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揭秘: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与戴笠的隐秘情恋是什么样的?

http://www.newdu.com 2018-10-3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民国年间,在现代文学史上,王映霞都 是大名鼎鼎。她与郁达夫的故事,一直 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王映霞当年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美誉,时人送她“荸荠白”的雅号,来形容她惊人的美丽。 王映霞一生中的两次婚事都轰动一时,初嫁郁达夫,再嫁钟贤道。其实在婚外,她还有两件隐秘的情事,与两大政客有染,一是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王映霞 棣,另一则是“特工王”戴笠。
    从“富春江上神仙侣”到劳燕分飞。 王映霞1908年生于杭州,其父金冰逊很早就去世了,她随母亲住到外祖父杭州名士王二南的家中,并随母姓、她自幼跟着外祖父研习诗文,打下扎 实的国学根基。1923年,考入了浙江女子师范学校。 杭州女师人才辈出,王映霞是她们中的一位佼佼者。她品学兼优,相貌又出众,在女师的名气很大。学生时代的王映霞爱好文学,对文坛的风云人物很关注。王映霞始知鲁迅、郭沫若,后来才知道郁达夫,并对郁达夫的文才十分倾倒。 郁达夫是位风流才子,他13岁在富阳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与比邻的“赵家少女”,就有过一段“水样的春愁”的初恋之情,大约在同一时期,他还与情儿等两位姑娘有过恋情。留学日本期间,他与后藤隆子、田梅野、玉儿等产生过恋情。后藤隆子被郁达夫昵称为“隆儿”,是郁达夫下宿处附近的“小家女”。田梅野是名古屋旅馆的侍者,玉儿也是侍女。1919年郁达夫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期间多次嫖妓,并写下成名作《沉沦》。 1917年,21岁的当郁达夫从日本回国省亲时,奉母命与乡绅大户孙孝贞之女孙兰坡订婚。后郁达夫为孙兰坡改名为孙荃,意即孙家香草之意,爱惜与尊敬充 盈其间。 1922年3月,郁达夫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国。5月,他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7月,其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等校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此间,他在安庆时与妓女海棠曾产生荒唐恋情,在北京与妓女银娣也有频繁交往。直至遇到王映霞,郁达夫才在情场上浪子回头,专心于对王映霞的感情。
    
    郁达夫和王映霞相识于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那是1927年,他31岁,王映霞才19岁。邂逅王映霞,郁达夫惊为天人,一见倾心,遂求再见、三见,这位青春美丽的才女也经不住自己崇拜的大作家的苦苦追求,于是两人上演了现代文坛段轰轰烈的恋爱传奇198年4月,郁达夫、王映霞在上海举行了婚礼,两颗心走到了一起,共度人世风雨。 富春江畔,郁达夫名义上的夫人孙茶仍伴省郁老夫人苦守闺愁: 上海淖 上伽达夫终抱得美人妇。不管怎么说,这对美人才子的结合,在当时的文坛被 传成佳话。当时柳亚子赠诗郁达夫,其中“富春江上神仙侣”一句传诵一时。 郁达夫并未给王映霞隆重的婚礼,像一切纯情少女一样,王映霞醉在爱情的甜蜜中,顾不上计较。她对郁达夫也无尽地满意,甚至还在自传里写: 每月开支为银洋200元,折合白米二十多石,可说是中等以上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之于吃。