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上下五千年,尤其是后面两千多年,深受孔子的影响及包容并蓄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架构,渗透着《论语》教导的为人处世道理。牢记《论语》所阐述的关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相处的法则,就可以少走弯路。当前,有必要还孔子以本来面貌,还孔孟之道以本来面貌,从《论语》中汲取人生智慧。 培养“君子五乐” 孔子非常看重人品。一个人能不能树得起、能不能行得远,最根本的就是人品。孔子延续东周和西周的习惯,把人区分成小人、常人、君子、圣贤,并强调做人要做君子,要有人品。而成为君子的五字诀是“仁义礼智信”,这是经过岁月锤炼的儒家文化核心价值。 具体来讲,君子的思想境界是仁,仁者爱人,一定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爱祖国、爱父母、爱同胞、爱生命;君子的行为尺度应该是义,要铁肩担道义;君子处世的方式是礼,就是比较适中、有分寸,交好的时候不要无条件、零距离,交恶的时候也不要反目成仇,要始终彬彬有礼;智可以说是一种智慧、一种知识、一种不断反省;君子的立身之本是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所以,想成为君子的话,就要做到仁义礼智信,就能“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先来看仁者无忧。小人一天到晚忧心忡忡,很难有快乐,因为小人有所得之后便患得患失,没得到之前却备受煎熬;因为来路不正,得到之后又怕失去它,所以终日忧心忡忡。反过来,君子是仁者,内心坦荡荡,没有所得的时候却充满希望,有动力有愿景就努力地去奋斗;因为遵循礼仪而获得,所以没有什么忧虑,也不大可能失去;哪怕失去了,因为他有仁心,所以感觉到又一次获得奋斗的机会。由此,君子没有忧伤、忧愁,有的只是快乐。 无论在人生的顺境、平境、逆境,我们都要做君子,做一个快乐的人。日常生活中,当然可以有期待,但在期待中不要受煎熬,而要有一种期望的快乐。 再来说勇者不惧。一个人光有仁心,光有智慧还不行,还要果敢,该出手时要出手。做事情之前有担忧、惧怕很自然,但我们必须成为勇者,要克服各种各样外在的害怕和内在的惧怕。没有勇气的话,很多坎是过不去的。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弱点,勇敢地克服各种危机和灾难。 最后来看智者不惑。古汉语里,“知”和“智”同义。我们在遇到纠结、遇到矛盾时,要豁达睿智、大气开明,要善于化解矛盾。化解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心里坦荡荡,不要钻牛角尖,更不要利欲熏心、一叶障目。有知识未必有智慧,但有智慧必有知识。我们要勤学、好学、苦学,更要乐学,进而构建一个强大而又丰富的内心精神世界。这样,就不容易困顿了。 现实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似乎是好人有时候很难快乐。其实,好人最终肯定是快乐的。在这一过程中,不光是要有人品,而且要学会自得其乐。为此,君子可以培养五种乐趣: 一是生存之乐。人活着就有快乐。在这个意义上,人生而快乐是无条件的。 二是循礼之乐。我们跟父母相处、跟师长朋友相处,什么时候不快乐?做错了事情,说了不该说的话,没有遵循礼仪,让双方都感觉到窘迫的时候,就很难说快乐。因此,就有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个适度的审美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互相尊敬。 三是学习之乐、习艺之乐。学习应该说是有苦有乐。当你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工作时,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但如果做到三者统一的话,学习就其乐无穷了。 四是崇德之乐。在现实生活中,有道德的人未必快乐,快乐的人未必有道德。200多年前,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就发出这样的感慨。然而,这只是表象而已。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最持久的快乐是崇德之乐。这种道德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心里的宁静、人生的升华、灵魂的净化,是真正可持续的。 五是知天命之乐。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就得以把握社会、历史、自然发展规律和人的生存法则,就知道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快乐。 牢记“君子五乐”,就既有人品,又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去钻研、去实践,进而不断达至人生的和谐境界。 养成“三省吾身” 《论语》里面有一些衍生出来的成语和俗语朗朗上口。比如,小不忍则乱大谋,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匹夫不可夺志也,三人行必有我师,三省吾身,等等。这里,最值得欣赏的一句话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以及孔孟之道对人有一种照亮和安抚的作用,通俗地讲就是“少安毋躁”。今天,市场经济极大释放了人的活力。与此同时,人们内心深处的妖魔鬼怪也就出来了,欲望的潘多拉匣子打开了。事实上,人们在释放欲望的时候,其价值取向和所采取的方式、方法、途径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我们是释放恶的能量还是善的能量。