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文献数据库:计算机可读的、有组织的相关文献信息的集合。将经过整理、加工的文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进行编辑、排版和输出,文献数据库主要用于文献信息的检索。 ②量化数据库:以人口、教育、财产、收入、税收、阶层与社会为中心,以大量数据统计、分析为特征的数据库系统,重点支持数量与趋势的分析,近年来以李中清、陈志武等人从事的相关量化历史研究比较有代表性。 ③空间数据库:指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应用的相关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空间数据库面向的是地理学及其相关对象,在客观世界中它们所涉及的往往是地球表面信息、地质信息、大气信息等,描述这些信息的数据容量大,空间数据模型也相对复杂。空间数据库存储的不是单一性质的数据,而是涵盖了几乎所有与地理相关的数据类型,这些数据类型可以分为属性数据、图形图像数据、空间关系数据。 ④M.F.Goodchild,“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cience:Today and Tomorrow”,Annals of GIS 15(1):3-9.[483]http://www.geog.ucsb.edu/~good/papers/483.pdf[2018-02-25] ⑤http://www.csiss.org/[2018-02-23] ⑥http://www.bartlett.ucl.ac.uk/casa/[2018-02-24] ⑦http://www.port.ac.uk/research/gbhgis/[2018-02-24] ⑧https://www.nhgis.org/[2018-02-24] ⑨http://www.hisgis.be/[2018-02-24] ⑩王大学:《国际学界国家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利用的现状及启示》,《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11)https://worldmap.harvard.edu/[2018-02-23] (12)http://www.brown.edu/Research/AAAH/map.htm[2018-02-24] (13)http://ecai.org/batanesatlas/[2018-02-24] (14)https://www.nypl.org/blog/2012/06/13/nyc-historical-gis-project[2018-02-24] (15)https://en.wikipedia.org/wiki/Historical_geographic_information_system[2018-02-24] (16)http://www.humlab.umu.se/en/research-development/completed-projects/mapping-the-jewish-communities-of-the-byzantine-empire/[2018-02-24] (17)http://eshore.iath.virginia.edu/node/33[2018-02-24] (18)https://worldmap.harvard.edu/chinamap/[2018-02-23] (19)http://yugong.fudan.edu.cn/views/chgis_index.php?list=Y&tpid=700[2018-02-12] (20)http://ccts.ascc.net/index.php?lang=zh-tw[2018-02-24] (21)http://www.iseis.cuhk.edu.hk/history/beijing/intro.htm[2018-02-24] (22)http://www.fas.harvard.edu/~chgis/[2018-02-23] (23)http://www.srhgis.com/homePage[2018-02-25] (24)满志敏:《光绪三年北方大旱的气候背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25)潘威、庄宏忠、李卓仑:《1766—1911年黄河上中游5—10月降雨量重建》,《地球环境学报》2011年第1期;潘威、满志敏、庄宏忠、叶盛:《清代黄河中游、沁河和永定河入汛时间与夏季风强度》,《水科学进展》2012年第5期;潘威、萧凌波、闫芳芳:《1766年以来永定河汛期径流量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1辑;刘欢、潘威:《黄土高原地区1766—1950年雨季开始时间及其对夏季风的响应》,《地球环境学报》2014年第6期;潘威、满志敏、刘大伟、颜停霞:《1644—1911年中国华东与华南沿海台风入境频率》,《地理研究》2014年第11期。 (26)满志敏:《北宋京东故道流路问题的研究》,《历史地理》第2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7)范毅军:《明清江南市场聚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新史学》1998年第9卷第3期;任放:《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 (28)范毅军:《明代中叶太湖以东地区的市镇发展与地区开发》,《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5本第1分册,2004年。 (29)范毅军:《明中叶以来江南市镇的成长趋势与扩张性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3本第3分册2002年。 (30)范毅军:《由两份〈村图〉管窥清末华北基层社会的一些断面》,《新史学》2008年第1期。 (31)张俊峰:《明清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视野》,《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 (32)李进亿:《由内而外:后村圳灌溉区争水事件的历史变迁(1763—1945)》,《白沙历史地理》2012年第2期。 (33)邓辉、舒时光、宋豫秦、邢福来:《明代以来毛乌素沙地流沙分布南界的变化》,《科学通报》2007年第21期;吴承忠、邓辉、舒时光:《清代陕蒙交界地区的土地开垦过程》,《地理研究》2014年第8期;舒时光、邓辉、吴承忠:《明后期延绥镇长城沿线屯垦的时空分布特征》,《地理研究》2016年第4期。 (34)潘威:《1861—1953年长江口南支冲淤状况重建及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第1辑;潘威、孙涛、满志敏:《大河三角洲历史河网密度格网化重建方法——以上海市青浦区1918—1978年为研究范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第2辑。 (35)成一农:《中国古代地方城市形态研究现状评述》,《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1期。 (36)李孝聪等:《利用彩虹外航片研究城市历史地理——以九江、芜湖、安庆三座沿江城市的文化景观演化与河道变迁关系为例》,《北京大学学报》(历史地理学专刊)1992年7月。 (37)张晓虹:《近代城市地图与开埠早期上海英租界区域城市空间研究》,《历史地理》第2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8)邓辉、夏正楷、王琫瑜:《利用彩红外航空影像对统万城的再研究》,《考古》2003年第1期。 (39)吴俊范:《从水乡到都市:近代上海城市道路系统演变与环境(1843—1949)》,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40)陈俐:《近代上海城乡景观变迁(1843—1863)——基于上海道契档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41)牟振宇:《从苇荻渔歌到东方巴黎: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版。 (42)王均、祝功武:《清末民初时期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的初步研究》,《地理学报》1999年第1期;魏立华、闫小培、刘玉婷:《清代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地理学报》2008年第6期;张晓虹、孙涛:《城市空间的生产——以近代上海江湾五角场地区的城市化为例》,《地理科学》2011年第10期;杨晓光:《晚清上海城市犯罪时空研究(1864—1905)》,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43)赖进贵、黄清琦、施雅轩:《1878年台湾前后山舆图之量化分析》,《台湾第一届地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第253-271页;赖进贵、黄清琦、叶高华:《古地图的空间认知探索:以1878年〈全台前后山舆图〉为例》,《地理学报》2005年第42期,第47-67页。 (44)王均、孙冬虎、周荣:《近现代时期若干北京古旧地图研究与数字化处理》,《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第1期;龚泽仪、齐清文、夏小琳:《基于中国近代地图的城镇体系演变信息图谱》,《测绘科学》2014年第8期;韩昭庆:《康熙〈皇舆全览图〉与西方对中国历史疆域认知的成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韩昭庆:《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数字化及意义》,《清史研究》2016年第4期;王一帆:《清末地理大测绘:以光绪〈会典舆图〉为中心的研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2011年博士论文;江伟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地籍测量及评估——兼论民国各项调查资料中的“土地数字”》,《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2辑。 (45)陆俊巍、韩昭庆、诸玄麟、钱浩:《康熙〈皇舆全览图〉投影种类的统计分析》,《测绘科学》2011年第6期;潘威、孙涛、满志敏:《大河三角洲历史河网密度格网化重建方法——以上海市青浦区1918—1978年为研究范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第2辑;江伟涛:《基于地形图资料与GIS的民国江南城市人口估算》,《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4期。 (46)葛剑雄:《中国历史地图:从传统到数字化》《历史地理》第1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47)王均、陈向东:《两汉时期人口数据库建设与GIS应用探讨》,《测绘科学》2001年第3期;满志敏:《走进数字化: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历史地理》第1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王均、陈向东、宇文仲:《历史地理数据的GIS应用处理——以清时期的陕西为例》,《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第1期;王均、王红、何凡能:《历史时期县级政区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以清代陕西为例》,《测绘科学》2007年第4期;林珊珊、郑景云、何凡能:《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地理学报》2008年第1期。 (48)满志敏:《小区域研究的信息化:数据架构及模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4辑。 (49)西村阳子、北本朝展:《丝绸之路遗址重新定位与遗址数据库的建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50)荣新江:《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古代高昌的地理信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51)路伟东:《同治以前陕甘回民聚落分布与数据库建设》,《西北民族研究》2012年第4期;路伟东:《GIS支持下的小人口基数小概率历史事件研究——以清代回族进士规模与空间分布为例》,《回族研究》2014年第2期;路伟东:《明清回族进士与回族人口空间分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江伟涛:《基于地形图资料与GIS的民国江南城市人口估算》,《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4期。 (52)龚胜生:《2000年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地理学报》1993年第4期;龚胜生、王晓伟、张涛:《明代江南地区的疫灾地理》,《地理研究》2014年第8期。 (53)孔冬艳、李钢、陈海:《明清时期京津冀地区蝗灾的时空特征及环境背景》,《古地理学报》2017年第2期。 (54)陈秋坤:《清代万丹地域的地主、神明信仰与下淡水社人的离散,1720—1900:以万丹李家古文书为中心》,《台湾史研究》2010年第3期。 (55)赵贇:《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趋动力机制(1500—1937)》,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56)历史上的政区存在着多种变化形式,包括新建、撤销、等级提升、治所迁移、境界调整等,每一种变化都会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反映,表现为一定时间范围内连续性政区形状的变化过程和结果,CHGIS的“生存期”概念,是指在对政区变化进行定义的前提下,只提取对象某种状态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用以描述政区在时空两个维度所发生的所有变化。 (57)张弓:《形象史学:从图像中发现历史》,《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9月12日;武雪彬:《形象史学热悄然兴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9月12日。 (58)葛剑雄:《中国历史地图:从传统到数字化》,《历史地理》第1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本文原载于《史学理论研究》2018年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