物价便宜,银洋1元可以买一只大甲鱼,也可以买60个鸡蛋,我家比鲁迅家吃得好。 婚后王映霞发挥了妻子的柔情,除了竭尽所能与郁达夫共同建立一个爱的窝巢之外,并有目的地每天准备了鸡汁、甲鱼、黄芪炖老鸭,想尽了办法要把丈夫的肺痨病体加以补养。郁达夫也以“日记九种”的形式把他对王映霞的爱登在报刊上,使人们都知道他有一位贤淑、聪明、美丽的好妻子。这时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夫妻俩更加恩爱有加,过了五年甜蜜的生活。1933年,举家由上海迁到杭州,建了一座“风雨茅庐”居住下来。 郁达夫夫I移居杭州后,与当时的上流社会有了很多的交往,极喜结交名人的王映霞也由此成为一颗交际明星。与其相识几十年的汪静之曾经说过:“王映霞最爱郁达夫带她去认识所有的朋友,专门同人家交际。’ 对于自己当时的这一段生活,王映霞自己也回忆说:“(初回杭州,)这就很自然地给我招来了不少慕名和好奇的来访者,增添了麻烦和嘈杂。从此,我们这个自以为还算安静的居处,不安又不静起来。比如,今天到了一个京剧名角,捧场有我们的份: 明天为某人接风或饯行,也有给我们的请帖: 什么人的儿女满月,父亲双寿,乃至小姨结婚等等,非要来接去喝酒不可。累得我们竟无半I 闲暇,更打破了多年我们家中的书香气氛。我这个寒士之妻,为了应酬,也不得不旗袍革履,和先生太太们来往了起来,由疏而亲,由亲而密了。所谓‘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正是我们那一时期热闹的场面。同时因为有东道主的招待,我也就饱尝了游山玩水的滋味,游历了不少名胜。” 王映霞之美,令时人叹为观止。据当年曾去过“风雨茅庐”的]本历史学家增井经夫回忆:“( 王映霞) 漂亮得简直像个电影明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她在杭州的社交界是颗明星,而她在席上以主人的身份频频向我敬酒,说‘增井先生,干杯!’时,就把喝干了的酒杯倒转来给我看,确是惯于社交应酬的样子。又有她那深绿色翡翠耳环和手镯,在灯光下摇曳闪烁的情景,至今还很清晰地如在眼前。想起来,那个时候大概是郁先生最幸福的时期吧,一下子就在饭馆里款待十个客人,实在是豪兴不浅。”
    
    作为新女性的王映霞很介意名分,从一开始她就希望都达夫与孙荃离婚后再嫁,但郁达夫的矛盾与拖延使她这一心愿没能达成,勉强可算是个“两头大”的格局1992年郁达夫杭州养病题赠映霞的一首七律《登杭州南高峰》中还有意无意中会将王映霞视为“妾妇”: 病肺年来惯出家,老龙井上煮桑芽。五更衾薄寒难耐,九月秋迟桂始花。香暗时挑闺里梦,眼明不吃雨前茶。 题诗报与朝云道,玉局参禅兴正赊。 这里郁达夫以朝云比王映霞。朝云是苏东坡的小妾,也姓王,也是杭州人。苏东坡对朝云非常钟爱,在她死后曾作《悼朝云诗》寄托哀思,朝云因此以古代文人侍妾的代名词而名世。郁达夫此诗题名《寄映霞》,自然是有欠妥当,所以后来他又将“朝云”改为“霞君”。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使王映霞的妾妇身份可谓“名至实归”:郁母七十大寿时,郁达夫曾带王映霞回富阳老家拜贺。寿堂前郁母高坐,原定由各门夫妻依次同拜,郁母临时又改变了主意,改由男归男,女妇女,从大房到小房依次拜寿。郁达夫兄弟三人,他行E。轮到小房媳妇拜寿时,王映霞刚欲上前跪拜,孙荃见状从左侧快步插入,抢在王映霞之先朝婆婆下拜了。郁母见小房媳妇孙荃拜过了,就从座位上立起身,以示拜寿结束。 郁达夫的赠诗及郁母与孙茶的态度都明白无误地说明在郁家王映霞不过是“姬妄”,这是王映霞所无法容忍的。思想上的距离年龄上的悬殊、性格上的差异,使他们隔脱愈来愈多,不得已由王映费外公王二南先生出面让都达夫写了“保证书”和“放权赠子节”给王映院,从此,郁达夫对王映质产生了一个非常坏的印象,他觉何王酸爱把金钱、物质看得比什么都面,是一个未脱尽做信的女 子。于是“幻灭的悲哀”涌上心头。此后,二人误解日深,裂痕越来越大。 后来郁达夫又在家中发现了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情书,又发现了戴笠与王映霞亦有染,致使夫妻反目王映霞离家出走,后经友人调解,一场风波才告平息。然而感情的裂痕却愈来愈深,终至最后在新加坡恶言相向。