上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咸以奏闻”《北齐书》卷7《武成帝纪》。。成武帝仍往来于晋阳、邺都,凡除拜生杀仍自主之。天统四年(公元568年)十二月,“太上皇帝崩于邺宫乾寿堂,时年三十二。”凡为太上皇帝四年。 (4)高纬。北齐后主高纬,隆化二年(公元577年),21岁。自晋阳战败回邺,以周师渐逼,乃传位年仅八岁的太子高恒,改隆化二年为承光元年,尊后主为“太上皇帝”。后主先走青州,幼主亦自邺东走,又禅位给大丞相、任城王高湝,以“太上皇”为“无上皇”,幼主为“守国天王”。不数日,父子俱为周将尉迟纲所执《北齐书》卷8《幼主纪》。。 (5)宇文贇。北周宣帝宇文贇,大象元年(公元579年),21岁,传位给年方七岁的皇太子衍,下诏曰: 皇太子衍,地居上嗣,正统所归。远凭积德之休,允叶无疆之祚。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朕今传位于衍。乃眷四海,深合讴歌之望;俾予一人,高蹈风尘之表。万方兆庶,知朕意焉。可大赦天下,改大成元年为大象元年《周书》卷7《宣帝纪》。。 于是,自称“天元皇帝”,所居称天台,皇帝衍称正阳宫。朝廷政事,乃由宣帝宇文贇处分,翌年死。“天元皇帝”与“太上皇帝”名虽不同,但实质却是一回事。 (6)李渊。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兴唐代隋,即皇帝位于长安太极殿。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以皇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同谋害己”为借口,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迫李渊下诏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八月,李渊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是为唐太宗。尊李渊为“太上皇”,徙居弘义宫,改名太安宫《旧唐书》卷1《高祖纪》。。 (7)李旦。唐睿宗李旦,早在武后则天临朝时,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李显为庐陵王,而被立为皇帝。武则天以“周”代唐,自称则天皇帝之后,李旦降为皇嗣。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唐中宗自房陵还,李旦“数称疾不朝,让位于中宗”。则天遂立中宗李显为皇太子,封李旦为相王。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为韦后及安乐公主所弑,韦后临朝。李旦之子、临淄王李隆基率兵讨乱,诛韦后及安乐公主,于是睿宗李旦即皇帝位,立临淄王李隆基为皇太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李旦“传位于皇太子,自称太上皇帝,五日一度受朝于太极殿,自称曰朕,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狱,并自决之,其处分事称诰、令。皇帝每日受朝于武德殿,自称曰予,三品已下除授及徒罪并令决之。其处分事称制、敕”《旧唐书》卷7《睿宗纪》。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秋七月,太上皇诰曰:“朕将高居无为,自今后军国刑政,一事以上,并取皇帝处分。”于是归政于皇帝,是为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太上皇帝李旦死于百福宫,终年55岁。 到这一天,众官扶太子入素幄,披黄袍,太子却立未坐,汝愚率同列再拜。须臾催仗讫,百官班定,内侍扶掖,乃即位,是为宁宗。宁宗诏建泰安宫以奉太上皇,自是五日一朝。寻诏以秋暑太上皇未须移御,即以寝殿为泰安宫,上尊号曰:“圣安寿仁太上皇帝”《宋史》卷36《光宗纪》卷37《宁宗纪》。。庆元六年(1200年)死。 (14)朱祁镇。明英宗朱祁镇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的“土木之变”中,被瓦剌部也先所俘。皇太后命立皇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明史》卷10《英宗前纪》。,命英宗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后议者谓时方多难,宜立长君。皇太后也遣太监金英传旨,郕王宜早成大位。九月,郕王朱祁钰即帝位,是为景帝。景帝“ 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也先送英宗归。景帝奉迎之礼甚简,将至京,始备法驾于安定门外。英宗自东安门入,景帝迎拜,英宗答拜,各述己意,逊让良久,乃送英宗于南宫,群臣就见而退。后来,群臣请朝英宗万寿圣节及元旦,景帝皆不许。景泰三年(1452年),景帝废皇太子朱见深为沂王,而立自己的儿子见济为皇太子。又杀侍英宗之太监阮浪等。景泰四年(1453年),皇太子朱见济死。景泰六年(1455年),御史钟同等请复沂王为皇太子,皆被杖,并伐南城中高树,英宗处境甚危。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帝舆疾宿南郊斋宫,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英宗复位。二月,“废景帝为郕王,迁西内,皇太后吴氏以下悉仍旧号”。不久,景帝死于西宫。英宗下诏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明史》卷10《英宗前纪》、卷11《景帝纪》、卷12 《英宗后纪》。。这个由于当了也先的俘虏而被“遥尊”为太上皇的明英宗朱祁镇,又采取宫廷政变的方法复辟了。 (15)弘历。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入关后第四代皇帝。在位凡六十年,仅比皇祖清圣祖玄烨即康熙皇帝在位少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据说,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二十五岁的弘历即皇帝位时,曾焚香告天:“若蒙昊苍垂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圣祖康熙纪元六十一年之数。”即皇帝位后,他曾先后两次密定皇储,缄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但因所密定者早夭而未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又密定以十四岁的皇十五子颙琰为嗣子,并隆重地祭告上天和盛京祖陵。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已经85岁高龄了。是年九月,他召集王公、百官御勤政殿启密缄,正式册立颙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嘉庆元年。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举行授受大典,太子侍乾隆皇帝诣奉先殿堂子行礼,遣官祭太庙后殿。乾隆皇帝御太和殿,亲自将皇帝宝授予太子颙琰,太子跪受宝,即位受贺,是为清仁宗,即嘉庆皇帝。嘉庆帝奉太上传位诏书,颁行天下,尊乾隆皇帝为“太上皇帝”,太上以宁寿宫为颐养之所。太上皇帝有所行幸,嘉庆帝必从。“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太上皇均躬亲处理,嘉庆帝只能“朝夕敬聆训谕”《清高宗实录》卷1486、卷1494。。《朝鲜正宗实录》载称,太上皇帝弘历曾使阁老和珅宣旨曰:“朕虽然归政,大事还是我办。”转引自孟森: 《明清史讲义》下册,第562页。而嘉靖帝自即位以后,和珅或拟政令奏请他时,他却说:“惟皇爷处分,朕何敢与焉。”转引自孟森:《明清史讲义》下册,第 574页。可见太上皇帝弘历虽然名义上归政于嘉庆帝,事实上却大权在握。嘉庆四年(177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帝弘历死于养心殿,终年89岁。他在退居太上皇帝以后,又训政三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