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上面这首《致酒行》是中唐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其中既有怀才不遇的感伤,又有对未来信心满满的豪情。全诗前八句用主人劝客喝酒(“致酒”)为情境来写。这里提到两位古人。一是汉朝的主父偃,他学问广博,精通儒家经典、百家之言,但是长期找不到出路,留滞在外,穷愁潦倒。于是西行入关见卫青将军,显示了很高的才华,卫将军特别向汉武帝推荐他,却没有成功。最后主父偃直接上书皇帝,“朝奏,暮召入见”,汉武帝相见恨晚,立即官拜郎中;他继续上疏言事,“迁谒者,中郎,中大夫。岁中四迁。”(《汉书》卷六十四《主父偃传》)李贺设想,当他“西游困不归”的时候,家里人一再希望他回来,以致“折断门前柳”,而他就是不肯回家,非要闯出一番功业来不可。 另一位长期潦倒、终于成功的典型是本朝太宗时代的马周。《旧唐书》卷七十四本传记载他“少孤贫好学,尤精《诗》《传》,落拓不为州里所敬……遂感激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之家。贞观三年(629),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太宗迅即召见马周,“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 马周可谓“京漂”而终于成功的一个典型,李贺很是心仪其人,因为他自己乃是长期在首都充当“奉礼郎”这种无聊小官而始终未能一展其奇才的失意之人。 先前就“感士不遇”这个题目大写其诗赋的作家多了去,但是像李贺这样在短短的十二句诗中就把历史与现实、失望与希望、奋斗和牵挂、低沉和高昂完全打成一片的杰作,是不多见的。 《致酒行》以四句为一组,有点像乐府诗的一“解”。立言的角度有变化,又一再换韵,很有助于表达骚动不平的心态,节奏越来越快,也确是情绪激越的年轻人的口吻。 《致酒行》似乎随口唱出,却已经成为唐诗中的一篇经典。这里颇有警句。“雄鸡一声天下白”简洁而气势不凡,毛泽东就曾经巧妙地借用过这一句。 前人解释“家人折断门前柳”,往往意思模糊,远不到家。钱锺书以“折柳寄远之俗”来解说,略谓因为主父偃长期不归,“家人折柳频寄,乃致枝髡树秃”,这样一讲就透彻了。古人在分手时往往折柳枝为赠,柳者留也,表示留恋不舍;分别以后又往往借言寄去柳枝以表达思念,意思是希望对方快快回来,于是有“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古诗十九首》)、“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一类诗句。断者绝也,“折断”是折尽的意思,“家人折断门前柳”把家人对游子的思念写得充满画面感。此说见于钱锺书的一篇短文 《说李贺 〈致酒行〉“折断门前柳”》,发表于《文史知识》1983年第二期。 按钱先生的解读,“家人折断门前柳”一句借助于当年的民俗,把漂泊者之亲属盼望他回来的情愫描写得十分透彻,于是成了不可多得的佳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