郁达夫推出《毁家诗纪》,详细叙说王映霞与许绍棣的“热恋情事”,而王映霞也以《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相回应,在报纸的推波助澜下,这对当年的“神仙侣”最终以“协议离婚”而分道扬镳。 与“特工王”春风暗度,曾经在武汉为戴笠打过胎。 1990年代初,郁达夫的生前好友、著名诗人汪静之撰文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文中说王映霞曾经在武汉为戴笠打过胎。 汪静之与郁达夫在1922年夏参加《女神》出版一周年纪念会上一见如故,其妻符竹因乃王映霞在杭州女子师范时的同学,两家由此来往密切,相交甚笃。据汪静之回忆,1938年春夏间他与家人到武昌避难,当时达夫全家也在武,两家是近邻,常相往来。台儿庄大捷后,郁达夫随政府慰劳团到前线劳军,有一天王映霞对符竹因说:“我肚里有了,抗战逃难时期走动不便,我到医院里请医生打掉。医生说:‘要你男人一起来,才能把他打掉。男人不同意,我们不能打。’达夫参加慰问团去了,要很多天才会回来,太大了打起来难些,不如小的时候早打。竹因姐,我要请静之陪我到医院去,装作我的男人,医生就会替我打掉,请你把男人借我一借。”符竹因听了满口1应承,吩咐王静之陪王映霞过江到汉口一家私人开的小医院里做了流产手术。 过了一段时间汪静之到郁达夫家看她回来没有,王映霞的母亲说:“没有回来。”汪看见郁达夫与王映霞的长子郁飞满脸愁容,就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孩子说昨夜妈妈没有回来,王映霞的母亲也对汪静之说王映霞昨夜被一辆小轿车接走后至今未回。第二天汪静之再去探望,却见王映霞一脸的兴奋和幸福,对汪大淡戴笠的花园洋房是如何富丽堂皇如何漂亮,流露出非常羡慕向往的神情,汪静之马上悟到昨天她夜不归宿的原因了,也联想到她为什么要在郁达夫外出时去打胎。汪静之在《任映霞的一个秘密》中说:“我当时考虑要不要告诉达夫:照道理不应该隐味,应把真相告诉朋友,但又怕达夫"之F,声张出去,戴笠 是国民党的特务头子.人称为杀人魔王,如果达夫声张出去,戴笠决不饶他的命,太危除了这样考虑之后,我就决定不告诉达夫,也不告诉别人。”
    
    后来汪静之离开武汉赴广州,不久郁达夫也到南洋去了,此事使一直埋在汪静之心底,直到汪静之偶然看到王映霞指责郁达夫的两篇回忆文章,出于替郁达夫辩护的目的,汪静之才撰文回顾了几十年前的这段往事,该文现保存于上海鲁迅博物馆。汪静之与郁达夫夫妇同为好友且从无罅隙,兼之郁达夫生前对戴 笠的怀疑,汪的回忆应该可信。 郁达夫与戴笠同为浙江老乡,戴笠1912年曾在杭州的浙江第一中学堂读书,而这所学校的前身就是郁达夫的母校杭州府中学堂,由此看来,郁、戴还是前后同学。当时的交际是极其重视同乡同学关系的,这层关系可能是郁、戴交往的个契机。据郁达夫1936年2月14日的日记记录:“发雨农(戴笠字雨农) 戴先生书,谢伊又送贵妃酒来也。”这是戴笠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郁达夫日记中。当时郁已赴福州任福建省政府参议,戴笠竟将贵妃酒追踪送到了福州,并且还是“又送”,可见郁、戴在杭州的交往就已非常密切。据史料记载,抗战爆发前,戴笠曾在杭州举办多期特别训练班,经常在杭州一带活动、停留,估计他们之间的交往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戴笠其人,据其朋友称“最大的毛病就是爱色,他不但到处有女人,而且连朋友的女人都不分皂白,这是他私德方面,最容易令人灰心的”。由此可见,戴笠与郁达夫结交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目的是借机接近王映霞。 伽达夫对戴笠的用意有所觉察。据郁达夫在福建省政府的同事、后来曾长期担任省主席陈仪秘书的将投谦回忆,仍达夫“移家杭州之后,适戴笠来杭养外,常到达夫家中作不速之客,偶留饭,赏赐服务人员特别优厚,而达夫则伸于应酬,因此动南游之兴。其写给陈仪简短的信,大意是说都陈氏治绩,欲来闽 观光,如得一席之地以赞盛治,深以为幸。报室做事并且来往很多, 郁达夫初到福州,与蒋投谦同在公肯定要引起郁达夫的反感和怀疑,,跟他讲这番话很有可能。