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中越最惨烈的一次战争——谅山战役,死伤惨重

http://www.newdu.com 2018-10-1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争当全球霸主,为了压制对方,两国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明争暗斗。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破裂,美国趁机开始拉拢中国,以便共同制衡苏联。
    当时的苏联将欧洲作为其战略重心,但亚洲这块大地盘也不能置之不理,无奈分身乏术,因此急需寻找一个亚洲的代理人。经过反复考虑,苏联最终决定扶持越南作为制衡中国的重要帮手。
    

    当时的越南在与美国的战争中刚刚获胜,自信心一时爆棚,急于确立自己在东南亚地区的老大地位。这时,苏联又伸出了橄榄枝,拥有苏联的支持让越南更加忘乎所以,接连发动战争侵占老挝和柬埔寨。
    但这并没有使他满足,之后又将目光盯向了中国,频频在中越边境掀起事端,并多次越过边界杀害我手无寸铁的无辜公民。中国一开始本着争取和平解决的良好愿望一再忍让,而越南却将这种忍让理解成了软弱可欺,更加变本加厉。
    终于,忍无可忍的中国政府决定对越南开展自卫反击,1979年2月17日,我军几十万将士分别从广西和云南两个方向同时对越军发动打击,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拉开序幕。
    

    在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中越双方爆发了多次激烈的战役,谅山战役绝对算得上是其中最激烈也是最惨烈的一次,堪称战争绞肉机。
    

    越南谅山,位于中国广西省的南部,越南的北部,北边距离中越边境大约18公里,南边距离越南首都河内130公里。谅山的北面,是层峦叠嶂、丛林密布的越北山地;谅山的南面,是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北部平原。
    有许多公路、铁路纵贯其中,往北可到达中越边境,往南则直通河内。谅山不仅是越北的交通枢纽,更是首都河内的屏障门户,因此战略位置至关重要。
    

    1979年3月1日,谅山地区爆发激战越南方面守卫谅山的是隶属河内第一军区的越南人民军第3师。点击查看:中国十大灵异事件:1993年14公交车闹鬼事件!当事人口述!这是一支非常擅长进攻的部队,并且很能打近战夜战,因在对美作战中的出色战绩而名声大噪,曾经获得过"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谅山战役刚开始的时候,这支部队从上到下都没有将我军放在眼里,甚至大放厥词:"打到友谊关吃早饭,打到南宁去过春节!",傲慢狂妄可见一斑。但是很快,我军就用实力甩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中国军队55军在同登地区将之一顿痛揍,第3师余下的残兵败将只能龟缩于谅山周围的山区,苦苦等待援军。
    

    越军方面看到战况不妙,紧急从河内派出精锐的首都防卫军向谅山展开反击,在战斗中,越军不顾廉耻,竟然违反国际法使用化学武器。55军被迫后撤,中国的后方炮兵师被快速派到前线进行救援,中越双方都伤亡惨重。
    

    3月1日,中国方面调集了300多门火炮运往前线,短短三十分钟内发射炮弹上万发,谅山顿时成为了一片火海。整个地皮都被翻了几遍。
    炮弹发射结束后,中国军队开始进攻,而越南军队也紧急调来炮兵部队并依托修筑好的防卫阵地进行炮击,而后双方都开始用炮互相轰打,一时间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3月2日,中国军队在炮兵的掩护下,动用坦克装甲部队发动新一轮攻击。3月4日,越军遭中国两个师由侧翼突袭,顿时溃散,解放军攻占谅山,至此震惊中外的谅山战役宣告结束。
    

    中国军队占领了谅山,再向南已是一马平川。可以挥师南下,一举攻下河内。然而中国政府认为出兵越南的目的是为了自卫反击,既然预期目的已达到,就无需再往前推进,这样也能向国际社会表明我方政府的态度。
    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结束战争,并将中国边防部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55军自此一战成名,在对越作战中歼敌上万人,成为中国对越作战的军级单位中歼敌最多的部队。
    

    战争结束后越南政府修建了一个名为谅山万人坑的纪念馆,主要目的是宣传中国军队入侵越南,在谅山战役中坑杀越南上万人,将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可怜角色。
    然而实际情况是,这个万人坑只是“同登炮台”的工事。越南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歪曲历史来抹黑我军,抹黑中国,以此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然而这种罔顾历史真相,随意曲解事实的做法是终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