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确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同时也决定了我们势必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其中就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出现了某些新动向,必须密切关注,认真分析,从而有效应对。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仍是扰乱我国社会思想领域的一种主要错误思潮,需要重点关注并着力加以批判。与此同时,文化虚无主义渐有抬头之势,并且与历史虚无主义形成了某种网络勾连,将文化问题与历史问题杂糅在一起,以一种更为隐蔽的形式在网络上传播,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一、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何以勾连 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能够实现网络勾连,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的意图和理论实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其他勾连条件。具体说来,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相互勾连的基础和条件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同质性。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是虚无主义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前者聚焦文化,通过侵蚀文化体系来瓦解民族精神;后者聚焦历史,通过裁剪历史、篡改事实,进而割断历史、否定历史。二者所关注的具体问题、表现形式等确有某些不同,但目的和本质并无二致,就是要通过虚无文化的价值、消解历史的意义,彻底颠覆一个国家、毁掉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从来都是分不开的。纵向地看,一个民族的历史有多久,其文化脉络就有多长。横向上来说,文化是历史的精神内含,历史是文化的时空承载。悠远漫长的历史必然内蕴着根基深厚的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必然是波澜壮阔历史的凝结。就此而言,“虚无”文化在本质上就是“虚无”历史,宣扬历史“虚无”必定不会承认文化“真有”(有价值、有意义),一个文化虚无主义者也必定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反过来说亦如此。这种目的的同质性是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能够勾连起来的根本原因。 2.手段的相似性。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手法虽不完全相同,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惯于编造历史故事、夸大历史事件的反面效应,诬蔑、丑化伟人,戏谑英雄人物,从而摧毁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而文化虚无主义也善用此方法,一些人站在特定的角度,通过披露某些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个人生活”,揭露其人格的缺陷、品行的堕落,于是,在他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下,文化名人瞬间变成了“文化庸人”,令世人所唾弃和践踏。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将文化名人从文化殿堂中清除出去,代之以另一批“精神文化领袖”,从而实现文化上的“大换血”。而一旦当真正的文化领袖被驱逐、民族脊梁被摧毁、民族文化被取代,这个民族就彻底成为“他者”的附庸。这便是文化虚无主义的目的和实质。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在手段运用上极为相似、如出一辙,这是它们能够较容易地勾连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3.影响的互补性。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表面上看来是各自为营,但实际上基于目的和本质的一致性,二者在作用和影响上自觉地形成了某种互补性。这种互补大致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当一方风头正劲时,另一方亦可能随之席卷而来,作用叠加,影响恶劣;另一种是当一方因受到打击而出现阶段性势力减弱时,另一方可能采取更为隐蔽的形式悄悄挺进、曲线救国,这种情况更需要我们加以警惕。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作用和影响的这种互补性,既是二者相互勾连的一个原因,也是它们相互勾连的具体表现。 二、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演绎 由于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它也成为一些人借以传播错误思潮、扰乱社会思想舆论的重要工具。这些人希望通过网络更快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二者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某种攻守同盟,按照它们既定的目的和方式随意演绎历史、虚无文化。 近年来,文化虚无主义的势力迅猛发展,甚至有盖过历史虚无主义的势头,成为当下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的主角。文化虚无主义往往从同情弱者的角度出发,或者就以弱者的身份来叙述文化名人的生活史,逐步揭露文化名人光鲜表面背后的阴暗内里,最终将这些文化名人塑造成伪君子,文化名人的历史贡献则全然被遗忘、被否定。被“揭露”的名人众多,都是对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进步、对中华近现代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各领域文化名家,然而,他们却无一例外地被“揭秘个人生活”并刻意加以渲染,被绑在道德的十字架上遭受鞭挞。这就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文化虚无主义故意用或悲情、或戏谑的手法对文化名人的个人生活进行花边式的描绘和解读,用一系列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故事掩盖、抹杀文化名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用一些被演绎了的“家事”去遮蔽其为之奔走呼号的“国事”和“天下事”。于是,一部民国史被演绎成了一幅活色生香、饮食男女的俗世画卷。在这里,历史的严肃性被消解、连续性被破坏,文化的深沉性被掩埋,思想的深邃性消失,一切崇高都光辉不再。 由此可见,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相互勾连起来的危害巨大,但其表现形式往往比较隐蔽,不易察觉、不易分辨。它们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侵蚀人们的思想意识,颠覆人们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进而彻底瓦解民族精神。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警惕,更要提高辨别能力,能够辨别网络上各种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的性质,认清虚无主义背后的目的及其实质,进而进行有效遏制和“精准打击”。 三、遏制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蔓延 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通过网络抹黑、丑化文化名人,随意演绎历史,否定中华文化的内在价值,否定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必然性,通过欺骗大众、混淆视听,扰乱社会思想意识,以达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必须及时、有效地加以遏制。 1.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阻断虚无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利用网络来编造历史、重估价值,肆意抹黑、丑化历史人物,企图割断、否定党史、国史和中华民族史,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蛀蚀民族文化脊梁,其政治目的明确,即颠覆社会主义中国。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加强网络监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只有拧紧了这一关键阀,才能使虚无主义无孔可入、无处遁逃。从性质上说,这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或行政工作,而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工作。它要求相关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具有透过各种复杂的网络现象看到其本质的能力。同时,要时刻不放松地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和研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应对。要依法加强网络监管,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从而阻断虚无主义传播的重要途径。 2.加强全民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最有力的武器。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或观念薄弱,就很容易受到虚无主义的侵蚀。因此,必须加强全民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教育,引导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使广大青少年真正认识到,历史是客观的,不是人为可以编造的,历史是连续的,不是人为可以割裂的;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历史积淀的精神财富,失去了民族历史和文化,就失去了精神之根本,注定将成为历史的悲剧。要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放在其所处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去分析,不能因其某一方面的错误或失误,而否定其全部历史功绩,也不能用其个人生活的某些片段或插曲,遮蔽其全部生命所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要引导和教育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要使英雄人物、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广泛进入课本、走进课堂,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英雄事迹教育活动和相关的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作为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的理论来源和思想基础。只有做到真学、真懂并且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从中获得真理的力量,才能有力地抵制和批判一切谬误。 3.坚持真理,批驳谬误,强化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意识。要有效抵制和清除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必须有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思想工作者,勇于坚持真理、坚定批驳谬误。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广大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同志提出的基本要求。他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同志“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要“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45、27页)这既是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同志应尽的责任义务,同时也是其应当具备的优秀政治品格,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同志,要勇于担负起这样的使命任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立为本、立破并举的基本原则。立,就要立论有依据,理论有深度,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破,就要抓关键、抓要害,揭其实质,破其根据,不能欲说还休,犹犹豫豫。通过做好立破并举的工作,使真理得以弘扬,谬误得以澄清。 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这是从态度和立场上对宣传思想战线工作者提出的现实要求。然而,仅有态度和立场还不够,还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即能力要求。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其中,脚力是实际调查力,眼力是敏锐的洞察力,脑力是强大的思考力,笔力是文章的穿透力。只有基于踏实的脚力,依于高超的眼力和脑力,并最终落实到有效的笔力,才能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效力。要重点在这几“力”结合上下功夫,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坚定立场和较强战斗力的宣传“战士”,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 |