“不速之客”戴笠频频造访, 这个被戴笠“赏赐” 而据郁达夫的朋友回忆当时郁家没有女佣, 是羞于言戴笠厚赠王映霞的缘故。的“服务人员”只能是王映霞,你达夫之所以如此佯称,可能 发现王映霞与戴 签的奸情后,都达夫愤怒之极,而王映霞却无所谓,干脆不辞而别,郁达夫长夜不眠。窗外王映霞洗涤晾晒的纱衫还挂在那儿,郁达夫越看越气,又毫无办法,拿笔饱浸浓墨在那纱衫上大写:“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 并成诗一首: 凤去台空夜渐长,挑灯时展嫁衣裳;愁教晓日穿金缕,故绣重帏护玉堂。碧落有星烂昂首,残宵无梦到横塘;武昌旧是伤心地,望阻侯门更断肠。 “侯门”当指戴笠的府邸,对它郁达夫只能是“更断肠”。但郁达夫也有办法,他在报上登出“警告逃妻”的启事,使得王映霞颜面尽失,肝肠寸断。于是戴笠通过中间人来做郁达夫的工作,郁达夫又在报上登出“道歉启事”,王映霞写了一纸“悔过书”,双方于是言归于好。这时武汉局势吃紧,郁达夫答应了新加坡星州日报之聘,带着王映霞远赴南洋。 王映霞到了新加坡后,难舍远方的情人,天天与郁达夫吵架。郁达夫忍无可忍,便将《毁家诗纪》寄到香港的《大风旬刊》发表。内容包括两年来郁、王婚姻触礁的点点滴滴。用十九首诗和一阕词,事无E 三细全部记录了下来,并加以注释,用词尖刻,不留余地。使得王映霞品格扫地,气得七窍生烟,一连写了几封信寄到《大风旬刊》,大骂郁达夫是“欺膝世人的无赖文人”、“包了人皮欺骗女人的走兽”、“疯狂兼变态的小人”。于是互揭疮疤、形同分水、冷战分居,最后王映霞演出第二次逃家的新闻。 1940年8月中旬,王映霞只身返国,经香港飞往战时首都重庆。郁、王两人在新加坡、香港、重庆分别刊出离婚启事。 王映霞走后,郁达夫冷静下来,对她仍是思念不已,有诗为证: 大堤杨柳记依依,此去离多会自稀;秋雨茂陵人独宿,凯风棘野雉双飞。纵无七子为衷社,尚有三春各恋晖;愁听灯前儿辈语,阿娘真个几时归。
    
    郁达夫希望以母子之情去打动王映霞,妄想她翻然悔悟,然而一切已无法挽 回了。 后来郁达夫在新加坡与广播电台工作的李被英同居。李被英是福州人,在上海长大,暨南大学文科毕业、中英文造诣均佳,具有非凡的语言天才,银铃般的声音令人看迷。然而由于都达夫儿子的坚决反对,两人未能成婚。 不久,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战火迫近新加坡。郁达夫银转逃到印尼,娶了华侨少女何丽有为妻。1945年8151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郁达夫无缘无故地被人诱出杀害,尸骨无存,终年49岁。后来谣传又起,给郁达夫加上了一条为日本宪兵队任翻译的汉奸罪名。至今郁达夫之死,仍然是个谜,好事者猜测, 多半是戴笠的军统趁乱世所为。
    王映霞梅开二度再嫁钟贤道 王映霞回到重庆后,开始了新的生活。1945年冬,任妇女指导委员会保育院保育员,次年6月,任军事委员会特检处秘书,随即到外交部担任文书科科员。王映霞在重庆的工作和生活,都得益于军统头子戴笠的鼎力相助。 在外交部担任文书科上班的第一天,她刻意打扮了一番,穿上一身凹凸有致的花色旗袍,足蹬三寸高跟皮鞋,加上她那“荸荠白”的皮肤,确实是艳光四射。她款摆腰肢走进办公室时,四座皆惊。 E映筱清楚地知道,红颜易老,青春不再,她必须有效地把握自己犹存的风的,而且还要尽量摆脱“郁达夫弃妇”的阴影。于是努力重塑淑女的形象。除了化妆和衣着外,往日故交在重庆的反而很少往来,谨言慎行。不久,经过精心准备,她又重在社交界抛头露面,商会会长王晓籁成了她的干爹。王映霞凭她的家世、学识、美艳、机敏,再加上岁月的磨炼、爱情的波折饱经世故,已是人情练达,还有人见人怕的最签撑腰,真是左右逢源,日8 子过得顺风顺水。 192年4月,由曾代理民国务总理兼外长、后任南京园民政府外交部长的手正廷做媒,王映霞在重庆再被娘衣。新郎钟贤道是江苏常州人,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任职于重庆华中航业局,是王正廷的得意门生。王映霞与钟资道的 明礼花面工集,贸客如云,极为排场,宣交三日,王堂、胡媒、金山这些当时的大明星也前去赴宴。 