有鉴于此,读读四书五经,看看《论语》,便可让人明辨是非,便可以让人心安神宁。这种安抚并非一味地让人清心寡欲,而是要发现伦理道德既有规范、约束、限制的一面,又有驱动、激励、引导的一面。 如何真正找到“少安毋躁”的秘诀?不断反思自己、反省自己、反观自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养成一个良好习惯——每天晚上临睡觉前做一个“三省吾身”的游戏:先是放放“电影”,回想一下从早眼睛一睁开见了哪些人、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产生了什么想法、念头和情绪;然后回想一下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话说得好,从而激励自己、表扬自己;哪些话不该说、哪些事情做得不怎么好,找一找原因,问个为什么,下一次再碰到该怎么办。 “三省吾身”几乎可以覆盖我们整个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第一,每一天的反思,日积月累对岗位职责的凝练提升,不断增强敬业精神并提升职业本领,并由此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忠于职守,报效国家。第二,长年累月反省自身的诚信诚意,以诚信为本认真处理协调好上下、左右、前后各种关系,就可以积累好的人脉,进而可持续地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第三,人是一个学习的动物,每一天我们都应该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向课堂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而且要向我们的对手学习。学而时习之,本身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吾日三省吾身,顾名思义要多次、不断地反思反省反观自己、自身所处的自然与社会关系。有效的反省,可以让人同时拥有三个不同角色又相反相成合而为一: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一个是自己,进而把自己作为一个观省的对象,督促实现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我自身的成长。 某种意义上说,孔子给我们的一笔丰厚财产就是反省的智慧和艺术。这种智慧与艺术护佑古老的中华文明不断地焕发青春,让文明长河从来没有枯竭过。 牢记“十五字诀”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遊于艺、立于礼”,这十五字诀是一个很好的人生智慧指南,也是孔子送给大家的贵重礼物:人生就是一场最伟大的事业,要经营好自己的一生。 一是志于道、据于德。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就是从行为道德开始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根有据,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德“道得”,要想有所得就要循道守道,就要慎终、追远,就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此,需要通晓天文人伦、掌握自然社会规律法则,进而让我们的人生发展有一个扎实可靠的基础。 二是依于仁,要仁者爱人,要宅心仁厚。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心性之学,是内在的;表现于“用”的层面,则是爱人爱物。依于仁,关键在于对物、对人有没有爱心。仁爱不仅能够给予他人温暖、照亮人间,而且是最好的人生照护。 三是游于艺,要有专长。古代有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和现在的德智体美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加上技能学习相当。人要多才多艺,更要有一专之长。要通过个体所拥有的专长,将我们与社会、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联系起来,让我们立足于现实的世界并获取各种资源,在此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四是立于礼。一个人要安身立命,就要讲礼貌、有修养。“不学礼,无以立。”缺乏了礼仪,行为举止规范就很难站立起来。循礼尊礼具有重要的平衡功能,所谓“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要想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要想真正成人,要站得起立得住行得稳,就要循礼,就要学会相处之道。 领悟孔孟之道的精髓要义,无论处于何种境遇,就不会有不必要的埋怨,就会发现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有一番伟大的事业。实际上,人的所学所思所想,人的言谈举止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沟通,构成了人生,构成了事业。做一个平凡的人,即是一个伟大的人;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就是完成了最伟大的事业。由此,我们就能“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根据“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的演讲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