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现代史 >

日本教习是在什么背景下来到中国的?他们为近代中国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

http://www.newdu.com 2018-10-31 季我努学社 newdu 参加讨论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林小静
    教习,是清末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之通称,日本教习是指在近代中国各类学校里从事教学活动的日本籍教师。一般来说,日本教习都是官方出面聘请,但也存在民间聘请的情况,早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时,中国驻日公使裕庚就通过私人关系聘请到了日本教习来广东同文馆外交,不过这种情况仍属少例。到了20世纪初,官方开始了大规模地聘任日本教习,晚清政府之所以聘请大批日本教习,与晚清的政局有关,尤其是在清末新政时期,为了培养更多的新政人才,清政府下令在各地兴办新式学堂,除了少部分教员从国内学堂毕业生中挑选外,“余均择聘外国教习充选 ”。同时以清政府的名义兴办学堂和聘任日本教习,可以培养一批“忠君”之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清末掀起了一股聘用日本教习的高潮,据记载日本教习来华任教人数最多的一年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达到了五六百人,形成学界所称的“日本教习”时代。
    
    (晚清的日本教习田冈岭云)
    清朝大规模聘用日本教习还出于实用性的考虑,与欧美教习相比,日本教习的薪水要低很多,因此可以在满足教育目的的同时节省经济成本。此外,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日本,并重视日本的教育文化体系,学习的目光也从欧洲转向了日本,因此日本教习来华也是向国人灌输日本教育模式的途径。同时,大量日本教习去中国教书,对日本政府来说也可说是一件好事,可以将之作为推行其“大陆政策”的重要途径。
    
    (蚕学馆师生与日本教习合影)
    在华的日本教习教授的科目是十分广泛,除了一些基础课程的教学,还要承担音乐、美术、体操等方面的教学。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许多日本教习还参与到学校的行政管理中来,有的教习还担任了总教习或监督的职务,参与学堂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日本教习大部分都不精通中文,因此上课采用日语讲授的方式,但许多中国学生都不懂日语,因而每次上课都需有翻译在场将日本教习的话转述为汉语,因而大大影响了教学进度。同时,中国翻译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经常出现翻译错误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虽然日本教习的薪酬要低于欧洲教习,但是普遍高于中国本土的教员,薪俸一般要高出3至5倍。在日本教习之间也存在薪酬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职务的教习工资也有较大差异,少的有100,高的达到了600元。许多日本教习曾向清政府提出要求获得与欧美教习同等的薪酬,但一直没能实现。
    
    (晚清学堂旧址)
    日本教习的大量来华,首先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这些日本教习来华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著作,比如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就是通过日本教习传入中国的,并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教育理论的高潮位。同时,日本教习除了日常的教学和行政事务,还会参与到教科书的编纂中来,可以说大部分新式学堂所使用的教科书都是出自日本教习之手。但是日本教习作为日本政府推行“大陆政策”的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学堂培养亲日人才,因此日本教习在教学活动中会有意识地灌输一些效忠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此外,大部分来华的日本教习并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因而混入了一些无正当职业者,他们来中国的目的是谋求高薪,因而教学质量低下,学识和人品都难以令人信服。
    参考文献:
    肖朗、施峥:《日本教习与京师警务学堂》,《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5期。
    许宪国:《日本教习与晚清教育改革》,《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4卷第9期。
    邹岚萍:《日本教习与清末中国新式教育》,《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