你达夫的朋友、专栏作家章克标在(文苑草术)中说: “他们的婚礼是十分体面富丽的。据说重庆的中央电影制片厂还为他们拍摄了新闻纪录片。他们在上海、杭州各报上登载了大幅的结婚广告,而且介绍人还是著名外交界名人王正廷,可见这个结婚的规格之高,怎样阔绰。”著名作家施蛰存还专门为王映霞赋诗一首:“朱唇憔悴玉容曜,说到平生泪迹濡。早岁延明真快婿,于今方朔是狂夫。谤书欲玷荆和壁,归妹难为和浦珠。蹀蹀御沟歌决绝,山中无意采蘼芜。 山城重庆为之轰动,有说法称:“钟贤道拐了个大美人!” 对于这次隆重的婚礼,王映霞本人也是念念不忘,1983年她在《阔别星洲四十年》(载1983年7月14日新加坡《联合早报》)一文中回忆说:“我始终觉得,结婚仪式的隆重与否,关系到婚后的精神面貌至巨。” 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而死。王映霞顿失凭依,辞去外交部的文书工作,急流勇退,过着朴实无华的主妇生活,随丈夫到了芜湖,生了一子一女。 钟贤道对王映霞非常体贴,婚前他就对王映霞许诺要把她失去的年华找回来,婚后他让王映霞辞去工作专事家政。解放前夕,当时的达官显贵都纷纷逃往台湾,钟贤道却退了预订的机票,留在了大陆。解放后,钟贤道到上海航联保险公司工作,生活比较安定。“三反”运动中,钟贤道被怀疑贪污受到审查,经调查为冤案。1952年,王映霞突然被拘留,起因是她在重庆外交部工作时参加过国民党,幸亏只是]头参加,既无党证也没缴过党费,向组织说清楚这段历史后即被解禁。王映及关押期间,钟贤道心急如焚,探视、送物,竭尽所能关怀备至。回家后,钟贤道在锦I饭店开了个房间让王映霞安心静养,又带她到外地旅游散心,“真像是一次蜜月旅行”。钟贤道对王映霞极为慷慨大方,对自己却非常节俭,王映霞对此深为感激,感谢命运给了她这样的一个温暖的港湾。 1980年,与王映霞过了38年平静的婚姻生活后,钟贤道病逝于上海,终年72岁。 对于自己婚姻中的两个男人,王映霞晚年在自传中作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如果没有前一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 如果没有后- 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飘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她在《王映霞自传》中对郁达夫和钟贤道都有所提及。只不过,全书一共五十四章,直接讲到钟贤道的只有五章,绝大部分篇幅还是围绕着郁达夫展开。这个男人曾让她心醉,也让她心碎,还让她到了生命终了也无法与其脱离干系。只是和她共同经历生活风雨,只是和她那个给她尘世幸福的平凡男人钟贤道,只是拿她当作宝贝宠着爱着,却没有留下更多的相互扶掖,只是和她平淡度日,故事。晚年岁月,风采依然王映费在晚年,除患轻度白内障和心脏病外,并无大病,日常生活全自行料理。她长期一人独居上海,不愿与儿女们共同生活。偶然间,她开始动笔写一些文章一关于郁达夫的往事,关于与鲁迅、许广平、陆小曼、丁玲、庐隐等的交往。
    
    1986年,王映霞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她整理了郁达夫书信四十九通,结集成册,出版了《达夫书简一一致王映霞》。又写了《半生自述》、《王映霞自传》,在大陆和台湾出版。另编就她与郁达夫的散文合集《岁月留痕》等。990年,已83岁的王映霞应台湾《传记文学》杂志社刘绍唐先生和原《中央日报》社长胡健中先生之邀,以“杰出大陆人士”的身份访问了台湾。在台北三个月,她拜访了久违四十年的老友陈立夫、胡健中,参观了张大千的故居摩耶精舍,畅游了阳明公园。90岁之后,她身体日衰,生活不能自理,独居发生困难。儿女们盛邀她前往,她又不肯,便请雇工料理。一直到最后的岁月,因为不小心腿摔成骨折,她才不得不来到杭州与女儿住在一起。杭州是王映霞从小生活的地方,女儿经常用轮椅带着她去西湖走走,走在如诗如画水光潋滟的湖畔,常常会有游人情不自禁地赞叹:“竟有这么漂亮的老太太!”200年2月年王映霞病逝于杭州,终年92岁.与钟贤道合葬于杭州南山公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